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观音菩萨的慈悲含义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观音菩萨的慈悲含义

  主讲:开祥法师

  笔录:黄成海

  诸位善知识,大家晚上好。根据佛教史记载,今天是释迦牟尼佛诞辰日,我们今天在释尊的慈光摄受之下,聚集在噶玛迦如佛教中心,这个是非常殊胜的因缘。在〈阿弥陀经〉上面有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同样今天我们能够在这里聚集,也是因为大家有大福德,大因缘,大善根,所以开祥很高兴能够与大家一起沐浴在佛陀慈恩光中。今晚开祥将把学佛的点滴心得供养大家。

  在修学佛法的路上,最得力的,佛教经典上告诉我们,就是行菩萨道,也就是上求下化。什么是上求?就是勤修无上智慧,那么下化?就是实现无边的愿行。不过,在上求下化的开始阶段,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要明白,就是慈悲。如果离开了慈悲两个字,就谈不上修佛道,也构不成度众生的条件;所以必须要有慈悲作为引导,然后才可以展开弘法的工作,继而建立利益众生的事业,完成佛弟子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最后才可以证佛道。

  在佛教诸多的典籍当中,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观世音菩萨,今晚要供养给诸位的内容就是观世音的慈悲含义。相信在座的诸位都信仰观世音菩萨,都祈求观世音菩萨加持、赐福。那么依据佛经上所说:当我们遭遇困难的时候,只要一心称念持名观世音菩萨的圣号,菩萨就会寻声救苦。大家也许不一定要了解观世音菩萨是什么人,是依什么法门而修成正果,但是如果我们能理会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本怀,了解观世音菩萨修行的经历,有了这样的认识,肯定会增强我们对观世音菩萨的信仰心,更加欢喜的学习,并且弘扬观世音的慈悲精神。在民间有一句古话叫“家家弥陀佛,人人观世音”,这句古老的话至少代表了两个含义,第一,观世音菩萨与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极为有缘,这个主要是因为观世音菩萨悲愿宏深,随处寻声救苦。古德有这样赞叹观世音菩萨:瓶中甘露常遍洒,手内杨枝不计秋,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这种大慈大悲的伟大精神,是所有佛门弟子都应该学习的好榜样。第二,是告诉我们信仰观世音菩萨,学习观世音菩萨慈悲精神的人非常多,不论是在中国、西藏、台湾、香港或者东南亚各国。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心一直都是佛教徒学习的好榜样,过去如此,现在依旧,将来也不会靡灭。

