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学佛次第入门 第二章 佛教缘起及历史 第十节 因时而变 —— 印度佛法的三个时期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学佛次第入门 第二章 佛教缘起及历史 第十节 因时而变 —— 印度佛法的三个时期

 

  佛灭度后,印度的佛法,可以分为三期来观察,每一期约为五百年,过此一千五百年后,佛教在印度也就衰微了。

  一、小行大隐时期

  释尊一生,说法四十五年,除阿含时代纯说小乘经教外,其余华严、方等、法华、涅槃时代,皆说大乘经教。

  佛灭后,除上座与大众二部,在窟内窟外各结集小乘三藏外,文殊、弥勒等菩萨与阿难尊者在铁围山中,亦结集大乘三藏。又窟外大众部所结集的经、律、论、杂、咒五种法藏中,属于大乘类者亦不少,并非纯乎小乘。

  大乘教法,虽经铁围山和窟外的结集,然而在佛灭后五百年间,全印度所弘扬的佛法多属小乘。在这时期,虽然也有大乘佛法夹杂其间,然而由于小乘教法盛行的缘故,大乘教法就隐没不彰,所以在这最初五百年中,可以名为小乘盛行、大乘隐没的时代,同时这五百年也是所谓的正法时期。

  二、大主小从时期

  初期五百年过去了,直至第六百年时,马鸣菩萨出兴于世,造了《大乘起信论》、《大庄严经论》等论典,极力提倡大乘佛法。于是大乘教义始重光于世。到了七百年顷,龙树、提婆应运而生,为欲对破小乘一切有部等法执,乃广造诸论,以明大乘诸法缘起毕竟空义。到了九百年顷,学者因受了龙树学的影响,多数执空,陷于断灭见,于是无著、世亲,根据瑜伽唯识学理,发挥大乘妙有之理,说种子能生一切,因果不空。经过这两番陈义之后,大乘佛法乃风行全印,使小乘成为依从,所以佛灭后六百年至一千年(第二期五百年)中,可以名为大乘为主,小乘为从的时代。

  三、密主显从时期

  第二期五百年过去后,约在佛灭后千二百年间,大乘空宗的清辩论师,根据毕竟空义,破斥有宗之偏;大乘有宗的护法论师,根据如幻有义,破斥空宗之偏。其徒宗之,遂成空有之诤,使大乘思想分裂为空有二系,同时小乘则趋于衰微的状态。

  此时有龙智菩萨,弘扬密乘,用密乘融摄印度风习来化导众生,因之密乘乃渐发达。此时大小乘佛法,皆依附密乘而流行。直至佛灭后千三百年间,因内有婆罗门教的复兴,及后来外有伊斯兰教的侵入,遂使佛法渐趋没落,在印度本土几乎绝迹。所以这第三期五百年,可以名为密教为主,显教为从的时代。

  备注:

  1.正法时期———佛虽灭度,法仪未改,有教、有行、有证果者,是名正法时期。释尊法运,各经所载不同,古德多依用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之说。

  2.马鸣菩萨———中天竺人。初为外道,善辩论,后为胁尊者所折服,遂皈正道,大弘佛法,破伏外道,重光大乘宗旨。

  3.《大乘起信论》———有二译本,一为梁真谛译,一卷。二为唐实叉难陀译,二卷。以梁本流通最广。

  4.《大庄严经论》———十五卷,姚秦鸠摩罗什译,内集种种之因缘譬喻,以劝诫人。

  5.龙树———亦译为龙猛,出世于南天竺,学问渊博,其学偏于法性空方面,与有部的思想对立。他造《中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等论典。

  6.提婆———南天竺人,为龙树弟子。造《百论》,以解释般若系的经义,发扬诸法毕竟空的思想闻名。

  7.无著———犍陀罗国(在克什米尔之西)人,先从弥沙塞部出家,后信大乘,夜升兜率天内院,于弥勒菩萨处,受《瑜伽师地论》、《大庄严经论》等论典,昼则下天,为众说法,为法相宗之祖。承弥勒菩萨的瑜伽法门,诵出《瑜伽师地论》、《大乘庄严经论》、《辩中边论》等,并造《摄大乘论》、《显扬圣教论》、《大乘阿毗达磨集论》等,广说法相唯识之妙理。

  8.世亲———梵名婆薮槃豆,或译天亲,为无著之弟。造《俱舍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佛性论》、《十地经论》、《涅槃论》等大小乘论各五百部,被号为“千部论主”,以宣扬大乘有宗教义见长。

  9.瑜伽———即《瑜伽师地论》一百卷。乃弥勒菩萨说,无著记录,唐玄奘译,是唯识学的根本论。《论》说妙有而不说性空,其中阐明瑜伽师所行的十七地,故名《瑜伽师地论》。

  10.唯识———谓世间诸法,唯心识所现,因一切法皆不离心识,故名唯识。法相宗即是唯识学,它将阿赖耶识中能生一切法的功能名为种子,这就犹如草木的种子能开花结果。

  11.清辩论师———承龙树中观的宗旨,作《大乘掌珍论》,以纠护法论师的有宗之偏,而立空宗。

  12.护法论师———南印度人,极弘瑜伽唯识之旨,与清辩论师辩论空有之义。年三十二寂灭,传法于戒贤论师。

  13.龙智菩萨———是龙树菩萨的弟子,金刚智之师,密宗第四祖。寿逾七百,面貌若三十岁人,玄奘法师曾遇之于印度。龙智菩萨劝奘师学密乘,奘师以非夙愿辞。

  14.秘密的神咒———即陀罗尼,密教重修证,多持密咒,显教重显扬教义。

  15.小乘———以了生死、离贪爱、证涅槃、得阿罗汉果、超脱世间为宗要。因以自求解脱生死,不发大心度世,故称小乘。乘喻如车乘,是运载义,即由听闻佛法,喻由佛法的车乘,可运载至涅槃之岸,此唯自度而已。

  16.大乘———大乘佛法的宗要,在于先有超脱世间的大觉悟,而后以护念众生的大慈悲,施以适应世间度生的大方便。故大乘佛法重在自利利他的精神。大乘可喻如火车,能利度众多的人,运载至涅槃之岸。大乘菩萨以菩提心为因,大慈悲为本,方便为究竟,而作随顺世间,利乐众生,尽于未来方便无尽,不唯自利,更兼利他,是为究竟。

  17.佛灭后印度佛法三时期简表:

  第一期 五百年

  ——小彰大隐时期————传斯里兰卡、泰国等地————巴利文

  第二期 五百年

  ——大主小从时期————传中国再传高丽、日本————汉文

  第三期 五百年

  ——密主显从时期————传中国西藏再传蒙古等————藏文

----------------------------------------------------------------------------------------------------------------

更多KJ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学佛次第入门 第二章 佛教缘起及历史 第十一

学佛次第入门 第二章 佛教缘起及历史 第十二

学佛次第入门 第二章 佛教缘起及历史 第十三

学佛次第入门 第一章 做正信的佛教徒 第一节

学佛次第入门 第一章 做正信的佛教徒 第二节

 

后五篇文章

学佛次第入门 第二章 佛教缘起及历史 第九节

学佛次第入门 第二章 佛教缘起及历史 第八节

学佛次第入门 第二章 佛教缘起及历史 第七节

学佛次第入门 第二章 佛教缘起及历史 第六节

学佛次第入门 第二章 佛教缘起及历史 第五节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