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索达吉堪布:红尘中的净土 四、香港理工大学问答 |
 
索达吉堪布:红尘中的净土 四、香港理工大学问答 『 2011年7月29日晚上 』
(一) 问:我是香港大学教育学院的学生。现代脑科学发现,特定的脑区,与情绪、记忆等有种种关联。所以,很多人认为心识只不过是大脑的产物,大脑死了,心识也就不存在了。请问,如何遣除此种疑惑? 答:现在所谓的脑科学,只是对大脑的部分结构作了一些分析,至于心与脑之间的真正关系,科学界对此仍是一片空白。到目前为止,包括荣格的心理学在内,也没有透彻观察到内心的本质,且不说大乘密宗中揭示的道理,就算是小乘《俱舍论》讲的心与心所之间的关系,他们也没有弄得比较明白。 其实,“大脑死了,心识也就不存在了”,这种说法并不正确。没有大脑却能存活的人,目前已发现有数十位之多。以前六世达赖在传记中也说,他还亲眼看见过一个没有头的人活着,深感众生的业力不可思议[1]。 正好,昨天晚上我也梦到一个人,头放在这里,身体在那边,而且还会说话。当时我就跟旁边的人讲:“这个病人非常严重,赶快送到医院去救。我可以出点钱,出多少都可以,毕竟事关一个人的性命。”早上醒来以后,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但至少我在梦中没有生恶念,而是产生了一个利他心,还是挺不错的,自己也比较欢喜。你今天就恰恰问了这样的问题,可能是一种预示吧。 (二) 问:仁波切您好,我代表一位美国朋友问一个问题。请问:佛法的传承为什么很重要?现代有先进的科学记录手段,还需要强调传承吗? 答:佛法的任何一个传承,包括戒律的传承,都非常重要。 像我们藏地,比丘尼戒的传承就历来没有,只有沙弥尼戒的传承,所以女众出家的话,便无法受比丘尼戒;而在汉地,这个戒律的传承一直都存在。不过在藏地,《大藏经》和论著的传承,始终完好无损地代代相传,这是相当稀有的。 那么,这些传承有什么作用呢?可以起到加持承接的作用,也就是说,它能将佛陀的加持无有间断地传给我们,这对修行人来说至关重要。 其实,不单单是佛教强调传承,包括世间也是如此。比如他们美国的总统,第一个是华盛顿,到现在是奥巴马,这也算是一种传承。既然世间的传承都十分重要,那佛教的法脉就更不用说了。 (三) 问:您刚说烦恼就是菩提,感受痛苦时要想到别人,不断地发愿、回向,以此培养慈悲心,这样就不再有痛苦了,对不对? 答:这要看每个人的修行功夫。 问:但这样也会非常痛苦啊。比如看上师生病了,希望上师能够马上康复。 答:《宝性论》里说了,真正的圣者超离了生老病死,身体上是不会有病苦的;但在众生面前,出于某种利他的需要,上师也可以显现生病等[2]。所以,弟子为上师生病而痛苦,是凡夫对圣者的一种担忧。 问:那么说,上师生病是为了度化我们,就像维摩诘居士一样? 答:如果上师是大成就者的话,是;但若上师是凡夫人,那也值得弟子关心。(众笑) (四) 问:动物是有生命的,吃它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但植物也是有生命的,我们吃了的话,会不会也像吃动物一样不好呢? 答:这个问题,我昨天在中文大学那边也讲过。佛在《涅槃经》中说:“众生佛性住五阴中,若坏五阴名曰杀生。”所以,五蕴聚合的生命,才有真正的痛苦。动物就有这样的生命,而植物,虽在外境的刺激下会产生某种反应,比如动摇、生长、死亡,但它并没有真实的五蕴。假如认为植物也有动物或人一样的生命,那佛在《楞严经》里说了,若许“十方草木,皆称有情,与人无异”,则堕入外道,“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现在很多人觉得植物与动物完全一样,这样的观点大错特错。