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西四沙龙:国学修炼,五步到心——马仙蕊居士讲“象思维”视野下的国学修炼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在中华民族煌煌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贤达圣人灿若群星,传承而下的学问也是百花齐放、万流奔腾。在与传统文化疏离已久的当下,对于我们这些已不再是衣着宽袍大袖、长衫马褂的现代人来说,无论是从文字的表象、还是思想的内涵,国学的精深博大却与我们之间有了隔膜。在2009年12月26日上午的西四沙龙上,著名学者王树人教授凭借研究东西方哲学的深厚功底抽绎出的“象思维”,让我们突然“开悟”,获得了一把开启国学宝库的钥匙。在开悟之后,如何能够再更上层楼到国学宝库中寻宝呢?王教授的学生马仙蕊居士再次在西四沙龙上,以“国学修炼,五步到心”为题,为我们做了一次描摹寻宝地图的精彩演讲。

贤清法师在演讲开始介绍,马仙蕊居士出生于中华民族人文初祖、八卦创始者伏羲故里——甘肃天水,是我国“国学培训”实践的先行者。她的经历可谓独特而丰富,因为各种因缘接触东方传统文化各个领域,本自出生于中医世家,先随道家修炼内丹,又皈依禅宗大德、密宗上师,后游历欧美多国,广泛研习西方超心理学、灵性哲学及印度瑜伽修行,通过项目管理王者认证。丰富的阅历播种生长、开花结果,马居士回国后,融合东西方文化精华,采用东方“象思维”理论来统摄国学,力图将传统文化理念传递给大众。


四个关键词

“感恩全人类古圣先贤,不仅是东方智慧,还有全人类的丰盈思想,更要感谢XC法师以自己的视野和格局开创了这样的事业平台!”马仙蕊居士深情的开场词让我们看到一位修行者的赤子之心。马居士随后指出本次演讲的主要内容:如何契合时代特点,到国学这座大宝库中去寻宝,找到属于现代人在当下的国学“思维导图”。“如果将六十四卦一卦一卦地研推,《庄子》一篇一篇地解读,就我们现在学国学而言,这些都属于像计算机、外语这样的硬技能。要真正做到入宝山而不空手归,软技能也同样重要,其中有四个关键点:正知见、道次第、师法友同行、学修方向。”马仙蕊居士表示,“我们的行动需要内心的力量,来支持我们走完这段路。”以下是马仙蕊居士的演讲概要。

国学与时代契合

国学一定要与时代相契合。 XC法师说要善观缘起,国学也不能脱离时代大背景和大环境,不然容易走上固步自封的道路。中国传统文化目前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是很少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们都是在西方教育体系下训练出来的。我们希望回到传统文化的语境中去,回到古圣先贤营造的环境中去,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已经回不去了,这是缘起的问题。

我们今生有幸闻佛法,尤其是可以听闻到《菩提道次第广论》,居士就应该以《广论》中所说三种要道(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来统摄自己的人生。我们学习国学,应该是把自己人生的方向与国学统一起来,从中华民族的本位文化中吸取养分,作为我们修习大乘佛法的增上缘。这样做也是在践行人乘佛教,对于居士来说更有现实意义。真正的佛法是五乘道,先学做人乘,由人乘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至天乘,由天乘进一步修四谛法为声闻乘,再进一步修十二因缘法为缘觉乘,最后转到大乘。佛法的基础先从做人作起,如太虚大师所言“人道未全,焉知佛道?”印光大师说:“ 敦伦尽分,助成净土。”我们可以通过易道洗心,中医养心,儒家正心,道家静心,禅宗明心,按部就班来把路走好。