  观世音菩萨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修持的法门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我想如果能够进一步的了解和介绍,就能够让已经信仰观世音菩萨的人,佛弟子,信仰心更加坚固;让还没有信仰观世音菩萨的弟子们,能够迅速的发起信心,进而学习菩萨的伟大精神。下面就概要性向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第一个,信仰观世音菩萨的利益:我们生存在这世间,佛法上讲,叫娑婆世界,翻译成华文,就是堪忍的意思。什么是堪忍?指的就是我们众生能够忍受外在环境的种种缺陷,能够忍受心态的不调和,对于这世间所有的无奈,我们都可以忍受。其实相信在座的诸位都明白,我们无时无刻都遭受着无常的威胁;换句话来讲,每个人都明白无常的道理;因为在浩瀚的宇宙当中,我们人类犹如沧海一粟,非常的渺小,而宇宙的奥妙,和我们人类的渺小相对比,使我们在面对无常的时候,往往会感到无限的悲伤、无奈。不论是战争年代的炮火纷飞,或者是和平年代的天灾人祸,当这些苦难发生的时候,我们总是希望有一个人,或者一群人能够给我们帮助,无论是身体上也好,心灵上也罢。在《妙法莲花经》里面,佛告诉无敬意菩萨“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只要专心虔诚的称念持名观世音菩萨的圣号,菩萨就能够听其音声而前来救济”。所以信仰观世音菩萨的利益就是,第一能够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希望和生机,并且给我们必要的力量。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事情发生,任何苦难降临的时候,不管它的严重性有多大,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心如何去面对。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在困难发生的时候,我们能够以柔和平顺的心态去面对,确实非常的困难。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为我们的心由于无名,蕴藏着贪欲、嗔恨、恐惧和冲动等等这些情绪,所以根本上没有办法心平气和地面对问题。诸位都知道观世音菩萨,也叫施无畏菩萨。依文解字,根据这个名字我们就会明白,当我们在遭遇困难的时候,当我们的人生产生迷惑的时候,当我们的心态不得调和的时候,如果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我们就能够产生巨大的力量,可以增加我们的自信心,在危险和困难面前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使我们能够更加积极的面对现实困难的种种挑战。所以世俗人也有说,心态决定一切。但这里讲的心态强调的是对观世音菩萨的信仰心。在普门品当中也有说道,信仰观世音菩萨可以改变我们的因缘和命运。这主要是我们的身心对菩萨虔诚的恭敬,可以净除内心的污染、忧虑、恐惧,那么再加上坚强的意志和外在因缘的成就,这时候就能够激发一种强大的力量,进而改变即将形成的困难,创造出奇迹,可以帮助我们度过难关。如果我们能够常常非常虔诚地一心称念持名观世音菩萨的圣号,那么也就能够非常有效的清除内心的忧虑、恐惧和迷茫;保持一颗清醒之心,理智地判断和抉择。 那么在顺境面前,我们可以掌握最佳时机,不因为喜悦而蒙蔽平和的心态;在逆境现前,我们也能够转化危机而成生机,不因为凶险困难而迷失理智的判断。也就是说信仰观世音菩萨的第二个利益是能启发我们更积极自在的生活,引导我们无所畏忌的精进学佛。佛经中有告诉我们,心是一切行为的前导,所以说我们的心就象一个发动机,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言语都是作用力。当发动机的能量聚集的时候,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语言所散发出来的力量就非常大。所以虔诚的恭敬心,它还有一个前提,就是要一心。

  第二个,我们再来简单的介绍观世音菩萨的性别问题,观世音菩萨在梵文的佛经里面称为阿婆卢咨地寺瓦喇(Avalokitesvara),我们华文的佛经的翻译很多,竺法护时代翻译成观司音,鸠摩罗什翻译成观世音,玄奘大师翻译成观自在等,大家通常用的就是鸠摩罗什翻译的观世音菩萨。到了我们华人社会,都喜欢简单,通常大家都称观音菩萨。照梵文的原意,真正的翻译是观世自在或者是观世音自在菩萨。可能大家平时去过很多寺庙,民间的拜拜方式也很多,也有称观音娘娘,观音妈(福建话),所以很多人就会受祖辈这种思维言语的影响,认为观世音菩萨是女性。在唐宋以前,观世音菩萨都是现比丘相,也就是现男性之相,在中国大陆的五台山所雕塑的观世音菩萨像有些就是现男身;到了宋代后期,慢慢的才开始有女性的雕塑像,而以女性化身的这个雕像,就是慈爱最崇高的象征。事实上,我们要知道,菩萨修行到圆满境界之后,没有男女之分,这个非男非女之分,是已经超越了男女性别的界限,可以随缘示现,应化无穷。普门品上告诉我们“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就是这个道理。在楞严经第六卷上面也有告诉我们,观世音菩萨可以化现三十二种应身,以适应不同根器与类别的有情众生。也许有些人会认为说这是天方夜谭,神话传奇,不可为信。可是确确实实在我们的人世间,到处都有以不同身份的人在不同的立场,不同的空间做着悲天悯人的菩萨事业,为人类的清静安乐而奉献。其实,他们都是观世音菩萨化身千百亿的慈悲精神所现,比如,大家所熟悉的台湾的慈济功德会的证严法师,就是肩挑起现代佛教慈善事业最成功、最广,涉及面最多的一个女性。其实这就是观世音菩萨精神化现。这种精神就是华严经所说的勇猛丈夫观自在。还有天主教的德瑞莎修女,长期救济那些濒临死亡的穷人,这种奉献人类的精神,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精神,就是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化现。所以,依据佛理来说,观世音菩萨还是生活在我们这个娑婆世间,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思想,还是在我们的人世间继续得到传承和弘扬。所以,观世音菩萨不但是遍满十方世界,永恒存在——过去、现在、未来一切劫数,而且还以大慈大悲,不可思议的行愿,无条件、永无休止地为所有轮回的众生救苦救难。如果我们能够简单的明白这个道理,关于观世音菩萨的身份问题就不会有更多的疑惑。