包括有些大学老师也分不清楚,这是相当遗憾的。以前郭沫若翻译过一部很厚的书,叫《生命之科学》,我也曾看过,里面就讲了很多生物学的知识,但也没有把动物和植物的生命分开。 按照我们佛教的观点,你今天割一根草,跟杀一头牛有很大差别。杀牛是摧毁了有情的生命,这有极大过失;而割草的话,并没有杀生的过患。 有些人可能会说:“佛教里不是讲了吗,对动物不能损害,对草木也不能损害。“这种说法虽然是有,但意思并非完全相同。就像你去杀人和砍伐森林,尽管二者在法律上都不允许,但定罪还是有天壤之别。同样,我们杀了动物的话,必定会堕入地狱;而砍一棵树的话,则不会堕入地狱,只是有轻微的过失。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大家一定要弄明白。为什么我一直强调佛教徒必须要学习佛法?原因也在这里。现在很多人都认为“我吃肉也有过失,吃蔬菜也有过失”,对过失的轻重并没有分。这样的话,你偷金子也有过失,偷针也有过失,所有问题都一概而论的话,这是不合理的。 (五) 问:我是香港中文大学的。佛陀当年正是看到众生的苦,为了想办法解决,才出家修行,最终成就了佛果。那我们学了佛以后,尽管也期望有一天能成佛,但现在的心力不像佛陀那么大。在这个过程中,经常遇到痛苦怎么办呢? 答:经常遇到痛苦的话,容易生起出离心,把它变成一种成就的动力,这就叫将痛苦转为道用,此举对我们修行人来讲非常重要。 在藏传佛教中,很多大德并不希望成天顺顺利利,否则,修行就没什么进步了。作为大乘修行人,一旦遇到敌人、生活中出现不顺,绝不会像世间人一样痛苦,而是像拾到了如意宝般开心,以此可检验自己的修行境界如何。犹如高明的医生,能将山上所有的草,都配成良药,同样,真正有修行的人,不管遇到什么样的痛苦,都可以把它转为道用,变成解脱的一种助缘。 (六) 问:我来自香港大学医学院。我身边有个很亲近的人,我执很厉害。我也问过自己的上师,上师说她属于串习比较重的,各种习气很难一下子改变。但我还是希望能从佛法上帮助她,请问我应该怎么做?是放任她而自己继续修行,还是尽量用佛法去引导她? 答:怎么样去度化她,应该是你跟你上师两个人的事情,让我来说有点不合适吧。不过,我建议即使她的习气很重,不能一下子就改过来,你也不应该听之任之。 倘若翻开佛陀的传记、大德的开示,我们就会明白,度化众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只有通过长期的劝说,有些人才会逐渐生起信心、出离心、智慧。因此,你对她不应该放任不管,而需要不断地努力。 作为一个大乘佛子,实际上身边会有很多这种人,你说了一次两次可能不起作用,但只要持之以恒,迟早他会被你感化的。有些人认为:“跟这种人怎么讲都没用,简直是白费口舌。”其实并非如此。人分为三种:一种是顽固不化的,谁说了都不听,就算佛陀来了也没用;一种是不用别人去劝,他自己就觉醒过来了;还有一种是,如果经常去引导他,他就有善根苏醒的机会,但你若是不努力,那就没办法了。《百业经》中也有很多故事说,某某众生若没遇到佛陀,就还要在轮回中流转五百世,但遇到了佛陀以后,即生就获得阿罗汉果,解脱了一切痛苦。 所以,度化众生不能避重就轻。其实,你如果有菩提心,就肯定愿意度化众生,将这种境界传给身边很多人;但你若对此什么感觉都没有,那可能就无所谓了。因此,作为一个佛教徒,居士也好、出家人也好,关键看你有没有这种境界。有的话,就不可能独吞这种精神食粮,而会很愿意跟众生分享,让他们也摆脱一切痛苦。 