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心经白话解 经文正解(六)(观辉居士 白话翻译)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心经白话解 经文正解(六)(观辉居士 白话翻译)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少室六门]
【三世诸佛】
  
去非言实。未来不为真。现在菩提子。无法号玄门。三身同归一。一性遍含身。达理非三世。一法得无因。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智深难测。慧解广无边。无上心正遍。慈光满大千。寂灭心中巧。建立万余般。菩萨多方便。普救为人天。

[慧净禅师]
过去未来三世诸佛 皆依般若得菩提
凡夫有虚修正慧 并与能人境智齐

[大颠禅师]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阿言无,耨多罗言上,三藐三菩提,正真也。依此四个字修证,直超圣果圆顿之位。不立文字,若目学解,就人驰求,终不成就。
 
[净慧和尚]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但是菩萨要依般若波罗蜜多,得到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亦如是。般若为佛母,般若是出生诸佛的母亲,三世诸佛都是依般若波罗蜜多才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译成汉语就是“无上正等正觉”。
《心经》从“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开始,一直到“三世诸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一段,一般把它判为显说般若,用明显的道理来说般若的功能、般若的作用。这一段讲诸法的空相是什么,讲在诸法空相当中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凡夫法是平等平等的;讲四谛、十二因缘等二乘法在诸法空相中亦复如是,平等平等;讲菩萨法的智与得,在诸法空相中亦是平等平等。
最后总结一句,“以无所得故”,用般若的大智慧,来观察以上世出世间一切诸法皆不可得。
为什么呢?“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既是因缘所生法,所以说即是空,这叫做空观。“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这叫做假观和中观。
空、假、中三观,凡夫法用空观来观照,二乘法用假观来观照,大乘菩萨法用中观来观照。空观、假观都有对待,比如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到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没有对待了,这就是中观。
中观既不是有,也不是空,非有非空,以非有非空的不二法门为中观。这些分析都是用智慧来观察一切法的见地,不要把这些见地看做是实有的和实在的。把这些看做是实在、实有的也是错的,因为一切无所得。
 
[补注]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为无上正等正觉,或说是无上道。
 
佛是大觉大悟的大圣人。凡是具备了大觉大悟品徳的人,都可称为佛。修行大智度可得无上道。
 
三世,指过去、未来及现在。过去的佛,现在的佛,将来的佛都是从修行大智度中获得无上道的。正确认识了自己,正确认识了世界,才能成为世人尊敬的大圣人。
 
《六祖坛经》说:“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先前心念迷妄是凡夫,后来心念觉悟就是佛。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从中出。”
 
佛就是觉,觉就是佛。
 
敢问灵山何处是,常言远隔万重关;
 
我身原在灵山住,外觅灵山不见山。
 
吹散浮云见大日,离家浪子把家还,
 
摩尼珍宝光辉照,无上菩提一念间。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少室六门]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般若为神咒,。能除五蕴疑。烦恼皆断尽,清净自分离。
 
四智波无尽,八识有神威。心灯明法界,即此是菩提。
【是无上咒】
无上称最胜,拔济为群迷。摩诃三界主,愿广起慈悲。

能顺众生意,随流引化迷。人人起彼岸,由我不由伊。
【是无等等咒】
佛道成千圣,法力更无过。真空灭诸有,示现化身多。
 
来为众生苦,去为世间魔。劫石皆归尽,唯我在娑婆。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佛愿慈心广,世世度众生。弘法谈真理,普劝急修行。
 
回心见实相,苦尽见无生。永息三恶道,坦荡乐里里。
 
[大颠禅师]
 
