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知义法师:如何读《金刚经》?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知义法师:如何读《金刚经》?

我是在民国五十年(编者按:公元1961年)才开始学佛的,但首先接触的是金刚经,因为没有经验,只是当著一般书籍来阅读。奇怪的是使我觉得其中的道理是那样地高妙,虽说不出其所以然,但以后只要有空,却非常喜欢研读,过了一段时间,就由不懂而进入似懂非懂的阶段。从此不但研读的兴趣更浓,也奠定了我学佛的基础。

出家后,有时也会有人和我讨论金刚经,语云:“现丑不如藏拙,”所以消极的是少讲多听,但积极的是多读多想。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我就向初学的同道们提供意见:要想了解经义,第一、不要怕难,而且先要熟读经文,所谓“温故知新,”慢慢地就会懂得些其中的道理,假若有缘听到别人讲解此经时,也比较容易吸收。第二、对于经文要多想,先把“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一大段,务须予以再三玩味,如真有所了悟,往后研究就容易了。第三、须知此经是以实相为体,观照为宗,文字为用。

所谓实相为体,因此经所诠示的义理为实相(佛性、真如、法性、真谛及法身),学者依此而行,必能远离诸相,于诸法相不生执著,则不生烦恼,因此即得自在,是为以实相为体。观照为宗,依修行方法来说,此经主要目的,是希望众生于日常生活中,随时能以实相义理而静观诸法,如能了知诸法,无一不是缘起性空的现象,因此即能远离诸相而得解脱,是为观照为宗。文字为用,此经是藉文字的功能,使学者了知实相的道理和观照的方法,是为文字为用。在修习过程中,开始文字虽然重要,但观照更不可忽视。如将文字般若喻如做好了的饭菜,那么观照即是吃饭的实际行动,把饭菜吃饱了,自然就不会饿。也就是说,只要能依教(文字)修行(观照),亲证实相是必然的。

其次,对理、事、性、相、本体和现象这几个名相的意义与关系要了解。所谓理是诸法未生之前的实际理体,事是诸法已生之后的事相,但理之与事,如水之与波,名虽有二,实则为一。性是诸法本具的实性,相是诸法缘起的相状。本体即诸法未生之前根本的理体,现象即诸法已生之后的各种形象。其实所谓理,就是性,就是本体,所谓事,就是相,就是现象。

把以上的准备工作做好了,还要懂得从缘起边说,从性空边说的道理,然后读经文看注解,那就方便多了。记得去年有客来访,他说他很喜欢读金刚经,但效果不好,因为有时好像懂一点,但有时又一点也不懂。于是我说:看经如开锁,要有方法,那么我送你一支两用的钥匙,一边是从性空边说,一边是从缘起边说,当你读此经时,只要有此准备,虽不能说势如破竹,但可保证事半功倍。为了说明钥匙使用方法,请你回答我:你在这里吗?他说:在。那我说你不在这里,会不会觉得奇怪?他说:这意思我没有听明白。因此我说:你本来不是住在这里的,今天因事而来,是为从缘起边说,你在这里,但把事情办好了你就要回去,现在虽然在这里,等于不在一样,是为从性空边说,你不在这里。举一反三,即知宇宙间一切诸法,无一不是如此,了无永不变易的自体可得。假若心理上有了这种准备,以后不但很快地能看懂经文的用意,而且你的知见也不会受到别人的左右。

假若真能懂得经文的义理,并且也能依法去行,所谓“涉浅水见虾,深水见鱼,而犹甚者(更深)观蛟龙,”但愿行得彻底,将来亲证实相,绝对没有问题。因般若经是远离诸相最有效的工具,所以从此以后,无论看那一部经,不但不会觉得太难,同时无论修那一种法门,效果也一定更好。以修西方净土来说,我们称念阿弥陀佛,目的是想往生西方,欲得往生,必须念得一心不乱,要不乱必须离相。假若能把缘起性空的道理用来念佛,则一切法相不易生起,无相就不会乱,不乱即是一心(禅定),因此即得往生。但有一点我们要注意,念佛的方法,有持名念佛(口称佛名),观想念佛(观想佛的相好功德)和实相念佛(观佛法身是非有非空的中道实相)三种,而且佛藏经也说:“舍利弗!云何名为念佛?见无所见,名为念佛。”如明此义,就不会认为只有念阿弥陀佛才是念佛了。把这观念改正之后,假若有缘能看到文殊般若经,将一行三昧的道理用来持名,相信你会觉得以前就不知道要看这种经。

数年前我曾写过一本金刚经入门,与初学同道们结缘,根据这几年研读的经验,把他们认为不好懂的地方,再三予以补充,因此才决定写这本金刚经今疏,来接替入门的任务。所谓今疏,是由略释和语译组合而成的,目的是想帮助不大习惯读文言文的同道们,所作的一种方便,所以就把经文拆开来,夹杂些适当的字句进去,使其成为接近现代的语体文。好比‘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今疏:‘如’今各位所看到的这一卷经,‘是’我阿难亲自‘闻’听到佛说的,当那‘一’个‘时’候,‘佛’是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我‘与大比丘众(僧),千二百五十人,俱(都)在’那里听佛说法。因为现在所疏的方法与前人不同,是故名曰今疏。所谓略释,即是把经中的名相,略加解释之谓。至于语译,即是把所疏的经文,尽量的写得更白话一点,目的是想减轻初学的同道们,认为经文难懂的压力。假若有一天真能见到他们‘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现在我可以看得懂金刚经了!那时候,我会比他们更高兴些。

知义法师著《金刚经今疏》网址:http://www.bushinet.com/bbs/viewthread.php?tid=58123&extra=page%3D1

查看原文

编辑:六根出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