现在的人类,确实很需要佛法来拯救,而且如今弘扬佛法非常应时,因缘很成熟,时机也相当殊胜,我们应该要多利益一些众生。再过几十年,你我都不一定在这个世上了,很多人也灰飞烟灭了,有些往生到极乐世界了,有些堕入地狱了。所以,在今生这个短短的时间里,每个人一定要好好把握,用佛法的智慧去利益别人,真的远远胜过金钱上的帮助。 (七) 问:现今这个繁忙的社会,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很大,特别像香港这样一个国际化都市,竞争非常激烈,怎样才能平衡各方面的压力,获得幸福感呢? 答:按照佛教的观点,最好要学会知足少欲。若能如此,寂天论师说了[3],这种远离贪欲、自由自在的快乐,就连帝释天王也很难享受到。 现在这个世界,很多人整天奔波忙碌,并不是真的缺少什么,而是为了面子、为了名利。每个人都不择手段地占有很多,以至于社会上的大部分资源,最后只流入极少数的富人手里,这是一种非常大的浪费。 其实,一个人有了权力、有了财富的话,应该用于回馈社会,让更多的人共同分享。若能有这样一颗心,自己的压力肯定会减少,幸福感也会与日俱增,整个社会才能真正体现出一种和谐。 (八) 问:我本人信佛多年,但从来没有系统学习过佛法。您能否给一个概括的指引,让我们全面接触到您所讲授的佛法? 答:我讲授的佛法,香港有个国际菩提学会,近两年来,对我所讲的《入菩萨行论》、《大圆满前行》、《藏传净土法》,以及般若方面的道理,每个星期天都在学修。今天在场穿着红衣服的,好多都是国际菩提学会的。你如果希望系统地了解佛教,可以跟他们一起学习。我只有这个办法了,否则,亲自给你讲的话,我也没有这个时间,你的各方面因缘也不一定契合。 昨前天我看了一下,香港国际菩提学会的人比较少,但不管人多人少,我都是随缘的。如果你想次第学佛,可以跟他们取得联系。以后我会给大家长期提供法本、光盘等,而且一般不收钱。 我们这个学会的原则,不是以募捐为主,不是以挣钱为主。当然,我也不是说弘扬佛法不需要钱,但之所以成立这个学会,主要是想让大家清净地学习佛法。我的发心也很清净,不管到哪里去,都只有这个想法。而我们学会的原则,也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学习的机会,并没有其他任何目的。所以,如果你愿意学习,可以跟他们联系一下。 (九) 问:我是香港城市大学的。5年前我断了韧带,一直很痛苦,这几年没有敢运动。几个月前,我再做运动时,竟然又断了同一条韧带。为什么我这个身体这么弱,好像经常都有病,我该怎么解决呢?希望您可以给我一点建议。 答:任何一种病,都要依靠中医或西医来治疗,这是佛教也很提倡的。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应该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 我个人而言,10年前得过强直性脊柱炎,很多医生都说这没办法治,一辈子会非常痛苦,同时我还有肝炎、慢性胃炎。曾有一个医生,看了我的检查报告后说:“你这个人很倒霉!这么多难治的病,全部出现在你一个人身上。”如果我没有学过佛,可能心里会非常痛苦。但因为学了大乘佛法,说实话,我并没有把这些当回事,觉得这个身体再怎么保养,迟早也会腐朽的,不管自己能再活多少天,都应该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所以,当医生看了我的报告后,说我可能活不了很久时,我就赶快在厦门找个地方,以闭关的方式翻译《释迦牟尼佛广传》。这部论没有译完之前,我很担心中途会离开世间,如果能善始善终的话,我就没什么遗憾了,这些我在日记《旅途脚印》中也写过。