易、医、儒、道、禅是相通的,背后是人性的部分:修心。佛法是专讲修心的,专门从心性来说。古圣先贤没有离开过“修心”这个宗旨。释迦牟尼佛为什么没有应化在中国?达摩祖师到东土的时候已经是东汉了,而儒家、道家在2500年前就已经诞生了。孔子、老庄把土壤已经开得很好,在达摩祖师撒种时,大乘佛法就在中国开花,印度现在的佛法是11世纪从中国回传的。所以师父现在讲“佛法为中心,儒道为两翼”。中国的本土文化,从《易经》开始,就没有离开过心性。从孔孟时代往上推到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期,周公姬旦开始设立周礼,这是儒家的初创。而在五千年前,炎帝、黄帝时期又诞生了《黄帝内经》(托名黄帝所作),讲述中华养生大智慧。那么五千年前还有文明吗?考古结果表明,中华民族的历史可以推到八千年前,那时叫做伏羲时代,代表当时的心智模式和最先进的生产力,这就是《易经》的起源。所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五家:易、医、儒、道、禅。中国本位的传统文化是从伏羲时代看天象开始的,到黄帝时代的养生,再到儒家进入政治、人文、军事,道家进入气血修炼,直到禅宗才是专门讲心性的。我们以象思维梳理国学脉络,总结为:易道洗心,中医养心,儒家正心,道家静心和禅宗明心。所以诸位古圣先贤讲的是同一个修心的问题,不过是在不同的时空因缘下才有各自的开显。将以《易经》为源头的本土文化和佛法接上,思考人生方向与国学大环境接上,这样的研究你说值得不值得?

我们学习国学要走在师法友欢喜的同行路上。做任何事情,修心是第一位的,如果说在正知见指导下,善观缘起,我们的内心就有力量。师父经常讲:有没有观察到自己的心象?我们在这个格局、视野下才敢走这条路,在外相上似乎没有改变,每天该做什么工作还是一样的,但是内心知道自己是在做什么,意义就不一样。只有具有同样视野的人才能够相对接,有同样视野的人才是师法友同行。在这种视野下,才能够通过国学去修心。师父曾说过,人生是一定要有计划的,没有计划的人生是失败的人生。我们现在可以从国学宝库中吸取营养,把作为人的本分做好,将人乘下士道共同走好。

传统文化本原的方法与视野——象思维概观

据文献记载,我国古有三皇五帝之说,太昊伏羲为三皇之首,是华夏始祖。自宋流传至今的启蒙读本《三字经》说:“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在上世”。《尚书》记载的三皇是指:伏羲、神农和黄帝。三皇在先,下接五帝,是在夏朝以前出现的部落联盟的首领,而后是夏、商、周三代。最富于原创的、形象化的思维形式是人类最早产生的思维表述,是伏羲氏始创八卦的独特背景,它代表着国学思维的源头活水。

天水伏羲庙中的伏羲像

人类的思维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借助语言的概念性思维,它起源于西方二元对立的哲学逻辑;一种是借助图像(符号)的象思维,是东方思维的精髓。而华夏民族易象思维的成熟表现正完整地保存在流传至今的《易经》这部经典中,不仅其中的象数符号显示着“象思维”的特征,而且它的卦辞爻象也是以文字构筑象的意境。《易经》这种原创性思维所带来的启迪,使它成为国学的源头。从易经的卦象洗心,道家的道象静心,乃至太极的拳象,拳中有象,再到禅宗的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禅象,都是象思维的表现运用。象思维和概念性思维接近现代科学所谓的右脑思维与左脑思维。右脑是图象脑,左脑是语言脑,右脑是整体的、动态的,左脑是局部的、静态的。(其实是阴阳同体的,为了表述方便,姑且分论)

而伏羲氏当属肇创易学的第一位圣人,他的创举就在于——“一画开天”和“始创八卦”。易是表象的,“易道”始于“象”,源于“象”,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动态的意象的思维,即象思维,它比概念性思维更为本原。我向大家介绍伏羲这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他创立的易道,不是神话中的伏羲,也不是神化了的伏羲。希望开启人人本具的象思维的源泉,提升完善身心灵,达到健康、快乐、智慧人生。

燧人氏是“以火德王”,到伏羲时代就已经在普遍地使用火。从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人支配了自然的能量,从而最终与动物分开,这是文明起始的划分界限。赵朴老曾写诗赞叹:“燧人取火非常业,世界从此事事新。” 燧人氏取火代表了人类起源,但伏羲氏用火是文化的起源。可以说一部易经史也是一部传统文化探源史,易经的发展揭示了中华民族本位文化的发展历史。

东方创世纪传说

当我看到楚墓帛书的图文时,我的脑海中映现的竟是梵蒂冈西斯廷教堂顶部由米开朗基罗设计并创作的壁画——《创世纪》,人类的童年竟如此相似。此幅穹顶画以圣经中《创世记》的故事为主线,描绘了上帝“分离黑暗和光明”,“创造日月和动植物”,“分离陆地和海水”,“创造亚当”,“创造夏娃”等九个主题,而甘肃天水卦台山伏羲庙的壁画《伏羲女娲功绩图》之华胥孕,生成纪,发洪水,成夫妇,补苍天,传人类等十八个主题,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伏羲是伟大的太阳神,寓意天地万物由太阳化生;女娲是伟大的月亮神,是人类的创造者,中华民族的母亲。虽然传说故事都是后人编的,但是都有民族的思维取向和哲学意蕴在背后。

