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浅析佛教禅宗对少林武术的影响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浅析佛教禅宗对少林武术的影响
  一、引言
  嵩山少林寺乃佛教禅宗之祖庭,也是少林派武术发祥之圣地。少林拳术以其刚劲有力、勇猛敏捷、朴实无华的风格,套路繁多、利于实战。健身延年的特点,威震中外,名冠全球。“拳以寺名,寺以武显”,少林寺凭依少林武术之盛名遍传神州,波及寰宇。而少林武术的发端、繁衍受佛教禅宗的影响也可谓至深至远。诚如日本佛教史学者镛田茂雄所言:“中国武术的背后有禅的思想和炼身术。”禅宗思想对少林武术的影响作用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表现在少林拳法中心意的持守锻炼、拳法的内功修为,以及习武的宗旨与戒约、武德等几个方面。
  二、佛教禅宗对少林武术的影响浅析
  2.1少林武术中心意的持守
  2.1.1以禅的调心法为拳法的炼心法则
  少林武术内功中的上乘功夫,注重养气调心,超于神化,实以心意之持守为要。《少林拳术秘诀》云:“上乘技击术,总以有几分禅机,方能活泼镇静,所谓超乎寰中,得其象外民也。”古人喻参禅如用兵,这里反过来说技击如禅机,需有超越有为的、深沉而又镇静活泼的心态为本,才能立于阴阳不测之地,随机发用。《少林宗法》第一篇,以“参贯禅机,超脱于生死怖畏之域”为拳术之“极致所归”。以生命拼搏的技击术,是须有一种置生死于度外的大无畏精神,参禅悟道,解除对死的恐惧,放下自我的执着,当然极有利于搏击致胜之道。
  2.1.2少林派传徒授艺,尤其强调锻炼心意,参透禅机
  清末麻阳人滕黑子,师事少林巨人智远上人专攻少林拳法,师则授之佛门精义要旨:一为解脱功夫。佛门十三宗,解脱之法以禅宗为最,因禅宗崇尚超悟,而解脱乃是超悟之不二法门,佛氏明心见性之具诠。而“技击之艺,须与身心解脱之法并进,不可视为缓图也。”其二静悟与无恐怖心。禅门以静默参证神机,进而求彻悟,“于是始有内外交修之旨,身心两修之功,其技乃别开一生面,而非复何日之景象矣。”
  清末武术名家李镜源曾受教于某僧,僧云:“究不离乎灵魂躯壳,交相修养,始克涅槃正果,悟彻真如。”并告之以三则习武心要:一曰欲学技击先学不动心。只有做到无君泰然,百体从令,技击始有超神入化之境。二曰欲学技击先学数息。数息之功,即不动心之道,所谓气静则神恬,神恬则气足。技击臻此境界,而后可称上第,可称绝技。三曰欲学技击必须破生死关头。佛门之毕生修养,乃以此为究竟证悟,勘破尘根,悟彻轮回,而后可以神明以法之中,超其象于尘磕之外。李镜源是寺僧指点后,用功多年,参透儒书释典,悟生死之机,而其技击术亦冠绝古今。
  2.1.3少林武术的拳势功法中亦贯穿着心意的锻炼
  少林寺拳谱中指出:“手到不如身到,身到不如心到,先到以心,后到以身。”出必中的,心一动而后百体从令。少林寺拳谱中又说:“耳与心合多益精,目与心合多益明,口与心合多益勇,鼻与心合多益力,手与心合更疾快。”“五行相合一气,心一动而内劲生”,强调的仍是心的作用。
  少林拳二十四字秘诀中有“呼吸动静”一句,释云: “人生惟生死为一大关头。此关不破,则种种障碍,随之而见。常用技击之功已臻至绝顶者,一遇猝然变端则心胆俱落,手足失措,即生死之关不破故。先师曰:人到生死俄顷间而能万念皆空,无一毫持牵,此所谓无挂碍斯无恐怖,无恐怖则生死之念绝,此禅门所谓了解人间生死念,便觉当前火自凉也。”
  明代少林派武术名师程宗猷《少林棍法阐宗》下卷专述练胆之法。勇猛无畏的胆量,实有克敌制胜之本。
  2.2少林拳法以内功为基础
  少林拳术世称外家拳,实则特别注重心功的修炼,认为武功“要以气功为始终之则”。其内功有养气、炼气二说。养气属心意的锻炼法则全出禅宗;炼气讲究姿势、调息、运气,是一种在佛家禅功基础上吸收道教及民间气功而成的武术内劲气功。少林派所传练内功之境界分为三乘。下乘功夫,以神气会合运行于内,调息活脏为特征。旨在尽快入静,心意领气,使神气相随,动气于内脏经络,以达祛病健身,延年益寿,为拳法打下坚实的基础。中乘功夫,以刚柔相济、动静结合,补气相凝为特征,功成可以神役气,其气周行全身,不畏拳打脚踢,还可增强自己拳脚的攻击力度。上乘功夫,为少林内功之最高境界,以能运行刚柔为特征,功成于刚中有柔,柔中带刚,随意变化、灵活敏捷,神速莫测。