结果过了这么多年,这几个病奇迹般地全部好了,现在就没有什么了。 所以,我们作为病人,不要老想着自己痛苦怎么办,不要太把它当回事。正如我刚才所说,生病也可以,不生病也可以。假如这个病总好不了,那是自己前世的业障,以此可观想代众生受苦。平时有这种心态的话,遇到什么都会快乐。甚至到了一定时候,你的病会不药而愈。退一步说,就算它好不了,这个世上也不只有你我会死,所有的人最后都会离开。没办法,轮回就是这样。 (十) 问:我是香港理工大学的毕业生,也是宁玛巴佐钦传承的。请问,立断跟顿超有什么分别呢? 答:立断、顿超,实际上是大圆满的两大修法,又名本来清净、任运自成。本来清净,主要讲了心的本体空性;任运自成,则是讲了光明部分。修大圆满时,这两个要诀不可不知。但我们在具体修之前,必须要得过灌顶、修过加行。 关于这二者的区别,我在口头上也会讲,毕竟自己用了人生一半的时间,经常思维这些道理。但今天在座的人当中,有些对密法不一定有信心,有些连灌顶都没得过,所以可能没办法说。但我以前翻译过很多这方面的书,你最好是私下了解一下。 问:弟子非常喜欢法王如意宝,希望他很快乘愿再来。可否请您传一下他的祈请文,让我们祈请他快点回来? 答:法王如意宝曾经也来过香港,当时他老人家去美国、去印度时,回来都经过这里,住在白玉中心。刚才我路过理工大学的门口,他们给我指了一下白玉中心。本来我比较熟悉这条街,但现在香港变化太大了,我都不认识了。刚才来的时候,我心里也非常伤心,想当年法王如意宝还健在,现在却离开了这个世间。 不过,法王如意宝离开时,只是说“暂时”不转世,并没有说“永远”不转世。所以,我也非常希望他老人家尽快乘愿再来,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 下面,我念一下法王的祈祷文: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 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 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 证悟意传求加持 巴美特这多杰德炯杰 莲师心子降魔金刚尊 哲波南若利饶朗波嘎 化现列绕朗巴游舞身 芒图隆当热波华吉协 多闻教证功德悉圆满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晋美彭措足下诚祈祷 特杰功博辛拉酿拉耶 意传密意加持入心间 特耶吉德这巴辛吉洛 心意融合一味祈加持 谢谢! (十一) 问:我是香港公开大学工商管理的硕士毕业生。我每年只有几天时间,在深圳、广州与上师会面或开法会,从上师那里学密法的机会非常少,这是一种痛苦。如果您是我的上师,会怎么处理这个问题? 答:如果说、假设说我是你的上师,那么我可能跟你悄悄地商量,看怎么办?(众笑) 不过,你的这个问题,现在也比较普遍。尤其是有些上师的事业越来越大了,弟子亲近他的机会就越来越少。你一年中跟上师在一起的时间,如果只有几天的话,就不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与上师见面上。 其实,与上师见面并不是很重要,修学上师所传的法,经常看一些上师的法本、教言,这才是最关键的。亲近上师固然好,但上师只有一个,弟子却成千上万,上师肯定很难让所有人都满意。因此,作为一个合格的弟子,应该不断学习上师的教言,同时要精进地修行。 问:去年我恭请上师在广州为约十个香港弟子讲授佛法,共四个星期六、日,这样做对吗?是否应该主动向上师要求传授密法,或者放生等等?还有什么可以做的? 