我们从伏羲庙的壁画《伏羲女娲功绩图》来看看东方的创世纪传说吧:在很久很久以前(东方典型创世纪传说是以“在很久很久以前”开端的,把时间和空间都包含在里面——时间久远,空间不详,就像佛经开头的“如是我闻”),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华胥,这里的人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一天从华胥走出一位姑娘,她来到一个叫雷泽的地方,看见地上有个巨大的脚印,她感到很好奇,就把自己的脚放进去试了试,结果因感应而有了身孕,就这样十二年后生下了伏羲。华胥——这位中华民族的母亲,后来生了一对龙凤胎:伏羲和女娲。那时候天地洪荒不分,共工撞倒了不周山,天下开始发大洪水。在东西方创世纪传说中,发大洪水这个情节是共有,在东方的传说中也有诺亚方舟——当时天下就只有伏羲和女娲躲在一个葫芦里逃生了。郭沫若当年考证说,在西北方言中,“伏羲”就是“葫芦”,因为汉字是表象的图形文字,所以现在的读音已经变了。为了繁衍生息,伏羲和女娲后来就结婚了。我们在一幅图上可以看到女娲手里拿着一把扇子,扇子是用来遮羞的,扇子遮着两人就是兄妹,放下就成夫妻了。

在这段传说中间,是有哲学思考在其中的。在西方的创世纪传说版本中,夏娃是亚当的一根肋骨,而在中国的传说中,在华胥肚子里,伏羲和女娲是同体的,生出来是兄妹,各自有名字。但是伏羲、女娲离开彼此不能生存,洪水之后,两人又结成夫妻,又变为了同体。西方文化是阳性文化,所以夏娃只是亚当的一根肋骨,而东方文明是主阴的文化,我们的文化是讲“无”的,请诸位去数数《心经》当中有多少个“无”字?因为“无”中生“有”,无中生大有。东方的女娲不是亚当被逐出伊甸园的诱惑,而是创造人类文明的母亲。后来,女娲开始抟土造人,炼五彩石补天。

易经形成的三个阶段

我们习惯用“世历三古,人更三圣”来形容推动易道发展的三位圣人,他们是上古时代的伏羲氏,中古时代的周文王和下古时代的孔夫子,也指易经的成就是由伏羲画卦,文王作辞和孔子作传来共同完成的。

第一阶段:“自然易”——易经开创期

从伏羲至黄帝,或至尧、舜时期,作为易学的开创期。这一时期,“易”起源于“自然”。中国先民从结网打鱼,犁田耕地,造船制车,制造弓箭,到建房穿衣,集市交易,文字创造,书契记事,乃至治丧等生产、生活与文化活动,无一不从“易”的卦爻之象获取灵感,有所发明,有所前进。而中国的文字、语言、思维方式也正是在这种“观象”、“尚象”,据于“象数”的实践活动中生成、发展起来的。

我带队到羲皇故里天水考察后,总结了一下,伏羲氏共有十八大功德:

1.始创八卦、开启易道

伏羲发明八卦,是易道之祖。八卦以易道最简洁直观的象思维,高度概括涵纳了天地万物的不易至理,才使它具有了“无中生万有”的生生不息之机。作为易道的基本组成,八卦在传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儒道两家文化的共同源头,国学由此发源。

2.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

《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原始时代,结绳记事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共同现象。“后世圣人”指伏羲氏,他以八卦之象思衍生的符号,代替了“大事大结,小事小结”的记事方式。八卦作为一种特殊的象形符号,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伏羲造书契,指契刻符号。和伏羲时代相对应的秦安大地湾文化遗址中,发现有刻在陶器上的几十种符号,在那个时代可表示简单的思想。

3.制嫁娶,以俪皮为礼,始男女有别

上古男女无别,群婚不利于人类的繁衍。伏羲将鹿皮一分为二,男女各执一片作为婚娶的凭证,人类结束了群居生活,开始了家庭生活,改群婚为对偶婚,推动了社会进步。在《序卦传》中我们仍可读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上下,礼义”的记载。

