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索达吉堪布:佛教科学论 第五章 第三节 地球与四洲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索达吉堪布:佛教科学论 第五章 科学家与佛陀智慧的比较 第三节 地球与四洲

 

佛经中所记载的一个小世界,其中心的须弥山如柱独立,高八万四千由旬,日月绕须弥山而行,山外更有七层山、七香水海次第相间围绕须弥,如七重城墙及其护城河堑次第围绕。第七山外,更有大咸水海弥漫四方,四方咸海中各有一大洲,即为东胜身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每洲旁各有二中洲等,大咸海外四周有铁围山环绕如外城。如是为一小世界,我们所居住地即南赡部洲。而现代科学家们所发现的地球是圆球形的,有月亮绕着它运转,并且地球同其它几大行星又环绕着太阳运转,这些便组成了一个太阳系。

对此有些人认为很矛盾,但凡是在抉择问题时,观点的不同并不等同于观点的相违。因为在科学内部,科学家们在研究同一问题时也会有许多不同说法。比如在近代,针对黑体辐射以及光电效应等实验,普朗克提出了能量子假说,认为能量分布是孤立间断的,但这在当时并不被科学家们所接受。因为这种假说与传统理论相对冲突,传统的麦克斯韦理论认为能量必须连续分布,只是到量子力学的基础理论建立以后,把能量子、爱因斯坦提出的光子概念以及德布罗意的波粒二相性都成功地加以解释,这时候科学家们才开始慢慢认为这种新理论是正确的。同样,佛教内部对宇宙或世界的性质描述方面也有不同的说法,比如《时轮金刚》和《俱舍论》的说法不同,显宗与密宗、大乘与小乘等也有很多不相同的观点,有的说须弥山为椭圆形,有说为四面体的,对于南赡部洲,有说为三角形,有说为圆形,又有说为是只有上下各面的等等。在佛经中也可以找到像将来“地轮飞天”(即地球飞动于空中)等与现代说法相同的哲理。

虽然对于我们所居住的地球,有一些佛教的说法与现代科学的说法不太相同,但它同样可以解释诸如日蚀、月蚀、地动、潮汐、寒暑、昼夜等等这些现象。同样关于须弥山四周上下是怎样一种情形,日月怎样绕须弥等等,在佛经论典中都有简略或定量的描述。这些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在佛经里如《起世经》、《楼炭经》、《长阿含经》、《起世因本经》、《大宝积经》、《正法念处经》、《华严经》、《顺正理论》、《阿毗昙论》、《俱舍论》等经书里都有详细的解释说明。现在藏地通行的日历,就是按《时轮金刚续》排定,《时轮金刚续》不借助任何科学仪器,但令当今掌握先进科技的天文学家大为惊诧的是,在计算日食、月食等天文现象方面时轮历不差一秒,这即是佛教已包含先进科学因素的一大佐证。

科学对于世界或者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执著为实有,虽然现代科学研究得很深刻,体系更加庞大,理论也越来越抽象飘渺,但它总执著万事万物都有一个不可变动的本体实性存在。因此对于我们的生存环境——地球来说,科学同样希望只有一个实际标准来描述它,若还有其它的说法,科学家就觉得不可理解。但在佛经中,不认为万事万物有一个本质性的固定体存在,故允许有各不相同的现象共存。因为众生的业感不同,故所见到的外境也当然千差万别,比如对于人们共同看到的一碗水,对于地狱有情来说,由于业感的显现,所看到的就是滚烫的铁汁,而对于饿鬼来说则是污秽的脓血,对于天界有情来说则是琼浆玉液般的甘露。还有对于一件衣服,一人觉得好看,而另一人觉得难看,若衣服上存在着绝对的好或不好,那么就不应当生有二种不同识觉等等。根据《俱舍论》的一个大疏讲义论述,世界的大小及形状不必就是固定的,因众生种种业力不同而可显现各种各样的形象和特征。比如在佛教中《俱舍论》所描述的世界与《时轮金刚》里描写的世界情况就不甚相同,属于《俱舍论》根基的众生不一定就能看见《时轮金刚》所描写的世界。同样,佛经里面提到的须弥山等有些众生也不一定能看到,但也有很多高僧大德如无垢光尊者就曾亲眼见到过。

对于佛经中所说的佛土世界以及现在科学家们所发现的宇宙世界,也有不少科学家以及佛学家作过一些比较研究。比如佛经中常提到的三千大千世界,实际上包含有10亿个小世界(由一千个小世界组成一个小千世界,由一千个小千世界组成一个中千世界,再由一千个中千世界组成一个大千世界。这样由小千、至中千、再到大千便成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正好含有10亿个小世界),也就是相当于10亿个太阳系这样的系统,以此人们自然就会联想到佛经中所指出的一个佛所化度的国土,实际上就是一条乃至无数个银河系那样大的范围。又有一些人研究认为,我们现在所处的地球就是南赡部洲,也有一些人认为四大部洲都是在我们地球上,有人认为须弥山是地球上某一个地方,也有人认为须弥山是银河系的中心等等。在这些研究中,人们想从佛经与科学这二者不同背景的语言描述中,找到对宇宙共同相一致的说法和理论,但我认为这二者毕竟是二种不同的文化体系,虽然会有一些共同的发现,但肯定也会有很多不共同的地方。但不管怎样,无论您是从佛经的角度还是从科学的角度,我认为大家必须要站在一个公正的立场上。现在关于地球这方面的事情,科学家也正在探索,正在寻求,也曾有一些科学家得出了一些结论。同样在释迦牟尼佛的佛经中,也有关于我们所依存的器世界方面许多殊胜的见解和描述,其中有些宇宙的奥妙,与科学方面的秘密,我们还在不断继续地研究探索,另外在佛教里比较甚深的方面我们也应该学习。我们现在只有凭自己的智慧继续研究学习,不能以为我在某方面稍微懂一点,而对于对方的观点又还没有真实的了解,就很轻率地去破斥对方的观点。实际上在佛经当中对于器世界宇宙的看法也有各种各样,比如有胜义谛和世俗谛的,大乘和小乘的,在不同业力的众生面前也显现有各种多样的,而佛陀可以将不同众生面前所显现的种种外境形象进行如理如实描述。

----------------------------------------------------------------------------------------------------------------

返回索达吉堪布:佛教科学论(目录)

更多佛教基础读物

-----------------------------------------------------------------------------------------------------------------

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推荐

索达吉堪布佛教问答

索达吉堪布佛教文章大全

索达吉堪布佛学视频在线播放及下载

-----------------------------------------------------------------------------------------------------------------

 
 
 
前五篇文章

索达吉堪布:佛教科学论 第五章 第四节 微尘数佛刹世界

索达吉堪布:佛教科学论 第五章 第五节 有史以来最伟大

净界法师:为什么 要修事修 ?

南怀瑾:中国佛教发展史略 中国佛教的传播

索达吉堪布:博士访谈录 前 言

 

后五篇文章

索达吉堪布:佛教科学论 第五章 第二节 授记与预言、预

索达吉堪布:佛教科学论 第五章 第一节 伏藏品之谜

索达吉堪布:佛教科学论 第四章 第八节 睁开眼睛看世界

索达吉堪布:佛教科学论 第四章 第七节 使人类向善、使

索达吉堪布:佛教科学论 第四章 第六节 当今世界急需佛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