答:你们举办法会,具体情况怎么样,我也不是很清楚。但现在不管开什么样的法会,千万不要做对佛教影响不好的事情,比如整天募捐,弄些不如法的形象,这样不但对上师不利,对整个佛教也不利。 我们每个佛教徒,都应该对佛教负责任,对上师负责任,对自己负责任。有些行为在不信佛的团体中行持,假如很可能对将来弘扬佛法不利,就应该尽量地制止;而对弘法利生真正有利的,我们哪怕遇到生命危险,也要尽心尽力去做。 以前在“文化大革命”时,法王如意宝为了护持佛法,再危险的境遇也坦然面对。所以,法王如意宝传承下的很多弟子,在弘扬佛法、利益众生方面,还是有很坚强的意志。 我非常希望在座的佛教徒,也能做到这一点。现在的学佛环境这么自由、开放,大家一定要好好珍惜,不但自己要对佛教有正信、正见,同时也应让世人真正了解佛教的本来面目。这是每个佛教徒的责任,大家务必要在这方面下功夫! (十二) 问:我是香港中文大学的学生。作为汉地弟子,皈依上师时,无法像藏地弟子般,有多年的观察,更多是随缘皈依。倘若上师传法皆如理如法,弟子就会对上师深具信心;可有时候,一些弟子知道上师置豪宅等事情后,就会有损对上师的信心。面对如此情况,我们应当怎么办?如何判断上师的显现? 答:我觉得,汉地弟子应该也有观察上师的条件。你们有时间,也有各种因缘,藏人有的,汉人为什么没有? 现在汉地很多人,听说来了个上师,不经观察就马上依止、接受灌顶,这是很草率的。世间人选择终身伴侣的话,也不可能在街上随便抓个人就去结婚,而需要经过几个月或一年的调查,至少了解一下他的家庭背景、性格如何。那希求生生世世的解脱比这更重要,观察上师就更是必不可少了。所以,汉地弟子以前不观察上师的做法,是很不合理的,今后大家应该像藏地弟子一样,对于想依止的上师,要经过多方面的观察。 如果你上师是具德善知识,真正对弘法利生有利,那他对豪宅、财富肯定不执著,而会视如粪土,就像以前蒋扬钦哲旺波的故事一样[4]。我就遇到过一位上师,他在一个城市里,别人供养了很好的房子。我跟他开玩笑说:“你现在有车有房子,跟世间人没什么差别了。”他笑笑回答:“说实在的,我对这栋房子的执著,还不如对我那个牛粪棚[5]的执著大。”我认识这个人,他并不是在说大话。所以,对有些上师来说,不管他有多少钱财,根本不像世间人那样贪执,只是把它当成石头一样。像这种人的话,豪宅再多也无所谓,这个并不是很关键。 但有些所谓的“上师”,根本不具足法相,比一般世间人还差,整天都在为钱财而蝇营狗苟,各种行为完全不是在弘扬佛法。对于这种人,大家就一定要远离。 如今汉地很多城市里,有许多好的上师,令大家有皈依、学佛的机缘,倘若没有他们的话,很多人会永远沉溺在轮回当中;但也有一些不好的上师,到了最后,他们的劣迹会暴露无遗。所以说,这个世间鱼龙混杂,许多现象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去观察。 (十三) 问:我是噶举的弟子,参加网上学习可以吗?不同传承有没有冲突呢?如果参加网上学习,要遵守哪些密乘戒律吗? 答:可以参加网上学习。网上的这些课程,只讲了《入菩萨行论》、《大圆满前行》等,并没有讲到密宗的不共修法,故没有涉及密宗戒律。 佛教各派,不管是噶举、萨迦、宁玛、格鲁,都是圆融一味、互不相违的。以前在香港,有些不同宗派的弟子,包括一些佛教中心之间,互相都有冲突,这是很不好的。不管你学哪个教派的法,首先都要发菩提心,中间积累资粮,最后成就佛果,这些理念完全一致,并不分什么你我。 所以,大家在学佛时,心胸应该放大。甚至对于其他宗教,也不能随意排斥。我们修自己的就可以了,用不着去诋毁他宗,彼此间应当求同存异、和睦相处。 (十四) 问:我是香港理工大学的职员。