4.定姓氏,伏羲自姓为风,天下姓氏万始

自从伏羲将血缘杂婚改为族外对偶婚,“姓”产生的历史条件方才成熟。在 “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的母系社会,“姓”的突出特点是从母所出,代表了女性原始崇拜。走出了“群婚”的时代,“姓”的功能可用来别婚姻。它不再仅仅是氏族成员的共同标志和称号,其实质也从女性崇拜变为生殖崇拜。“氏”的出现使人类社会开始步入父系氏族社会。

5.造甲历、定节气

阴阳八卦是后世各种历法的基础。史载,伏羲创上元太初历,即八卦八月太阳历。岁以是纪年而不乱,月以是纪而时不易,昼夜以是纪而人不度,东西南北是以纪而方不惑,人们根据日月的变化,分出年、月、日,完整的历法是在殷商时期完成的。伏羲通过观日月星辰之象,而传授民众以物候知识。这是以观天象而助耕稼穑,发展农业生产力的突破。

6.制琴瑟、作音乐

相传伏羲闻渭水秋声而作乐,许慎《说文》释“琴”曰:包牺氏所作弦乐也。又《拾遗记》称伏羲“灼土为陨”,陨是中国最古老的陶制乐器之一。传说伏羲与女娲共同发明琴瑟,现还有“琴瑟相合”之说。


7.以木德王、制礼以教化天下,成为酋之首

五行中“木”指东方,伏羲以东方圣德(仁)而称王,以仁德统一天下,诸夷归附,这是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大融合。伏羲制礼教化,是他开创文明时代的杰出贡献,礼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最初表现为人类的祭祀行为,后演变为公认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伏羲“经纪人伦”而为百王先,以易道之仁生礼维系整个社会的生存,由此完成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


8.以龙纪宫,立九部,设六佐,分理宇内而政化大治

伏羲因龙马负图而出之瑞以龙纪宫,以不同颜色的龙作为官位的名称,自称龙师,分部治理部族事务。春宫为青龙氏,夏宫为赤龙氏,秋宫为白龙氏,冬宫为黑龙氏,中宫为黄龙氏。他还根据各氏族之所长命官,以朱衰为飞龙氏,昊英为潜龙氏,大庭为居龙氏,浑敦为降龙氏,阴康为土龙氏,栗陆为水龙氏。他创立了龙图腾,为中华民族树立了统一的族徽。后伏羲(青龙)传神农炎帝(赤龙),炎帝传轩辕黄帝(黄龙),正是木生火,火生土的五行相生顺序。从此 “龙”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华夏子孙始称龙的传人。

9.留火种、带来文明

考古证明,人类使用天然火可推算至更远古的时代。伏羲取火是对之前燧人氏“钻木取火”的改进,他教会先民保留火种。在秦安大地湾文化遗址及与之相应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灰坑,灶台和火塘证实了伏羲时代火已广泛使用,据《礼记•礼运》:“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毛”,火的使用对人类健康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10.结网佃猎、发展渔牧

《周易•系辞下》:“(伏羲)作结绳而网罟,以佃以渔”。伏羲发挥观物取象的才智,观察借鉴蜘蛛结网得以捕食飞虫,从中得到启示,教导民众用绳索编网捕禽兽,织网捕鱼虾,比以往用石块和棍棒去猎取动物获得的多。这是易道观象、取象思维的创举,通过改革渔猎工具,发展了生产力,使渔猎业空前发展。

11.养牺牲、充庖厨

网罟发明后,捕获的禽兽有了剩余,伏羲氏养六畜以充庖厨,即饲养吃不完的牲畜,发展畜牧业,作为农业生产的补充,社会进入农牧并举的时代。牺牲本指祭祀用纯色全体牲畜,这里指被饲养供食用的家禽,伏羲发现用火烤过的熟食比生食好吃,就教先民把动物烧烤后食用。“以炮、以燔、以烹、以灸、以为醴酪。”(《礼记》)自此结束了“茹毛饮血”的时代。

12.开田地、播五谷;疏水造田、繁滋草木

伏羲带领部众播种植物和蔬菜,形成原始农业生产。在大地湾一期文化中发现人工种植的“黍”和“油菜籽”,那里被誉为中国农业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他还命部属疏导水道,开造田地,结束了游牧生活,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

