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强震引争论:全球进入地震多发期? |
 
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总工程师曲国胜表示,不论地震是发生在海洋还是陆地,都是地球释放能量的一种方式,符合地壳运动的正常规律。因而,并不能就此认为全球进入地壳运动的活跃期。 海地强震的惨况引发全球关注。过去海地也多次发生7级以上的大地震,但以往都是深源地震,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此次却是浅源地震。对于这一新变化,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总工程师曲国胜告诉本报记者:“虽然以往海地多以深源地震为主,但在这个地区发生浅源地震也有可能,并非反常现象。” 他介绍说,海地所处的加勒比海地区是全球地震构造中比较特殊的一个区域,该区域位于南美洲和北美洲板块之间,由于两大板块的水平运动速率和位移量不同,导致加勒比海地区形成了一个弧形的走滑-俯冲体系,这个现今活动的大型走滑-俯冲体系导致了加勒比地区一系列岛屿和海底地形呈现为弧形和漩涡状,形成一系列大型走滑-俯冲断裂系统,这些断裂系统的活动形成大量的地震,由于大型俯冲体系的存在,以往这个地区深震比较多,但浅源地震形成的背景依然存在。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结构专家万天丰教授也表示,海地所在的加勒比海地区位于地震带,属于地震多发地区,从这个角度讲,海地此次发生地震“并不奇怪”。但鉴于此次地震的强度以及在人口密集的首都发生,因而地震的影响力相当大。 地震发生后,美国政府部门向海地、古巴、巴哈马、多米尼亚共和国发布海啸警报,对此,曲国胜总工程师提示说:“海地强震不太可能引起海啸。因为国际公认引发海啸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地震强度达到里氏7.1级以上;二是地震必须发生在4000米至5000米深的海底。但根据中国和美国地震监测机构的分析确认,海地地震的震中是在陆地或非常靠近陆地的沿海地区,而震级也没有达到诱发海啸的强度。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各国纷纷解除海啸警报的原因。” 从2001年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发生7.9级地震、2003年伊朗东南部克尔曼省巴姆地区发生6.8级地震、2004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7.9级强震并引发海啸、2005年南亚次大陆发生7.6级地震、2008年中国四川省汶川发生8.0级地震、2009年萨摩亚群岛地区发生8.0级强震,到2010年海地发生7.3级地震,近10年,频发的强震是否意味着地球已经进入前所未有的板块活动活跃期?是否进入地震多发期呢? 对此,曲国胜分析说:“近几十年来,全球每年平均发生里氏7.0级及以上的地震在18次至20次。据我们观测,近10年来,这个频率并没有明显变化。老百姓之所以感觉近年来地震增多,是因为每年很多强震多发生在海底,对人类影响不大,因而人们也就没有太多感知。而近年来,一些强震发生在人口密集的陆地上,容易引起人们注意。不论地震是发生在海洋还是陆地,都是地球释放能量的一种方式,符合地壳运动的正常规律。因而,并不能就此认为全球进入地壳运动的活跃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