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略谈《成佛之道》之“大乘不共法”感言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略谈《成佛之道》之“大乘不共法”感言

  (一)大乘的思想体系简介

  《成佛之道》的内容是趋入“究竟解脱”为目标,总括而言,释迦佛的正法统摄两大纲要:“教法”是佛陀所宣说的义理;“证法”即契悟人生世间的真相,具有连贯“归信之信果”“受戒之德果”“止观之定果”与“般若之慧果”

  在“大乘不共法章”注重灭及道的修证,阐明佛法的宗旨不是只局限于狭小的人伦道德,礼义修身的范畴。这是作为完善人格基础的建立,不是达至止境的终点。由此可见,不仅在广行福德,还必需进取更高的精神升华(出离心、成菩萨、证佛果)

  (A) 佛法的殊胜与根本教旨

  “大乘”是无上至宝的法门,其优胜点,即推崇没有阶级的分别,没有种族的歧视,也没有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界限,主张不分轩轾,平等对待。倘且,在无量数世修持福德、慈悲、般若资粮,实践迷心转成悟心,造就德行高尚的法王子。

  (B) 佛、菩萨、阿罗汉的差异

  “佛”是崇高无上,超越凡俗,人格优越,出离三界,觉证法身的圣绩成果,不受分段生死及变异生死的牵缠,是芸芸生灵、万世师表的典范!“菩萨”是成佛的过渡期,要承受变异生死及隔胎之迷的束缚。佛云:佛是圆满的净心,菩萨是半月的分证净心;“阿罗汉”虽然与佛一样释解生死之结,摒弃业识之身,体证六神通,仍然有余习未除,唯有长居在无色界的净居天,不能像得证“佛”那样,随心自在遍游净浊诸土!

  (三)佛菩萨的伟大精神与特色

  佛菩萨的四无量心是广阔无尽,遵行大众重于个人,社会重于山林,利他重于自利,以不惜身命苦楚,悲济拔苦,舍小趣大与无量回向而为有情牺牲。这正是慈悲为本,菩提为怀的精神。

  “菩萨”是发了菩提愿的尊称,超越一般凡俗的上首(贤明圣哲)。众所周知,大乘是菩萨的总体;菩萨是大乘的代表。本人认为亦可称为“佛门龙像”的根本!值得一提的是,八大人觉经、普贤十大愿王则是渐向菩萨道的铺助经典。

  (A) 菩提、慈悲之类别

  汉藏佛教两系,同属大乘胜法,倡导培植菩提心种的重要性,持有相同的立场:菩提以悲念为内容;悲念即菩提的起点!

  举例菩提有三:世俗菩提(观六道、身心是众苦之本,立成佛之志,利予有情)胜义菩提(证悟通达空慧、无常、无我)真实菩提(发心菩提、无有对尘世间的恋慕之情)

  谈到慈悲又有三:众生缘慈悲(对一切有情视如眷属)法缘慈悲(破我执,对众生随力救拔)无缘慈悲(对一切众生起怜愍心)

  (B) 智慧、般若之类别

  圣者是超俗,以般若为主,涵括实相论(无我、空性) 缘起论(无常、瑜伽、因果) 。如将它分析精细,就有深浅不同,把它归纳为能看透的称为“智慧”;能断惑的叫“般若”。

  智慧有五:根本智(无分别、证空慧) 加行慧(启发熏修之慧根) 一切智(声闻、缘觉所证) 道种智(菩萨所证) 一切种智(佛所证)

  般若又有二:世俗般若(闻思修) 出世间般若(无漏正见)

  (三) 大乘不共法的修持方针

  “心地法门”是佛教的法脉重点。有句令本人极深刻的唯识名言:“心是身体的主人,身体是心的功臣”说得没错!由于一切的问题是源自于心,因此,就要从心灵上着手,对治恶法杂染种子,开显佛性的光明!(守护意识的清净,克制行为的染污)

  学佛的指示步伐,富涵律仪行(戒学)禅坐(定学)般若(慧学),是作为调身、调心与调行的过程。基于修学菩萨道,要摒除与菩提心不相应的法、行四摄、六波罗密、三十七道品,以小乘的出离心融入社会做大乘的入世之事业。

  (A)“出离”即是超出厌离凡夫心性,及不为世法所染的意思。若要成贤成圣(大乘法器)一定要经过出离世间的心作为导航。出离心一旦生起后,就有一股强毅的力量,推行出世间法!

  首先,要从止恶行善的人天善法做起,才能参修出离行;其二要观苦多乐少,看清尘世间及人身所造成的不如意、悲苦的居多,其三念生命只在呼吸之间,病魔、死魔将至,惟恐还未成就道业,就要落入轮回的牵畔中,因而策发自个儿精勤修持。

  (B)禅观、持佛号定义与次第

  禅定(念息)持号(念佛)是大乘必修的法要。它是净化第六意识,摄心入定,修集福慧的“加行”!藏传佛教格鲁巴祖师宗喀巴曾告诫说道:“禅坐不可忽视止(向外)与观(向内)的次第,两者同等重要,双运配合才是”

  修定的准则,要持五根本戒,舍离男女爱慕之情,断绝YIN念、YIN行,才能对道行有番成就!因为“定力”是属色界和无色界的不耽染YIN乐的善法。反之,将是习定的一大障碍也!假使能一一遵依专修,对身心起着莫大的益处,如心境及体质也会随之改善!

 
 
 
前五篇文章

六祖坛经探秘(廿七)

大乘不共法

清凉宝山修道 幽净禅房念佛

专访国恩寺住持如禅法师:谈禅宗思想与六祖文化

云南的阿嵯耶观音及其与东南亚的一些联系

 

后五篇文章

善导大师之他力本愿思想(一)

华智仁波切《自我教言》讲记4

论宗杲禅法的世俗化倾向

试论宋代禅宗与《庄子》思想的关系

临终关怀,一个你我都无法回避的温情话题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