  接下来谈第三点,就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也就是说应化的地方。观世音菩萨悲心救苦,不舍众生,助佛教化现菩萨身,其实何止在极乐世界。我们知道世尊在娑婆世间,示现成佛的时候,观世音菩萨也同时垂迹娑婆世间,现菩萨身帮助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众所周知而又能够读颂的大悲咒,是当日世尊驾临观世音菩萨道场的时候,观世音菩萨在世尊面前亲口宣说,在《千手千眼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里面,有这么样一段话说“如是我闻,一时释迦牟尼佛在普陀洛伽山,观世音菩萨宫殿宝庄严道场中坐狮子座;尔时如来将欲演说总持陀罗尼故,时观世音菩萨於大会中密放神通,光明照耀十方刹土及三千大千世界,而白佛言“世尊,我有大悲陀罗尼咒,金刚玉说,为助众生而安乐故,除一切病苦得寿命故,增长一切百法诸功德故,成就一切善根故,远离一切怖畏故,速能满足一切足,希求故,唯愿世尊,慈悲听许。”佛言:“善男子,汝大慈悲,安乐众生,欲说神咒,今正是时,欲因宣说,如来随喜,诸佛亦然。”在这里,观世音菩萨很谦虚,顶礼世尊,并且跟世尊讲,我有一神咒,现在要演说,演说的目的是为了让众生脱离苦难,并且永离厄运,能够带来无上的吉祥。世尊在跟观世音菩萨这一段话里面,就有提到了普陀洛伽山;梵文的普陀洛伽,也翻译成海岛山,小华山,或者光明山。因为在这部〈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经〉里面有讲这个海岛山,布满了小白花,观世音菩萨住此山中,常放光明,表示大悲光明,普门世间,因而得名。

  讲到普陀洛伽山,传统的说法有三种,有三个地方。第一是印度的普陀洛伽山,在《华严经》中有说“於此南方有山,名普陀洛伽山,里有菩萨名观世音自在,为利众生住此山,汝因往问诸功德,彼但汝是大方便。”这是《善才童子五十三参》里面第二十八参,世尊告诉善才童子要到这个地方去参拜观音菩萨。善才童子到了这个地方,见到了这个普陀洛伽山上的情况是“见其山岩谷之中,泉流盈溢,绿树翠奕,香草柔软,油绚不滴,观世音菩萨於金刚宝石上结迦扶坐,无量菩萨皆坐宝石恭敬围绕,而为宣说大慈悲法。”这个是《华严经》当中记载的观世音菩萨在印度的道场。在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很著名的法师叫玄奘大师,在他的〈西行游记〉里也有说“在玛拉古塔南方的海滨有一座山叫玛赖雅山的东方,有座山叫普陀洛伽山。”玄奘大师这样记载:“此山山境危险,岩谷崎岖,山顶有池,其水澄清如镜,有大河绕山,周匝二十扎,入南海。有石天宫,观世音菩萨往来其间,其有愿见菩萨者,不顾生命涉水登山,万奇危险,而能到此山者,人甚少,若山下居人全心求见菩萨,则菩萨现种种方便身,得遂其愿。”也就是告诉我们,观世音菩萨在印度的这座普陀洛伽山,山境是非常凶险,而且平常人要上去的话,相当的困难,要有大勇猛心,不畏艰难险阻。那么,并不是说因为山路险境,观世音菩萨就不示现度众生,玄奘大师也有说如果有人一心要见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也会现种种身来满众生愿。这个是佛经里面和玄奘大师在西行游记里面关于印度的普陀洛伽山的记载。