13.养蚕化布、改善衣著

上古时期,没有丝麻,先民以羽毛兽皮为衣,伏羲带领先民养蚕抽丝,织制成布,缝衣着装,人民的抗寒能力得到提高。

14.造高庭、改善居室

伏羲之前没有宫室,先民冬天营造洞窟,夏天则居住在巢穴。伏羲分理海内,曾命大庭为居龙氏,造屋庐。这个部落善于建造大房子,大地湾出土的原始宫殿遗址,说明那里是部落聚会的重要场所。

15.尝百草、制九针

《帝王世纪》称:“伏羲画卦,所以六气,六腑,五藏,五行,阴阳,四时,水火升降,得以有象;百病之理,得以有类,乃尝百药而制九针,以拯无枉焉”。一般称神农氏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所讲伏羲尝百药,可谓以五行,六气取五脏六腑之象。九针真传现近已失。

16.创立占筮之法

我国的占筮法以龟甲蓍草为工具。伏羲氏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并根据龟背纹理和蓍草的草茎,“揲蓍画卦”即以八卦符号作为由观察到的现象提炼意义,再由意义反推现象的关联纽带,以探究人与大自然的发展规律。

17.冶金成器、造干戈而饰武

伏羲一族迅速崛起,还得益于伏羲教人们打造武器,即可制服野兽,还可强大部族的力量。兵器的发明,为伏羲征服各部族,促进中华民族第一次大融合起到了重要作用。

18.制器尚象、发明生活用具

《新论》称:伏羲之制杵舂。发明杵或研磨器加工粮食,能治米得其精,是生产过程的进步。系辞曰:“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之卦象)”。圣人制器的过程也是易道彰显的过程,把本不可见的易道之象思凝聚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从而获得物化的表达,通过圣人制造器具,为人们生活所使用。孔子称之为“百姓日用而不知”。

从以上这些描述,我们不难看出,伏羲氏不是天上的神,而是地上的人,是人文始祖。有一个对联是这么说的:炎黄尧舜汤文武周孔老庄无不追踪人文始祖,帝王将相三教九流诸子百家若非羲皇谁敢统天。伏羲氏并不是定指具体哪个人,是远古先民对宇宙起源的思考,八卦、河图洛书都体现了对心性的认识。学国学要抓住源头的一缕思维特征,再看之后,这是一脉相承,不是为了复古,而是为了活在当下。为什么我考证说伏羲氏是我们的人文始祖呢?

八千年前伏羲独坐卦台山巅,观渭水西流,对面龙马洞冲出来一个龙马,龙马头上的璇毛的形状就象阴阳八卦图,其实是他内省、内观、内证、悟出的内景图。现在我的家乡天水真的塑造了个龙马像,似龙非龙,似马非马。我上次回去问:你们还当真了?你猜当地人怎么说,那是为了发展旅游!(众笑)后来伏羲氏带着部落,顺黄河而下,来到了河南淮阳,在那里洛河出现大漩涡,神龟浮出,背纹也呈阴阳八卦。现在你去淮阳,在中华民族的母亲湖--龙湖里真能看到大白龟,世间稀有,谁放的我不说你也知道了!(众又笑)这是有关伏羲开启智慧的两个来源。他彻底洞察了天人合一的奥秘:原来宇宙的大规律、大法则、大智慧,惟“阴阳”而已。于是他将这不易的真理化为最简易的符号,轻轻画了一小横,此为“一画开天”。 (伏羲以“—”表阳性事物,象天)这玄奥的一画开创了无尽意、妙不可言的内涵。这一画是中华民族的第一个思维符号,是伏羲氏对自然观察而来的,从一画开启了八卦,成为象思维的萌芽。中华文明的首次记录是象形符号,而非文字记载,这是中西文明在最本原处的差异,反映出完全不同的思维特征。

