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明贤法师:佛宝论 15、佛身无漏 |
 
明贤法师:佛宝论 15、佛身无漏
在佛教里,对于六道众生的描述,用了“有漏”这个词。“漏”在梵语里是“流失、漏泄”的意思,在佛教中特指烦恼。众生的烦恼如流水般,日夜由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漏泄,流注不止,所以用“漏”来称呼非常形象。“有漏”在大小乘佛教的解释不尽相同,简言之,与烦恼相关的便属于“有漏”,反之则是“无漏”。如《杂阿含经》云:
天龙乾闼婆,紧那罗夜叉,无善阿修罗,诸摩喉罗伽,人与非人等,悉由烦恼生。如是烦恼漏,一切我已舍……我虽生世间,不为世间着……究竟生死除,故名为佛陀。
凡夫都是因为有烦恼才在六道中轮回,历经了无数的生死大苦,其实并没有真正的快乐可言。佛诸漏已尽,生于世间而不执着于世间,就像莲花长于水中却不被水所缠缚。断除了所有的妄惑,离开烦恼的染污,了生脱死,证得圆满正果,所以称为“佛”。又说:
如来诸漏已尽……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原始佛教的佛陀观是人间的,佛陀有着正法所成就的“法身”,也有着父母所生、四大和合而成的“生身”(色身)。对于“法身”的清净无漏,各派并没有异议,但对于佛的色身是否有漏,各派观点不一。大众部认为佛的色身无漏,是出世间的,会生、老、病、死都是为了方便示现:“世尊虽不须,为众生故,愿受此药。”《异部宗轮论》中也说大众部的观点是“诸佛释尊皆是出世,一切如来无有漏法”。
而持相对现实、人间观点的小乘部派(以上座部的说一切有部为主),则认为佛陀既然来到人间,拥有与凡夫一样的身躯,那么佛的色身也是有漏的,需要饮食、睡眠,生病时也要服药,佛之所以为佛,是由于佛陀的无漏功德法身。当然,这里的“有漏”不是说佛还会有烦恼,而是从佛身“从漏生(从过去有漏的因生)”和“令他生漏(能让他人产生有漏的烦恼)”这两个角度而言的。如《大毗婆沙论》七十六卷中,便反驳了大众部佛生身无漏的观点,并引用佛经论证“佛陀生身有漏”的观点。
首先,有部论师引用佛经说佛身是从漏生:
如契经说:“无明所覆,爱结所缚,愚夫智者,感有识身。”世尊亦是智者所摄,身定应是无明爱果。是故佛身,定应有漏。
其次,说个别人曾由于自身的原因,以佛身为对象生起了烦恼:
又若佛身是无漏者,无比女人,不应于佛生身起爱;指鬘于佛,不应生瞋;诸憍傲者,不应生慢;嵨卢频螺迦叶波等,不应生痴。于佛生身,既有发起贪瞋痴慢,故知佛身,定非无漏。
有部论师基于以上意义,说佛身是“有漏”的。
有部与大众部两种不同的佛身观,导致了对于佛一系列认识的不同,如“佛陀身量有无边际”、“佛陀有无梦睡”、“佛陀有无老化现象”等。对于两种佛身观的思想脉络,可以从历史发展的线索去考察,但其根源应归结于佛教不同部派间修行主张的差异。
---------------------------------------------------------------------------------------------------------------- 更多明贤法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