  那么第二个,相信的大多数人都有去过,就是的中国的普陀洛伽山。在中国浙江省的定海县,这个普陀洛伽山在舟山群岛,岛上崎岖,其中最高的岛北叫白花顶,跟佛经上所说的也是一样,上面遍布白花,就是现在的佛 顶山。在这个岛的东南侧,也有一个小岛,这个小岛叫洛伽山,洛伽山侧面看就是观世音菩萨侧卧在海面上。所以把这两座山合起来就叫普陀洛伽山。普陀山之所以成为四大名山之一,并且被世人尊崇为观世音菩萨的道场,这是依据普陀山志的记载,在中国五代时候,就是公元九一六年,日本有一位僧人叫慧锷大师,来中国朝 山。当他朝拜五台山的时候,经过一座寺庙,见到里面有一尊观世音菩萨的圣像,非常庄严,于是升起了无限的欢喜心。他想把观音菩萨请回日本,给大众供养,可是又怕寺庙的庙主不允许,于是便偷偷的把观世音菩萨的圣像请走了。他漏夜下山,乘船想赶回日本。当船经过舟山群岛的时候,狂风大做,海上巨浪涛天,并且海面上现起了无数的铁莲花,阻止了船再继续前进。慧锷大师很着急,不知所措。据普陀山志记载,慧锷大师在后来的回忆录里面有说,当时他不是因为害怕海面上的狂风巨浪,让自己丧命,而是因为他的包裹里面有一尊观世音菩萨的圣像,他请来的目的是为了让日本的国民能够有福德因缘来顶礼膜拜,如果这船沉溺的时候,那殊胜庄严的观世音菩萨的圣像就没了,所以他当时心中万分的害怕,并且默默地祈祷,他说:“如圣像与日本众生无缘,当从所向,弟子随从所示,建寺供养。”也就是说如果这一尊观世音菩萨的圣像与日本的众生无缘,希望菩萨显灵,告诉他这一个圣像应该在那一个地方,往那一个方向走。说完了这句话之后,浪慢慢的平缓下来,这条小船就跟着风吹到普陀山的潮音洞附近。到了这边,风也停了,浪也息了。慧锷大师就说:“菩萨选择是在这个地方来弘化一方,我一定也留下来。”到了海边,当地的渔民有一位姓张的,他听了慧锷大师的介绍之后,很感动,就把他的房子捐了出来。慧锷大师给茅房取名为“不肯去观音院”,就是在潮音洞的旁边。于是普陀山就成了观世音菩萨应化中国内陆的非常殊胜庄严的道场。