伏羲庙中的龙马像

伏羲氏的一画开天,广行深观,虽然是默默的一画,但值得大书特书。我们的人文始祖在大彻大悟之后,并没有说话,而只是画了一个符号。符号代表非实体性、非对象性、非生成性,不是左脑的逻辑思维形式,而是在达到天人合一状态之后回到的那个场景。要注意的是,这里是画一个符号,而不是数字的一,否则就变成亚里斯多德的理论了,这是代表了在静默中内省。西方人会找人辩论、演讲、歌唱,通过阳性、外放的方式与人分享,但是东方是一种内省的方式,讲求的是真性绝言本不可说,不得不说时,只能“象”说,这是我们国学文化的传统。所以很多人不了解“象思维”,它是东方文化的魂魄,而非概念思维的思辨。现在我们来体验一下什么叫“象思维是逻辑之前的思维,是本源的思维”,你想言语还没有来得及言语的一刹、想逻辑还没有来得及逻辑的一刹、想思维还没有来得及思维的一刹,伏羲氏替我们用心悟的就是这个!伏羲氏画的这小一横是把万事万物的一半画进去了,代表“阳”,《易经》实际上是提供了万事万物的无限可能性。那个“—”是个存在着无限可能的符号,它不代表具体某一事某一物,它与概念思维严格的实体性不同,它可以是天,可以是马,可以是太阳,可以是山,可以是男人。所以说,国学的第一念是内观场景,代表着无限的可能性,具有象的特征,是流动的。中华民族的第一念是象(阴阳融合),只是我们后天被教育成阴阳分离的,所以我们现在把根丢了,被异化了。

伏羲创造了“— ”(阳爻)这个符号以象天,他随即又创造了“- -”(阴爻)这个符号以法地,这又画出了万事万物的另一半,也就是阴。如果要要用图画来表现“和谐”,就是阴阳八卦图。先天本来是一体的,后来分开变成阴阳、男女,但不是对立的非白即黑的关系。而是万物同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明白了吧,我为什么要无缘无故地对你好,因为我要解脱嘛,对你好就是对我好,万物同体啊。当然也要对自己好,对我好就是对你好,我怎么舍得对你不好呢。(众大笑)这和佛家的观点是一致的,佛的智慧告诉我们,给与是得到的最好方法,所以要我们终生修习慈悲观。从伏羲和女娲的关系来看是以兄妹关系结婚的,是在万事万物的分离中看到和谐部分,从分中看到和。一阴一阳谓之道,易传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指阴阳。《易经》被誉为中华民族“群经之首”,是由于易道精神所构成的和谐思维是国学的源泉, “阴阳”二字若以一字统之或可谓“和”,无论儒道哪一家,皆以“和”作为最高价值。

第二阶段:“占筮易”——易经发展期

根据《周礼•春官•大卜》: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自夏至周,人们在对自然规律有进一步了解的基础上,一方面,易成为“大卜”之法,走向以占筮为主的发展期。另外另一方面,“易”由八卦发展到六十四卦。此时,占筮已经成为部落或国家重大决策的咨询方式。后来,周文王又将八卦演成六十四卦,文王八卦又称后天八卦。

第三阶段:人文易——易经提升期

在轴心文化时期,与其他三大文明——古希腊、希伯来、印度相似,中国文化亦发生了“哲学的突破”。易经所蕴含的宇宙之“道”与生命体验,经老子、孔子等先圣的阐发,提升为中国的自然哲学与生命哲学,易经“乾”“坤”两卦所代表的生命“创造性”与“实践性”,成为中国文化理想与超越的价值之源。

《易经》狭义说是伏羲氏、周文王所做,广义的还要加上孔夫子所做的易传。孔夫子所说的“五十而知天命”就是通过学习《易经》而来的。孔子当时读《易经》是“韦编三绝”,亲自做了十篇大传,这为孔夫子游学的一生找到了一个形而上的依据。孔子一生的道德修养是融在他所做的《易传》中了。在孔子的时代,也就是2500年前,那时的社会已经回不到先天的图像状态,伏羲氏、周文王的象学对人们来说已经目眩了,就需要出一位圣人通过文字来进行表述心性义理。《易传》是这么描述八卦的由来的: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疱牺氏没,神农氏作……”这是孔夫子亲笔留下来对伏羲氏的传记,所以《易经》的地位由此奠立,成为五经之首,三玄之冠,儒道两家都从此上而来。二者的不同是,孔夫子是对《易经》的第一卦“乾卦”大书特书,万物之始乃统天,这是儒家的道德水准,儒家讲的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修齐治平”。道家讲的是“地势坤”,强调的是“上善若水”。儒道是互补的。儒家的原典思想同道家、禅宗一样,是一种付诸内心的修炼,这是国学几千年来社会精英文化中的主流。

总结:世历三古,人更三圣

三位圣人没有谋面,共写成一本书,这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绝无仅有,是中国独有的。通过这个现象,我们可以看到国学背后的魂魄是一脉相承的:以心知心,穿越时空而继往圣绝学。这其中的精魂,就是从来没离开过人的根性来谈经典。我们文化的起源是内省的,所以后来达摩祖师来的时候,就能够将禅法在中国扎根开花,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为佛法开了一半的路,将中国人的心性带到向内观看的路途上来。