  少林诸派拳法的内功,均以马步站桩为先,以四肢运动为次,俗语云:“未心打,先站桩”。站桩时身体摆成固定姿势,气沉丹田,调息动气,精神专注不散,可谓一种站式的、以强筋练办为主旨的禅定。《少林内功绝技》中介绍的内功,即打坐之法,坐定排浊之后,意守丹田,或数息、调息、或摄心入定,这正是佛家的一种禅宗修止法。
  少林“壁观坐禅功”主张上寂修为本,万念皆空,明心见性,做到“外息诸缘,内心无惴,心如墙壁。”利于气脉中和,坚实脏腑。
  也是受到佛学禅宗的影响,少林拳法的养气,强调“心火不动,象火不为。象火不生,气念自平。无念神自清,清者心意定”。歌诀云:“一念动时皆是火,万缘寂静方生真,常使气通气节敏,自然精满骨神存。”
  2.3少林派习武宗旨与戒约、武德都浸透着佛家禅宗的思想
  少林武术源出佛门,自不能不受佛学慈悲戒杀之旨影响,强调练武的宗旨在锻炼体魄、自卫防暴,严戒恃艺妄用、逞凶肆恶、好勇斗狠。少林寺武功由来极慎外传,若传予俗家弟子,必技心地善良、德行品格俱优者。据传觉远和尚曾立少林戒约十条,其一云:“习武术者,以强健体魄为要旨。”其二云:“宜深体佛门悲悯之举,纵于技术精娴,只可备以自卫,切戒逞血气之私,有好勇斗狠之举。犯者与犯清规同罪。”以下又云:“不得恃强凌弱,任意妄为。”“宜以忍辱救世之主旨,不可轻显技术;凡俗家弟子,不可轻以技术相授,以免贻害于世,违佛门之本旨。如深如其人性情纯良,而又无强悍暴狠之行心者,始可传一衣钵。”“戒恃强争胜之心,及贪得自夸之习。”少林武僧,历代多能守此戒约,即使挥戈上阵,也多师出正义,扶唐抗倭,留下佳话,功垂史传。这不能不归诸于佛家正旨及戒律的约饬。
  少林武术在练习的注意事项上也多受禅戒影响,尊师道、戒酒色。觉远和尚的戒约十条中说:“平日对待师长,宜敬谨将事,勿得有违抗傲慢之为。”又曰:“饮酒食肉,为佛门之大戒,宜敬谨遵守,不可违犯。盖以酒能夺志,肉可昏神也。”这些戒约虽对武僧而设,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少林俗家弟子的作为。
  同样是由于佛家思想的影响作用,少林点穴术调强:“习武术尚德不尚力。”力虽足以伤人,而人末心悦诚服。唯德者,力虽逊于人,而人必帜然,此为不易之理。佛教要求通过“十戒”而修“十善”,而禅化了的少林武术当为武林之楷模,少林门人良好的修行当可供各门派参照、借鉴,也于武德途径光大我少林门庭。
  三、结束语
  巍巍嵩山,古刹少林,千百年来以其博大的胸襟与禅宗祖庭之显位孕育了名震中外的少林武功。察少林武们平日打坐参禅,习武练功,于拳势功法中禅意贯通,从而拳禅合一,功意一如。前文所感所谈,正是佛教禅宗对少林武术所产生的影响几点具体表现,在一定程度上或许可以看出我们证悟少林功夫、追求其最高境界之阶梯与通桥。
  参考文献:
  (1)陈兵《佛教禅学与东方文明》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2)无谷,刘志学《少林寺资料集》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
  (3)向世陵《中国哲学智慧》中国人民出版社,2000
  少林武术要略》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6
  (5)秦庆丰《少林十大健身功法》人民体育出版社,1982
  (6)梁以全《嵩山少林拳法》山东教育出版社,1982
  (7)德虔《少林点穴法》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8

 
 
 
前五篇文章

从佛教大乘精神探讨习武价值

少林武术与禅宗哲学

禅自达摩来化作中国秀

佛教伦理思想探析

原始佛教指导悟道的方法--以《杂阿含经》所见实例为主

 

后五篇文章

浅析少林武术对禅宗思想的融摄

武术禅问答

“天台三圣”与“和合二仙”考

藏密在汉地勃兴之由

穿越禅意的寒意——浅论王维禅诗背后的隐性存在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