  那么第三个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在那里呢?是在西藏的布达拉宫。西藏的布达拉是在位于嘛鲁呵里大岩山顶的达赖喇嘛的宫殿,也就是俗称的布达拉宫。布达拉宫就是普陀洛伽山。兴建的年代大约在西元581年,到了十八世纪中叶的时候重建;现在往西藏朝圣的所参拜的布达拉宫是十八世纪的时候建的,原本的没有那么大。之所以布达拉宫在藏人的心中,地位是绝对至高崇圣的,什么理由呢?据说在布达拉宫的佛殿中有一座灵塔,上面安置着一座纯金的观世音菩萨的圣像。纯金的圣像大家也许觉得不是非常稀奇,稀奇的是什么?这一尊圣像里面,就是纯金的观世音菩萨圣像里面,封存有当时的藏王松赞干布从印度请回来的佛陀时代的观世音菩萨的圣像。所以,西藏人对布达拉宫有无上的敬仰。其实,在西藏的佛教徒多数都认为他们的民族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化现。在西藏历史上的一些藏王,高僧也都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包括现在大家所熟悉的达赖喇嘛,也是观世音菩萨的权现化身。据藏传佛教史介绍,他们对世界的划分是这样:世界象一朵莲花,西藏的拉萨就在莲花的中心,布达拉宫就在中心的点上,并成为观世音菩萨的净土。所以将达赖喇嘛的居所命名为布达拉宫,就是由梵文普陀洛伽而来的。西藏的民族文化,可以说就是一个佛教文化。道理很简单,它没有多元文化,也可以说西藏的人民离开了观世音菩萨,那么佛教信仰就不完整。西藏的人民只要信仰观世音菩萨,对他们来说就非常非常的满足了。大家修持的六字大明王神咒“唵嘛呢叭咪吽”,现在全世界都很盛行。它是在中国元朝时代,因为蒙古人信奉喇嘛教,进而由西藏传入了中国内陆。这是在西藏民间家喻户晓的观世音菩萨六字陀罗尼,所有的人都认为持诵“唵嘛呢叭咪吽”这六字真言的功德大到不可限量。所以每逢节庆的时候就持诵不停,平时遇到困难,所有的藏民的第一反应就是念“唵嘛呢叭咪吽”,它有不可思议的感召力。

  现在我们噶玛迦如佛教中心由尊贵的香巴仁波切主持的摩尼法会,就是诵持观世音菩萨的六字心咒“唵嘛呢叭咪吽”,回向给法界众生。这个是非常难得稀有的盛会,如果大家因缘俱足,可以一起参加的话,这个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的因缘。

  上面所说的就是观世音菩萨在娑婆世间道场的一些事迹,事实上观世音菩萨悲心救苦,不舍众生,有机则应,无感不通。可以这么说,凡是供养观世音菩萨圣像的佛教寺院,都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都是普陀洛伽山。如果大家没有机会,没有因缘去朝圣,只要在新加坡,所有的寺庙当中,只要有供奉观世音菩萨,那么这边就是普陀洛伽山。凡是受苦受难,一切的苦恼众生,如果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菩萨都会寻声救苦,定得安乐。所以并不是说只是在印度,或者中国的普陀山,或者西藏,才有普陀洛伽山,才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我们的噶玛迦如佛教中心也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我们的竹林寺供养滴水观音、毗庐观音、千手观音,也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

  在谈过观世音菩萨的简单介绍之后,接下来介绍观世音菩萨的慈悲精神。什么是慈悲?慈悲是佛教的专有名词,也可以说是佛教的基本精神。佛教的大乘教义以及利他的所有一切行为,都以慈悲为基石;而慈悲又本自佛性的平等。佛经上有告诉我们“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就是说凡是有生命的有情众生皆有佛性,皆有成佛的可能。因此,诸佛菩萨从一切众生,佛性平等,无二无别的观念中,对被众苦逼迫,还没有成佛的一切众生,流露出无限的慈爱,愿意给以一切众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同时产生深切的悲悯,愿意拔除一切众生的忧悲苦恼。《大智度论》说“大慈予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这种拔苦予乐的大慈大悲精神,其实它不稀奇,它是人类的本性;我们每一个人本来都具有的天性。但是因为我们每个人自己都固执着自我的主观意识,妄想伸延自己的主张,结果被自我所蒙蔽、困扰、疏忽,无法冲破自己编织的烦恼圈套,无法跳出自己制造的陷阱,所以慈爱心丧失,悲悯心隐藏。人与人相处,变成是各思己利,於是高尚的慈悲心沦落为卑鄙的自卑心;博大的悲悯心变成狭小的占有欲。人类的无穷无尽的灾难、斗争,就是因为丧失慈悲心而引起。诸佛菩萨无条件、无止境、无限度的慈悲,是大乘修行者济物利生的资粮,也是大乘佛教拔苦予乐的基本精神。我们讲诸佛菩萨历劫修因,广行四摄六度,饶益有情众生,修行忍辱是基於慈悲;世尊降生娑婆世界,八相成道,转法轮,度众生,也是慈悲心的缘故。所以,世尊的心是慈悲心,世尊的行是慈悲行,世尊的一生就是慈悲的化现。离开了慈悲就没有菩萨道可修,也没有佛道可成。《法华经》上说“如来是者,慈悲心是”。也就是说你要证悟佛道,必须要以信仰心来敲门,以慈悲心来开门,只有这样你才进得来。在《大涅般经》上面也有说“一切声闻,缘觉,菩萨,诸佛如来,所有善根,慈悲为本”。据此可知,慈悲就是建立佛教,特别是大乘佛教的基石,是大乘教义的核心。