国学修炼,五步到心

如果把中国传统文化比作一棵树,《易经》就是这棵树的树根,如果把悠悠8000年的历史比作长河,那么《易经》就是源头活水。今天学《易经》,重点要在现实的当下了解其思维方式的生命修炼意义。

那么在这棵国学之树的树干上有三个主枝,一枝为儒家、一枝为道家,一枝为禅宗。其实还有一侧枝历来存在,并为日常所用,就是中医。中华传统武术也应该算一侧枝。易、医、儒、道、禅、武,我们的民族一直在顺其自然,修一颗民族的心。而树上的每个树干结的是什么果呢?今天我们国学修炼的收益表现在:儒家是教人如何正心的,端正心念,止定虑得;道家教的是如何静心;禅宗教的是如何明心;中医教的是如何养心;武术教的是如何炼心,但是武术弄不好就会有嗔心,需要从心性上把握,也是达摩祖师当年教动中禅的用心。这样国学的实修就和我们的生命境界联系起来了,为了让这棵国学生命之树茂盛常青,需要明确内在的输送精神营养的管道,我们称思维通路,可以学习王树人教授提出的“象思维”通路。即以国学源头的象思维,好比是一根丝线,(还记得那个刚要思维还没来得及思维的先天状态吧),将易道的修为,中医的修复,儒家的修养,道家的修炼和禅宗的修行这五颗宝珠贯穿起来。

对于我们居士而言,这也为我们生命的路要怎么走,怎么把路走踏实提供了心路指导。我们要观察,XC法师让大家学国学,是有奥义的。

《易经》揭示人的无限能量,不仅仅是在逻辑方面的。今天我们缺乏的快乐,是因为在心这里没有快乐、智慧和健康。我们的智慧不是在逻辑、推理上,而是右脑(又是假说)动态、生成的超越思维的悟境。对于我们这些已经被西方文化教育异化的人,要回归到智慧状态,就要重新洗心、正心、静心、明心、养心、炼心,按照历史自然的呈现,将心相中很粗重的烦恼逐渐变得微细。

“象思维”视野下的国学修炼在今天的作用,起到了融贯古今、会通中西的作用。我们如何与西方对话,如何进行各种创新,这不仅是民族之魂,而是在现行的大缘起下,世界和谐之道。


最后贤清法师用象思维描述了对马老师的讲座的观感:就好像是一个老师带着一群学生,沿着河慢慢向上走,看看这污浊、沉厚的河水源头是什么,就来到了天水;这次讲座还像是老师带着看一棵树,从最上面的一个果子带着看下来,去看看树根有多么庞大。这把我们整个视野、思维拓宽到无限宽广的世界中去,然后再回到当下,这个感受是不一样的。这张图是由下而上的,文化源头是从下长上去的,到现在开花结果,我们接触到的是一个分支,乃至一个分支都没接触到。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往下走,而不是往上走,我们不知道支撑我们生命的根源在哪里,这些已经被遗忘。王树人老师上一次讲的是方法论,马老师这次则是讲透过思维方法要达到什么目的,去体会文化根源的内涵,这是不可言说,只可体悟的。我们无论是从哪个角度,顺着这个思路走下来,就可以体悟我们生命的内涵。三圣之后,第四位圣人是谁?我的回答,第四位有可能就是你,在座的每一位,都可能是土壤。产生一个圣人和天才,需要土壤,土壤的价值不亚于圣人和天才本身。伏羲氏、周文王、孔夫子只是当时文化的代表性人物,这是因为当时有土壤,提供养分。我们的生命是交融的,我们每个人的体悟对未来哪位有贡献,我们的生命空间会变得无限广大。王老师给了一张网,马老师则是教我们怎么去捕鱼:要回到心性本源。如果说这会成为象思维通路,开花结果就要看各位,我们今后的工作将更有意义。



 
 
 
前五篇文章

植树节──实践与环保并行

此刻是一枝花

网络植树成时尚 只因比偷菜更好玩

清明诗句(之三 习俗背景)

万里茶路

 

后五篇文章

灾难挡不住新生命的到来

超越自我身心渐渐走上觉悟之路

怀斯曼生存手册——学会自救!

从缘起谈爱情

孔子的学习精神与传统耻感文化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