我刚出来工作不久,工作很忙,又要静修一些佛法,总觉得时间不够用。请问上师,是不是我学佛的诚意不够呢?您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答:就算我们平时特别忙、有一些生活压力,至少也应该在早上起来时,对上师三宝磕几个头,念诵百字明等简单的咒语;白天不管做什么事情,哪怕没有修行和念经的时间,但坐车也好、出门也好,一切行为都应以一颗菩提心摄持,尽量想到利益众生;然后到了晚上,可以反省一下今天的所作所为,看有没有害过众生?有没有一颗善心?有的话,就把这个功德回向一切众生。这即是大乘经常讲的“三殊胜”教言。通过这种方式,即使你工作再繁忙,慢慢日积月累的话,功德也会积少成多、水滴石穿。 (十五) 问:我是香港理工大学的博士生。我们这个世界,是释迦牟尼佛的刹土。佛的刹土一般都很美好,但我们这个世界并不美好,甚至充满了痛苦,这是否意味着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没发好愿呢? 答:不是。《白莲花论》中讲了,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发下了五百大愿。当时在一千位发愿者中,释迦牟尼佛和另一个人发的愿最殊胜。为什么呢?因为其他发愿者都选择了清净刹土,而释迦牟尼佛看到浊世众生非常可怜,于是就选择了这个特别恶浊的刹土。佛经中专门有一部《白莲经》,就记载了这些白莲花般的发愿,说释迦牟尼佛的五百大愿超过了千佛的大愿。 对我而言,经常都会忆念释迦牟尼佛的恩德,若不是他发愿摄受浊世众生,我们这些末法时代的人,又岂有机会得到度化?所以,我们一定要感恩大慈大悲的释迦牟尼佛! (十六) 问:我是香港理工大学的学生。谢谢您刚才与我们的精彩分享,您可否再同我们分享一下,到目前为止,您人生中遇到的最大痛苦?然后您是怎么面对它的? 答:我是1962年生的,现在快50岁了。回顾自己的人生,我小时候读书很晚,15岁才开始上小学,之前一直是文盲,天天放牦牛。当时我弟弟不肯去学校读书,家人害怕被罚款,实在没办法,就把我送去替弟弟读了。到现在,弟弟也常跟我开玩笑说:“我对你的恩德很大,否则,你一辈子只是山上的牧童,不会有读书的机会。” 我没有上学之前,一直都在放牛,有时候牦牛丢了,或者被狼吃了,我就不敢回家,心里非常的痛苦。 之后,我在学校里读书时,没有评上什么,或者因为一些摩擦,跟别的孩子打架输了,这个时候也很痛苦。 后来,出了家以后,到现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我把全部精力投入学佛,一直看书、一直禅修。在这个过程中,我好像想不起来有什么痛苦。 我在1985年出家,2005年我们师范的同学开了个同学会,在所有的同学中,只有我们两三个出家人。当时每个人讲了自己这20年的经历,有些同学结婚了,有些离婚了,有些结婚了但儿子死了,丈夫死了……这样那样的痛苦特别多,好多女同学都是边哭边讲的。但我们几个出家人,确实没有特别强烈的痛苦,到目前为止仍是如此。 我自身的话,一出家就依止法王如意宝系统闻思,明白了中观空性和大乘佛教的利益,再加上周围的环境也很清净,所以记不起来有什么痛苦。后来,虽然我父亲死了、亲戚死了,但这些在我的人生中,好像没有感觉是一种痛苦。所以,佛教真的对消除痛苦非常有力,这并不只是口头上说说。 (十七) 问:往生极乐世界,是不是一定要证悟空性智慧呢?带业往生,是否也要证悟空性? 答:不一定先要证悟空性才能往生。依靠阿弥陀佛的发愿力,带业往生之后,可以在极乐世界证悟空性,然后获得菩萨的果位,度化众生。 (十八) 问:我平时看了很多佛教的哲学,对四法印也有一些了解。