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春节是生活之树上迎春的花朵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春节】

  春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新年指夏历(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汉、壮、布依、侗、朝鲜、仡佬、瑶、畲、京、达斡尔等民族都过这个节日。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活动。自汉武帝改用农历以后,中国历代都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日为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为新年。立春最早是祭天、祭农神、祭春神、鞭春牛、祈丰年的日子。《史记》、《汉书》称正月初一为“四始”(岁之始、时之始、日之始、月之始)和“三朝”(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古人常在此时举行朝贺,进行各种娱乐活动,迎神祭祖,占卜气候,祈求丰收,后来逐渐形成内容丰富的新春佳节。辛亥革命之后,改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立春逐渐淡化。春节又叫农历年,俗称“过年”,相关民俗活动要持续一个月。除夕夜以家庭为单位包饺子、包汤圆、做年糕,吃团圆饭守岁;正月初一迎神、拜年;节中有给儿童压岁钱、向亲友拜年等习俗,还有贴春联、年画、剪纸和放爆竹等习俗;节后半月是元宵节,其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结束。过春节的方式,因所处环境不同,我国城乡地区有所差异。春节是一种综合性的民俗文化,是体现和谐亲情与和睦人际关系的重要平台,其内容丰富多彩,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2006年5月,春节以民俗类第一项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咏春名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到了腊月的最后一周,任何人都会听到新年迫近的脚步声,任何人都会为此而心动,大家都为准备新年愉快地忙碌着,在忙碌中体验着愉快。

  事有凑巧,今年大年初一正赶上西洋的情人节,有人问我有什么看法。我以为,把不同民族的传统节日拿来进行比较是非常危险的事,因为它们都是各自民族情感的充分表达,是不能分出上下高低的。

  我们的民族传统节日体系像一首完美的乐章,它的组成严整而和谐,是一个经我们民族先人祖祖辈辈设计得井井有条的系统:清明是春夏交替的关节:端午在仲夏之月,阳气盛极,阴气萌生;中秋则是一个丰收的黄金节;而过年正好在冬春之交,是两个时间周期交替的最重要关节。这样的设置,难道不真的像是一首完美和谐的乐章吗?

书法家在为喜迎新年的地震灾区群众写春联。 摄影/谌强

  在节日里,我们不仅积蓄着内在的精神力量,调整着心态,期盼着未来,而且还会和家庭、和社会协调着关系,友善相待、携手奋进,更不要说我们还通过节日,与自然相亲善、相协调,在节日中我们把自己、把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同家庭、同社会、同自然联系成为一个整体,这该是多么宏阔而深邃的设计啊!

  有些民族的传统节日体系,往往是以宗教纪念日作为基础和核心而设置的。情人节最初是为纪念神甫圣瓦连丁而设立。这位神甫不顾朝廷的禁令,在教堂替有情人主持婚礼。今天我们的年轻人关注情人节,是因为可以找到一个由头,去和自己的朋友或心爱的人相会交谈、表达情感。这当然无可厚非。当此时刻,在我看来,把已经化为中国魂的一部分、既显示我们民族情感也标志我们文化身份的大年初一同外来的情人节相提并论,是不合适的。

  在我们节日的大系统中,年俗本身又成为一个独立的严整体系。俗话说“进了腊月便是年”:喝腊八粥的习俗在相当多的地方仍然很好地传承着,它奏响了迎接新年的第一声。现在,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上班族,人们已不能再像农耕社会那样按照自己意愿安排时间。即使在农村,生活节奏也变得比过去疾速,同样也不能像过去那样慢条斯理地“忙年”了。可是,到了腊月的最后一周,任何人都会听到新年迫近的脚步声,任何人都会为此而心动,大家都为准备新年愉快地忙碌着,在忙碌中体验着愉快。

  促进家庭和谐、社会和谐作为过年的重要功能之一依然存在,人们无论离家多远、身居何处,总要千方百计在除夕之前,赶回家里和家人团聚。

  过去,腊月二十三要送灶王爷上天。如今很多人家里,已经不再供灶王了。这一习俗渐渐淡出了多数人的生活,但是在人们的观念里,祭灶还被当作意味深长的历史记忆保存着,有的人还会买上几块灶糖尝尝鲜,以满足那种怀旧的情感。写对联,蒸馒头、杀猪,杀鸡,糊墙,糊棚,理发、洗浴以及做新衣等诸多忙年的事项,都不再需要排进我们的日程表了,然而,我们却要为另外一些新事操心:买贺年片,写新年贺词,发给亲朋好友。家里还不免要准备些糖果,选购一些送给亲友的拜年礼物,甚至还要添些新衣服、新器皿、新家具,等等等等。

