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神奇天台菩提树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神奇天台菩提树

  尚新娇

  在天台山,我见到了传说中神奇的菩提树。

  天台朋友介绍景点时,说到了“菩提树”,我愣怔了一下,这三个字若一小股奇异的风,吹皱静谧的心湖。

  来之前并不知道这里还长着这种树,对一个中原女子来说,它只存在于我的梦幻之中,朦胧中我只知道那个小和尚在菩提叶背面的题诗,这是一个令人遐想的传说,妙不可言,仿佛一只空灵的蝴蝶落在一株粉荷之上,使荷塘因而灿烂生辉。所以,题过诗的菩提叶就不是一般的叶子,与佛教有关的树就不是一般的树,它戴着佛的光环,它繁茂的生命曾陪伴、启迪过打坐参禅的佛教始祖,它的荫凉曾洒在他的身上,它使一个人蜕变为一尊佛,他因此创立了一门宗教,引来前生后世无数求渡苦海的信徒。一棵树被罩上众多的光环,肯定就不只是一棵纯粹的树了,它结的果实意义非凡,辉煌耀世,倾倒众生,源远流长,所以它才被人拜为佛树,圣树。

  因为它与宗教的这一层神秘的渊源,因而,还没走近它,我对它的名字就多了一层分外的敬仰,所以,还未谋面,我就怀着一颗虔诚之心来想它,用虔诚之目光来望它了。因为我也想从它的教义中“分得一杯羹”,企图填补我日益空乏的精神。我总觉得冥冥之中它和我有着某种联系。究竟什么联系?我一时说不上来。于是我叮嘱朋友,一定要带我去看菩提树。

  朋友特地带我去东横、灵溪等山村,看到了神奇的菩提树,笔直、翠绿,葳蕤挺拔,亭亭如盖……我不知还有没有别的溢美之辞来形容它,它那样令我心仪,我对它的热爱呼之即出。在这个既不炎热又不寒冷的季节,习习秋风,凉得恰到好处,来得不疾不徐,正像我看它的目光,含着几分清柔、几分期待和几分爱慕。

  它承载了那么悠远丰富的佛教文化,在佛教的王国里,它是象征,是佛教的根和源。

  站在这里,我嗅到了来自菩提树的芬芳,似乎与陌生而博大的教义融为一体。

  树下有几个村民在随意小憩,在他们眼里,这与普通的槐树、杨树又有什么区别?

  然而,不同的是,在我的印象中这些被百姓敬为神灵的老树低矮的居多,也许为了方便民众的供奉吧。它们大多饱经风霜,佝偻着身子,虬枝苍黑,或有树洞,人们便在其中供奉香火,祷告神灵,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它的枝条上被系满了驱鬼避邪、乞福消灾的“红丝带”,担负着人们许愿以成的大任。

  而眼前这棵枝繁叶茂的被赋予教义的菩提树却是一派俊美、浪漫之貌,它枝叶舒展,清净疏朗,轩昂飘逸,是一个让人产生联想的树中的美男子。

  也许它是释迦牟尼的化身的缘故,据说释迦牟尼的前身就是一个王子,英俊、侠义、富有,大概是所有人对王子的想象吧。

  传说中,作为凡尘一芥的王子在菩提树下修行时,有108个心魔前来扰乱他,但王子在修行中不为所动,终于驱除心魔,成就了佛法,成为佛教始祖释迦牟尼。

  想一想,我们哪个凡夫俗子,胸中没有活动着纷至沓来的心魔。种种心魔,困惑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扰乱着心灵的秩序。孤独时,在黑暗中抱紧双肩,睁着茫然无助的眼睛。身处暮年,常常被疾病与衰老无端地折磨,带来种种恐惧与不安。生活中,一颗渴望爱与信任的心捕捉到的不是祝福和友谊,却是冷漠和淡然。而在我们四周,常常会发生这样的现象:晨昏颠倒,黑暗吞噬阳光,邪恶在大道上蹿行,丑陋扭动着妖冶的腰身,谗言蛊惑着人们的视听,金钱成了人们生活方向的指挥棒,漠然制造着一个又一个畸形的社会怪胎……

  攘除心魔,恢复平和与安宁,是人们多么需要的一件事呀。现代人什么都不缺,缺少的,就是菩提树下的宁静、清明与坚守。

  是的,菩提树并不仅仅是栽植在佛国的一棵树,它也是心灵的树,沉思的树,悟道的树。

  有一本书,书名就叫《文学的菩提树》。作者认为,释迦牟尼是在菩提树下打坐参禅终成“觉悟者”的,而文学王国其中的奥妙,也需要思索参透。写作的过程,就是觉悟的过程,而写作的乐趣美妙,也在于这一点点的悟想开朗之中。每一个写作者,何尝不是像释迦牟尼那样,盘腿打坐在自己信奉的文学菩提树下,披星沐月,在春秋冬夏的轮回间沉思默想,用一行行渺小如蚁的文字去搬动思想的大山。

  微风轻拂,菩提叶翩然若飞,犹如在诵读经文,又想起那个叫慧能的小和尚,在某一刻突发灵感,如饮醍醐,不会写字的他,就在顺手捡起的菩提叶背面,请僧人替他写下了这样的偈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原本樵夫出身、只在寺中作杂役的慧能,之所以一跃成为禅宗六祖,盖因也能够超然物外,进入大化境界。

  所以,无论文学,还是人生,都需要不断地觉悟、醒悟,方能接近至美的理想境界。每个人的头顶都长着一棵无形的菩提树,虽然我们这些世俗之人不能像佛那样洞晓万物,但眼前景观,总使我们心旌摇动,灵思翩翩。佛门人看着风中的树叶说,不,不是树叶在动,是你的心在动。世间万物原是静的;蠢蠢欲动的,乃是人的贪欲之心啊。不过,如果被清风吹醒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与热望,又何苦要刻意泯灭呢?我们要从中剔除与剪断的,乃是咬蚀生活的毒素、杂念与烦恼啊。

  回来前又路经菩提树,在它附近,我选了一款菩提子手镯,上面串着十枚光洁的菩提子,淡黄、微白,珐琅质。见上面有黑点,我要求退换。村民说,这不是脏东西,这是孔眼,五孔一眼儿,这个说法与佛有关呢。我仔细一看,果真如此,每枚珠子皆是,珠子上面的孔眼儿芝麻粒大,大概这是“悟”、“空”的意思吧。想着它是菩提树结的,格外珍爱些。戴上它,手腕微有凉意相袭,心清气闲。偶尔下意识地用手拨捻,不由地有了几分“居士”的味道。我所拨捻的,是它,还是我的心灵,一时陷入痴想,又有些想不清楚。

 
 
 
前五篇文章

泰山:药师七佛阁记碑

观音托相圣迹序碑

徂徕山重修古刹光华禅寺碑记

云水禅心

临济寺断想

 

后五篇文章

幽默,才有禅味

敏珠林寺:在密宗修行场中寻获世俗的圆满

原始佛教的历史起源问题

月溪法师讲禅宗修法(1)

月溪法师讲禅宗修法(2)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