  接下来,我们谈第四点:慈悲的代表性。佛教的慈悲心,有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好像我们佛教徒,处处修行忍辱,也是基於慈悲的精神。古往今来的高僧,内修忍辱行,对治嗔心以自利,弘扬佛法,教化众生以利他,都是出自於慈悲心的推动;更有甚者,弥勒菩萨历劫修持,将来成佛,禁止杀生,也是推展佛陀的慈悲心;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普门示现,更足以代表佛教的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与他的慈悲威德,深入世人的心中,大概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他慈悲为怀的精神,与中华民族素以仁者爱人的教化相融会,所以已经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生守则。以慈悲心而济事利物,以牺牲小我,而成全大我的怀抱,时时救苦救难的精神,这个是所有华人世界的宝贵的思想财物。远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左右,中国唐朝时期,观世音菩萨的思想与教化,同时随着中国的佛教文化传播到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到现在已有千多年的历史。所以说,它又是东方精神文明的坐标。远在三千多年前,释迦牟尼佛还没有创立佛教,以及正在创立佛教的初级阶段,观世音菩萨的教化精神在印度的宗教——婆罗门教当中,就已经存在有典范。在佛教的大乘经典当中,释迦牟尼佛有这么说,观世音菩萨在远古以来早已成佛,名为正法明如来,他与密宗的大日如来,有同样悠久的历史。他也是密宗莲花部的本尊,修行密宗的居士都知道,马首明王、准提佛母、四面观音、千手千眼大悲观音等等,都是观世音菩萨的分身所现。由此看来,观世音菩萨慈悲济世的精神,不但在人类历史上早已成为亚洲文化的中坚信仰,同时也可以说人类文化多方面的荣耀。因为东方的佛教文化的慈悲,与儒家思想的仁义,和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博爱,虽然只有在名词的含义和解释的内容上,意义略有深浅的差别,但是在指出人性本有善良和光明的一面,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这就同样恰好说明了一点:观世音菩萨千百亿化身的意义,刚好相吻合。

  下面简单地举出观世音菩萨慈悲济世这个精神的要点:慈悲济世的精神。在中国大乘佛教思想里面,虽然说慈悲是两个字,但是却有不同的含义。第一,慈。它具有父性的慈爱,父亲的慈爱,它在济世、救人、利物的过程当中,含有威德庄严的意义;好象太阳,阳光普照大地的时候,利益众生。但是,同时火热的阳光,也会产生震慑力,让人望而生畏。第二,悲。它具有母性的慈爱,含有包容万物,而不辞其劳的作用。这个悲好象月亮,总是在黑夜中默默的放出宁静柔和的光芒。所以母性的慈爱悲心,如果能够彻底的扩充,也就发挥了人类母爱的伟大。事实上,女性在人生中虽然付出了无比崇高的母爱,但是所遭遇的人生痛苦与灾难,比男性更多、更大;这个是大家应该具有的认识和了解。同时,这也是东方佛教当中观世音菩萨的圣像,常以女性的化身站在茫茫的苦海中,救世利民的深长寓意。此外,我们更要了解观世音菩萨慈悲救世利物的精神,不但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慈爱,而且在慈爱悲悯众生的时候,又不失威德。因此,佛学解释慈与悲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缘慈就是无条件,无要求地慈爱一切众生;同体悲,就是无时间,无空间地悲悯一切众生。因此,佛教把观世音菩萨作为无限慈悲的代表者。