北京市民在街头年货摊挑选新年礼物摄影。 谌强

  有几件事要比平时做得更加仔细和特别认真,那就是整理和美化居家环境,准备新年食品,换言之,依然还是要以一个新的人、新的家、新的心情,来迎接新的时间周期的到来。过年的这一本质性内核依然存在,促进家庭和谐、社会和谐作为过年的重要功能之一依然存在。所以人们无论离家多远、身居何处,总要千方百计在除夕之前,赶回家里和家人团聚。

  我们的节日体系,特别关注时间交替的关节点。除夕交子时刻,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关节点。这一刻既不是昨天,也不是明天。它意味着旧的时间周期的结束和新的时间周期的开始。用民俗学的术语说,就是“阈限”。它像一个门槛,既不是门里,也不是门外。迈门坎儿需加小心,不然会摔跟头。在交子时刻度过年的关节,也需要多加小心。在过去,我们要请神,要祭祖,把各方面的力量都动员起来,平顺地度过“年关”,迎接新的一轮时间,期盼更大的收获,期盼来年的幸福吉祥。现在,迎神活动已经渐渐淡出,祭祖仪式也变得简单,但是吃年夜饭、除夕守夜,仍不可免,依然奉行如仪。

  节日是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标志,是生活之树上鲜艳夺目的花朵,是社会群体及其每一个成员心中永远唱不完的美妙的歌。

  大年初一以后,到亲友家去拜年,似乎不像过去那样事必躬亲了。但是至亲和挚友还是要到家里去看望的。有些象征例如像压岁钱,渐渐少了些象征含义,多了些实际意味。可是有些象征,依然还被人们乐意地保留着,其中也许增添了现代的谐趣:交子之前,垃圾是向外扫的。过了交子,垃圾要向屋里扫,说是“财不外流”。过了“破五”,垃圾才又恢复自己的身份,可以被扫出屋外了。可见习惯的势力是顽强的。

  “正月十五闹元宵”体现着年俗由家庭转向社会。灯节无论在过去还是在今天,都是社会的大联欢。人们用吃元宵来迎接新的时间周期的第一个圆月。顺便说一句,节庆时期的相关食品也都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平时我们也都吃饺子、吃元宵、吃粽子、吃月饼,然而,除夕的饺子,正月十五的元宵、端午的粽子和八月仲秋的月饼,和平时的同样食品意味是全然不一样的。节日食品承载着人们另样的情感。有的人说,现在年味儿节味儿淡了,仅仅剩下了吃。于是称端午节、中秋节为粽子节、月饼节,这当然是一种误解。正月十五闹元宵,祖国各地办灯会,北方烧旺火,南方表演“秋色”,许多地方舞龙、舞狮,踩高跷、扭秧歌,办各种花会,全社会积极参与,共庆佳节,充分体现着人们美好的祈愿和生活的欢乐。

  节日是什么?节日是休闲,但比休闲更重要;节日是广大民众展示美好心灵和表现艺术才华的舞台;节日是提升美好情操和培育丰富情感的熔炉;节日是社会群体和谐团结的黏合剂;节日是历史和文化传统的积淀和再现;节日是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节日是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标志;节日是这一切以及其他的总和;节日是生活之树上的鲜艳夺目的花朵;节日是社会群体及其每一个成员心中永远唱不完的美妙的歌。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会长)

 
 
 
前五篇文章

【新春游北京】:缪斯的神庙

【新春游北京】:县县有庙会,村村去赶会

诗情人间——宫崎骏的动画世界

“虎”字里的健身诀

大年初一是弥勒菩萨圣诞!

 

后五篇文章

你大鱼大肉 我斋饭斋菜

《中华民俗通志·节日志》正月篇——春节饮食风俗

过年的四大传统风俗

受伤的野牦牛(2)

中国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系列之二——故宫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