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索达吉堪布:入行论广解 第一册 注释 |
 
索达吉堪布:入行论广解 第一册 注释
-------------------------------------------------------------------------------- [1] 有些论师认为有十个版本。 [2] 藏文《丹珠尔》大概有两函是印度论师的注疏,108本讲义中译成藏文的只有八九本。 [3] 萨迦色朗则莫:萨迦五祖之一。 [4] 甘珠尔:藏文《大藏经》的经典部分。 [5] 丹珠尔:藏文《大藏经》的论典部分。 [6] 贝若扎那:莲花生大士的弟子。 [7] 天息灾:克什米尔人,与施护、法天并称“三大译师”。 [8] 萨让的《入菩萨行论讲义》中说是金刚瑜伽母。 [9] 华智仁波切:台湾称为巴珠仁波切。 [10] 喇拉曲智仁波切:《极乐愿文大疏》的作者。 [11] 四边:有、无、二俱、非二俱。 [12] 虽然观世音菩萨等的显现也是无量无边,但此处主要侧重于智慧方面。因为文殊菩萨是佛菩萨智慧的本体,三世诸佛皆由智慧而生,从这个角度而言,文殊菩萨的功德更为超胜。 [13] 因为世间上的人多为自己而奔波,为自己而造作,真正利益众生的相当少。 [14] 他佩带的宝剑是木头做的,这柄木剑是文殊菩萨赐予加持的。 [15] 完整无缺、正确无误:这些文字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一下子就过了,而应该认认真真地去思考。 [16] 中佛:缘觉或辟支佛。 [17] 菩提的范围相当广,可分为道菩提、果菩提、自性菩提,或者论菩提、意义菩提等等。 [18] 按照历代规矩,不能翻译的有五种,如咒语等,在讲《心经》的时候给大家具体讲过,故这里不翻译的原因也在于此。 [19] 藏传佛教翻译经论时,主要是由印度的一位班智达和藏地的一位译师结合起来翻译的,每部论典或经典后面都有这些译师的名字。按照习惯,印度人称为班智达,藏族人叫做译师。 [20] 赤热巴巾:金刚手菩萨的化身,藏地第41代国王,也有说是第40代国王。 [21] 嘎瓦巴匝:三大译师之一。 [22] 藏地国王松赞干布、赤松德赞、赤热巴巾,被称为“祖孙三王”,分别是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的化身,他们对佛教的贡献非常大。 [23] 五部大论:戒律、俱舍、中观、因明、《现观庄严论》。 [24] 证悟见解,通达真如实相。 [25] 将自身观想为无量身,在无量佛面前顶礼。 [26] 八地到十地,也叫做“清净三地”。 [27] 证大也可以叫智大。 [28] 指《入菩萨行论》。 [29] 转轮王子是胎生的。 [30] 指圆寂。 [31] 四大圣地:佛陀转法轮的地方、降生的地方、成道的地方、涅槃的地方。 [32] 印度有六大庄严、二大殊胜、二大稀有。“二大稀有”指马鸣论师和寂天论师,在印度佛教十分兴盛的时候,也没有人能比得上他们的智慧。 [33] 造《入中论》时曾谦虚地说,自己是依靠经教、正理、龙猛菩萨的论典而造的。 [34] 次第论:将佛经里次第不明显、比较杂乱的法要,如《杂阿含经》、《毗奈耶经》等,以次第的方式来解释。 [35] 以前法王去尼泊尔时,看到有些史书上说:寂天菩萨当时居住的地方就是现在的香根佛塔,即尼泊尔三大佛塔之一。但有些人说不是那里,印度南部另外有个吉祥塔,具体地点不太清楚,不知道是不是释迦牟尼佛传《时轮金刚》的吉祥塔。 [36] 地界中土:以金刚座为主印度圣地的所有城市。 [37] 佛法中土:指佛教正法所在地。 [38] 盲人好不容易得到一头大象,便会紧紧抓住它的尾巴不放,生怕丢了以后,就再也找不到了。 [39] 多生累劫:也就是三个阿僧祇劫,或者叫三个无数大劫。按照《俱舍论》的观点,八十个中劫算一个大劫。 [40] 金刚钻石可以被毁坏,故不可能是胜义菩提心。 [41] 此处的菩提心,包括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 [42] 此处是指世俗菩提心,胜义菩提心的力量在这里先不讲。 [43] 关于此所宣讲的功德,有些论中说有230种,有些说有130种,一般有这两种说法。 [44] 黄念祖老居士:北京邮电学院的教授,物理学方面的科学家。 [45] 六度:布施、持戒、安忍、禅定、精进、智慧。 [46] 《入菩萨行论大疏》:学习《入菩萨行论》时,在印度论师的八大讲义中,常以慧源论师的这部讲义为主。 [47] 离开勤奋:指没有被行菩提心摄持。 [48] 此处的“所有”是相当一部分的意思。 [49] 意乐指动机、发心,“意乐殊胜”就是菩提心的动机相当殊胜。 [50] 加行指行为,“加行殊胜”就是菩提心的语言、行为等非常殊胜。 [51] 菩提心的意乐非常广大,超胜世间上的人、天人等的境界。 [52] 商主:生平的职业就是到大海中取宝。 [53] 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而获得梵天果位。 [54] 三菩提:声闻、缘觉、佛陀。 [55] 同行道友:在同一位上师面前,同时听受佛法的道友。 [56] 补特伽罗:是梵语,指人或者众生。 [57] 自行利益:无需他人劝诫,自行饶益众生。 [58] 按照印度的习惯,用右手表示尊重。 [59] 《毗奈耶经》中有很多这方面的公案。 [60] 泰国、新加坡等国家经常有这种现象。 [61] 在善天尊者的讲义中,也有从时间方面作的解释。 [62] 按照《俱舍论》的观点,一弹指有六十四个或六十五个刹那。 [63] 此处是指世俗菩提心,这一点,《学集论》中引用了许多教证,讲得特别清楚。 [64] 请注意:对照MP3时,下四段的顺序有变动。 [65] 我当时详细询问了他在监狱里修行的一些状况。当年监狱里面的一些老修行人,跟我们完全不相同,这种条件下如果修行很圆满,那是真的很了不起! [66] 把经书放在面前,别人给自己顶礼的时候,就相当于给经书顶礼。 [67] 有些公案中说是夜叉,两种说法都可以。 [68] 受持之方法:在自相续中怎样受持菩提心。 [69] 总义:总纲、总要的纲领。 [70] 受持者的身份:菩提心在什么样的众生相续中可以受持。 [71] 异熟许别义:异熟发心与不清净七地的发心不相同。 [72] 八事七十义:“作为经典般若的《现观庄严论》,是以三智、四加行、法身果八事,以及八事所分细的七十义来阐释般若的。”——华智仁波切《现观庄严论略义》 [73] 资粮道:可分小资粮道、中资粮道、大资粮道。 [74] 七种别解脱戒:比丘、比丘尼、正学女、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所受的戒。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