  第五,我们要谈一谈学习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在传统的佛教艺术雕塑品上面,观世音菩萨的各种姿势与形象,以及手中的法宝,都有特别的意义。比如,脚下的莲花,莲花的纯洁特性是“出淤泥而不染,着清涟而不妖”,这象征修习观世音菩萨法门的行者,生长在这个污浊的世间,不应该被物质和环境所迷惑,这样才能拓展人性原有的清静智慧。净瓶和甘露,表示修行者应该学习菩萨的信愿,先落实於自我心灵的提升,然后净化人心。佛经上所说“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而其佛土净”,就是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能够培养良知,净化心灵,理想的社会,清净的人间净土,绝对有实现的可能。千手和千眼,象征观世音菩萨的大悲愿力,与大智慧力,纵然是所有的众生在同一时间,同时祈求,观世音菩萨也能够善巧方便,不分彼此的给於不同方式的救济,并且从来不望回报。这是三轮体空的布施,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显现,而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由于我执,我见的缘故,往往只顾虑自己的要求,而忽略他人的感受。观世音菩萨慈爱世人,并不是因为我们能够为他做一些什么,而是他悲心真切的救度有情众生,离苦得乐。如果我们在履行布施济贫等等这些慈善事业的时候,却无时无刻地期望回报,这个不是在真正学习菩萨的慈悲精神。很多人做布施,希望所有的电视媒体都来报道,做了好事希望全天下的人知道,这种心态是希望自己扬名利万,名垂青史。这种布施,如果你告诉别人,我是在学观世音菩萨的慈悲,那你是自己在骗自己、骗他人。因为你是有所求地布施,你是为名闻利养,你是为了一己之私,所做的布施,不叫大慈悲,不是在学观世音菩萨的慈悲。观世音菩萨为什么能够无条件,这么善巧方便的救度众生?《楞严经》上面有说“而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尔时有佛出现於世,我於彼佛前发菩提心,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出於文中,入流完说,记录所记,动静二项,了然不生,获二殊胜,一者上和十方诸佛,本妙绝心,於佛如来同一智利;二者:下和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以助众生同一悲仰”。 这个是《楞严经》第六卷所说观世音菩萨最初的修持法门,是耳根不向外闻,而能自闻耳根中能闻之性。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观世音菩萨常常在听自己内心所发出的声音,分析内心声音的虚妄假象,不受所动而证清静大解脱境界。所以说观世音菩萨是依修音声法门而成道。这个是在本身修行的因地来说,观世音菩萨的这个称呼是最适当。而在《悲华经》上说“宝藏佛授记云:汝观众生,生大悲心,欲断众生诸烦恼故,欲令众生诸安乐故,今当自汝为观世音”。所以说,可以看得出来,《楞严经》是依观世音菩萨自修自度而言;《悲华经》是依观世音菩萨度他而说。反过来讲,我们要修持观世音菩萨法门,要向观世音菩萨学习,就要学习观世音菩萨的自度度他,自觉觉他的大慈悲心。依音声修持而证菩提的观世音菩萨,能够彻悟万法根源,十方世界,来去自如,无不自在,所以观世音菩萨又称为观自在菩萨。这个是唐朝的时候,玄奘大师所翻译出来。以〈般若波羅蜜多心经〉的第一句“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时”为证。中国近代高僧太虚大师曾经说过,因为观世音菩萨有般若的智慧,照見五蘊皆空,所以能够救苦救难。反过来就是告诉我们,平常人执着五蘊为我,有执有他有人有我有分别,不能照見五蘊皆空。如果要是能够照見五蘊皆空,那么所有的人我是非就能够消除,就能为众生的苦难感同身受,这样能够成就无我的大慈悲心,同时,完善自己最伟大的人格。

