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李炳南老居士关于念佛与往生的问答 |
 
李炳南老居士关于念佛与往生的问答 1.【問】:持名念佛,念到一心不亂時,是否即能現佛,如不能一心不亂,恐不能往生吧?(白潔卿) 【答】:不問現佛與否,得到一心,自是最好境界。縱得不到一心,只要臨終正念分明,亦能往生,但品位不高耳。 2.【問】:彌陀經云: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即得往生,不能一心之人能往生乎?(寬湛) 【答】:不能一心者,臨終宜借他人助念之力,倘無助念之人,能收心念佛,而不繫念世情者,亦可往生。 3.【問】:念佛者為求往西,倘不得一心不亂能往生否?(王居士) 【答】:往生分九品,且有邊地,一心者得上品,不一者列下地,一心者有把握,不一者恐生障礙,如臨終不生障礙,不起顛倒,亦得往生。凡事取法乎上,僅得乎中,生死大事,安可圖徼幸,而不求把握耶? 4.【問】:「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不知永明大師所謂「有淨」,是否要到一心才算?(潔園) 【答】:此事前人亦有分諍,究竟到何境界,方稱為「有」?並無定論,然「有」指因地,似無可疑,即謂修其他法門,與往生不相應也。遍考有關淨土之經典,亦有平素不到一心,而臨終得往生者,但彼時必須心不顛倒,正念分明,否則障礙難生。准此,則「有」指信願正因,是基本條件,一心乃行之增上,得一心臨終可不顛倒耳。
【答】:此問有關淨宗玄理,不多讀、多解,不能知所以然。所謂理者,非盡研三藏之謂,只精通三經諸祖疏注,即可得其大要。 有臨終十念往生,有三要不忘未得一心往生,此皆「伏惑」; 有其三要或不生者,有得一心不亂而不生者,千差萬別,各有其故。生死大事豈容儱侗徼幸? 通宗通教、三要具足,得理一心;深信切願、淨念相繼,得事一心;臨終十念往生,千不得一,看觀經妙宗鈔自明。 信願切、欣厭強、助多正少、未一心,得生; 一心不亂,不生,無願也!各「定」皆求一心,豈皆往生耶? 理解三要、若亡若續、有心無力,或不生也! 再者信願程度若何?備載祖師語錄,無從說起,但能與有佛無佛,有淨土無淨土,心不搖動,至死不變,斯可矣! 明倫 156期 雪公老師開示 [不得往生之因] 念佛往生是佛陀所教之修持法門。修行人不得往生之主因,只在「正助」兩種功夫,俱 不精進。若能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謹持戒律,尚有何惡緣之可生?若能行、住、坐、臥一 句洪名,念念無間,尚有何定業而不能轉?果能如是,是為自修生力,況又有他力之彌陀大 願,六方之佛陀護念耶?其不往生者,料是信、願、行皆不充分耳。 雪公佛學問答云: 一心有暫久之別,境久者往生上品,境暫者亦不失為中下。雖此境界難得,果然深信切願。淨念常提,臨終不失,即是心不顛倒,決可往生。 經云:「一心不亂」,是教人取法乎上,向有把握處去做。 多人不生者,是信不真,願不切,淨念若存若亡,不能常提,如此便是心不在焉;可東可西之人,往生自無其分。 雪公佛學問答淨土篇: 問:平素修持到什麼程度的功夫,往生才有把握?(賴棟梁) 答:一心不亂,經語至明,縱不到此,只能心口熟練,動念就是這個,亦有把握。 1. 此問有關淨宗玄理,不多讀、多解,不能知所以然。...... 有理一心不亂往生,有事一心不亂往生,此皆「斷惑」; 有臨終十念往生,有三要不忘未得一心往生,此皆「伏惑」; 有其三要或不生者,有得一心不亂而不生者,千差萬別,各有其故。生死大事豈容儱侗徼幸? 深信切願、淨念相繼,得事一心; 臨終十念往生,千不得一,看觀經妙宗鈔自明。 信願切、欣厭強、助多正少、未一心,得生; 一心不亂,不生,無願也!各「定」皆求一心,豈皆往生耶? 理解三要、若亡若續、有心無力,或不生也! 再者信願程度若何?備載祖師語錄,無從說起,但能與有佛無佛,有淨土無淨土,心不搖動,至死不變,斯可矣! (佛學問答) 2. 不能一心者,臨終宜借他人助念之力,倘無助念之人,能收心念佛,而不繫念世情者,亦可往生。 (佛學問答) 3. 往生分九品,且有邊地,一心者得上品,不一者列下地,一心者有把握,不一者恐生障礙,如臨終不生障礙,不起顛倒,亦得往生。凡事取法乎上,僅得乎中,生死大事,安可圖徼幸,而不求把握耶? (佛學問答) 4. 「淨土行人皆知往生須信願行三資糧,其中以願的力量最大,不論任何事,一舉一動,都提起往生西方的願力。遇到事情,心中雖亂,而往生極樂的願力不斷,縱使不斷惑、不伏惑,也念得不熟,但是到了命終,四大分離之際,八識田中的願力就能帶你往生。」 無福不聞六字名,七天何止萬千聲。 祖師教我發宏願,縱未一心也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