但我在工作中被人批评、感到压力时,这些道理有时候用不上,怎样才能使我的情绪不会过多被环境影响呢? 答:平时你在工作中,受到领导批评或别人谩骂时,可以把它当成一种空谷声,这在《虚幻休息》以及阿底峡尊者的教言[6]中都有讲。 或者,也可以把别人的谩骂,当成赞叹自己的语言,这也是一种境界。以前在释迦牟尼佛面前,有人赞叹他、有人诽谤他,但佛陀对所有的毁誉都一视同仁,并不会被环境所转而感到痛苦。 尤其是你不能全部学完《入菩萨行论》的话,学一下其中的《安忍品》,也是很好的。国外许多大德在讲《入行论》时,经常只讲一个《安忍品》。你若能学一下这里面的内容,以后遇到什么样的痛苦、不公平的待遇,都可以忍受。在这个充满五欲六尘的世间上,也会活得比较开心。 同时,我希望大家学佛的话,不能只停留在名相上。有些人虽然是佛教徒,但对佛教的道理没有怎么去修,这是不合理的。你要当个佛教徒的话,还是要有一点实质,不能完全是一种空架子。 假如你想修持佛法,就应当从皈依、发心等加行开始修,这些简单的法修好了,再修高深的法才比较稳妥。然而,现在很多人不是这样,他们非要先求高深的法,然后进入简单的法,就如同先读博士、再去读小学一样,顺序已经搞错了。 主持人结语: 因为时间的关系,今天晚上的现场提问就到此结束! 相信大家一定感到很有收获。倘若你意犹未尽,可以通过网站或微博,继续与堪布沟通、交流。如果你对堪布传授的佛学内容感兴趣,可以参加国际菩提学会的课程。大家手上的简介,就有堪布的网址和国际菩提学会的联络方式。 最后,让我们起立,再次以最热烈的掌声感谢索达吉堪布!欢送堪布离场—— -------------------------------------------------------------------------------- [1]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秘传中记载:“有一天到一户人家里歇脚,在他家中我看到了一个无头之人。向其家人打听原因,他们告诉我说,此人原先就患有颈项病,后来头就断掉了。这种情况已持续了三年,现在他依然活着。面对这个无头人,我的悲心不可遏制地源源不竭生起,我就一直用悲悯的目光注视着他。不大一会儿,就见他开始用手捶打前胸,我便问他的家人他要干什么。有一人回答说此人饿了,要吃东西。这个无头人尽管已没有了头颅,但他脖子上还留有两个管道,家人就将用瓶子盛装的糌粑汤顺着管道倒下去,那汤已经调好,既不冷也不热亦不寡味。他们倒一会儿就得停下来等上片刻,因倒进去的汤水会泛起泡沫。过了一会儿,当泡沫消散后就又接着往下灌,就像我们平常倒水那样。慢慢地,瓶中的糌粑汤就给倒完了……” [2] 《宝性论》云:“菩萨如实知佛性,解脱生老病死等,离生等贫由证因,悲悯众生示生死。” [3] 《入行论》云:“离贪自在行,谁亦不相干,王侯亦难享,知足闲居欢。” [4] 华智仁波切曾以乞讨的方式四处云游,他有一个木碗,伴他同甘共苦,他十分喜爱它。一次,华智仁波切去拜见上师蒋扬钦哲仁波切,见上师周围眷属云集,房间富丽堂皇,里面装满了金银财宝,心想:“原来上师也很喜欢财物,这满屋的珍宝,他一定很执著吧!”上师以神通照见了他的心思,一语中的地高喝道:“华智,不要想得太多!我对这室内室外财宝的执著,远不如你对那木碗的执著大!”一句话使华智仁波切恍然大悟:修行人并不一定要过苦行僧般的生活,最重要的是要放下执著。 [5] 在藏地,冬天取暖一般是烧牛粪,堆积干牛粪的木棚就叫牛粪棚。 [6] 阿底峡尊者在《菩萨宝鬘论》中云:“若闻逆耳之语时,当视犹如空谷声。”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