  另外,观世音菩萨也是显密两教共同重视尊仰的一位大菩萨。在众多关于观世音菩萨的经典中,以《法华经》第二十五品《普门品》,及“般若波羅蜜多心经”,这两部经典最受世人尊崇和受持,流传最广。《普门品》的内容着重在观世音菩萨化迹示现,是对凡夫众生现实生活以及实际苦难的救济;“心经”则是说明观世音菩萨的修行法门,是从观照人生宇宙的缘起性空,而证入究竟理体发出的大慈大悲的救世精神。由此可见,我们之所以不能够无条件的善巧方便救度他人,主要是因为我们常执着假象为真实,产生顛倒夢想,在贪嗔痴等心 魔的做祟下,一切的行为造作,都以自私的假我为出发点。如果我们能学习观世音菩萨的慈悲精神,长养智慧心,我们便能济世利物,牺牲小我,而成就大我。如果我们要更进一步的去学习和了解观世音菩萨的修持法门,学习菩萨的悲心和愿力,那么当我们在落实慈悲行的时候,就要学习观世音菩萨如何用心倾听自己内在声音的呼唤,并且时时生起观照,自我反醒,自我对比,唯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象“心经”所说的“照見五蘊皆空,才能够度一切苦厄”。可能大多数人会读诵经文,但不知道它内在所表达的含义,因此要明白,只有照見了五蘊皆空,才可以度一切苦厄众生,我们的情感和智慧才会有所突破。所以,大家请记住,能够聆听自己的心声,是智慧成长的特征;能够倾听别人的声音,并且给予以真诚的帮助,是慈悲行为的表现,也就是说自利利他,出自观音,观照声音。总之,如果我们在自度度他的过程当中,遇到困难,能够一心的称念观世音菩萨,一定会得到菩萨的救济。

  诸位善知识,通过以上的简单介绍,相信大家对观世音菩萨的悲心宏愿,观世音法门的殊胜微妙,以及观世音菩萨的威德自在,都有基本的概念。所以一个真正的学佛修行者,无论是出家或者在家,都应该学习佛菩萨的智慧、愿行和慈悲。以佛菩萨的智慧激励我们自性的觉悟,而後认识人生,把握人生,不致於迷失自己;以佛菩萨的愿行,鼓励自己,精进向上,而能够热心慈善事业,善与人同,以免自甘堕落;以佛菩萨的慈悲,净化自己的身心,改善劣行,而能够仁慈爱物,平等适宜,不致於贪吝成性,凶狠暴捩。末法时代,特别是苦难与时并进,与日激增的现代,众生愚痴,烦恼无量,贪婪无尽。这个时候就更须要用大智慧来开导,使愚者转智;大愿行来促使,使懈者转行;用大慈悲行来感化,使恶者转善。因此,希望大众,由信而解,由解而行,携手并进,象观世音菩萨一样,以无上的智慧来唤醒世人,出离迷妄;象观世音菩萨一样,以实践无边的愿行来激励世人,精进向上;象观世音菩萨一样,以无限的慈悲来寻声救苦,爱护一切众生,救度一切众生,那么世界将有美好的明天,人类将有幸福的前程。

  最后,祈愿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保佑诸位善知识,身心健康,福慧增长,同成佛道;同时祝愿本寺摩尼法会殊胜圆满,谢谢诸位的光临,阿弥陀佛。

  (二○○七年五月二十四日释迦牟尼佛诞辰日开祥法师讲于噶玛迦如佛教中心。)

  (开祥法师毕业于中国闽南佛学院,2003年起参学于新加坡竹林寺,并主持寺院弘法工作。)

 
 
 
前五篇文章

大乘佛法简易解

答友人“《禅七开示录》读后感”覆函

信深解博,行专证妙:黄念祖居士念佛法门略述

唯以般若为导,净土为归——黄念祖居士的净土思想研究

密严绿度母净土寺简介

 

后五篇文章

皈依,通往佛国的护照

结夏安居制戒因缘——惜护生灵体证大道

敬述先师李元松先生的“现代禅”思想

看话禅悟有情世界

密教观音之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