大明无上咒
 
此咒亦是众生具足心,得此法门,有大神通。反真归源,魔宫震动。心光发现,普照十方。一切万法,无能越者。是大明无上咒,
 
[净慧和尚]
《心经》的第一大部分是“显说般若”。“显”就是明显,开显,用明显的道理解释“般若”的重要,“般若”的功能、功德和力量。“般若”对凡夫、二乘、菩萨,在解决生命问题上都是第一等重要的事情。般若是指导,是眼目,凡夫、二乘、菩萨离开了般若,就等于没有了眼目。
    《宗镜录》上讲:“六度当中,五度如盲,般若如眼。” “六度”是修菩萨道必须行持的法门。“六度”如果没有“般若”,其他的五度就都不能成为到彼岸的法门,只有以“般若”为统率,六度齐修,才是到彼岸的法门。
    经文的后一部分就是“密说般若”,用密咒的方式来显示、总结般若的要义。“故知般若波罗蜜多”,由此我们就知道“般若波罗蜜多”是何等的重要。
    接下来有四句话,说般若“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以这四句话来总结般若的要义。咒在梵语叫做“陀罗尼”,翻成汉语名曰“总持”,又名“真言”,亦称“咒”。何为“总持”呢?咒语很精简,以少字秘密的方式摄持多义。“总持”者,总一切法,持一切义,故名“总持”。“真言”者,即是佛菩萨真实不虚的语言。中国道教以及古老的民间宗教所采用的祈祷的语言也称为咒。
    “般若波罗蜜多”这种引导我们由此岸渡到彼岸的大智慧,就是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这四句话分别代表不同的意思,古今的注解有不同的解释。有的说“是大神咒”者为方便般若,“是大明咒者”为观照般若,“是无上咒者”为实相般若,“是无等等咒”者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方便般若破烦恼,观照般若破无明,实相般若令因行圆满,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令果德圆满。能破无明,超越、突破凡夫的生命境界,超越二乘的生命境界。因行圆满,令菩萨因中修行,速得成就;果德圆满,成就无上佛果。所以这四句话,“是大神咒”总持凡夫的修行法门,凡夫的修行法门就是三科法门:“是大明咒”总持二乘的修行法门,二乘的修行法门是十二因缘和四谛;“是无上咒”是总持菩萨的修行法门,菩萨的修行法门是六波罗蜜;“是无等等咒”者总持佛陀的无上正等正觉,超妙绝伦,无以超越。所以这四句话含摄整个《心经》深奥的道理。正因为这四句话,正因为“般若波罗蜜多”有这样的功能、功德,所以是“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这就和上面“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前后紧密地呼应。
一部《心经》就是讲的如何灭除众生的烦恼大患。《心经》的这个功能、功德是“真实不虚”的。真实不虚,这四个字,每个字都有千斤重,每个字部都渗透着佛菩萨的无量悲心。佛菩萨的悲心,是告诉我们凡夫要相信“般若”的功能,要相信佛菩萨走过的路,要相信这条路能除一切苦,没有半点虚假,真实不虚。这“真实不虚”四字,即是我们修学佛法的金科玉律,也是我们做人做事的金科玉律。想一想我们自己,观照一下我们自己的所言所行,有几件事是真实不虚的?这是实实在在的,是不能有半点含糊的。做人要真实不虚,做事也要真实不虚,对待自己要真实不虚,对待他人也要真实不虚。常以此四字为座右铭,即使不能大彻大悟,起码也可以做一个好人,一个守信用、有诚信的人。在我们现在这个诚信危机的时代,真实不虚是何等的重要!我们学《心经》,用《心经》,就在这四个字上学,就在这四个字上用,这一辈子抓住这四个字不放,那就不会辜负此生,就不会辜负佛菩萨的苦口婆心,不会辜负我们学佛一场,闻法一场。
 
[补注]
 
咒,有两种含义:一、指真言,二、指密咒。真言又有显密之分。这《心经》前边说的是显说真言,后边从“揭谛揭谛”到“萨婆诃”是密咒。
 
释迦牟尼说了大智度法门的圆妙功德,赞叹说:“这大智度法门,是大大神奇的真言,是生发智慧大光明的真言,是第一最胜的真言,是无与伦比的真言。”世间凡夫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盛等苦,只要修持大智度,都能超度,化归无所有,所以说“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释迦牟尼在楞伽山法会上说《楞伽经》,对大慧菩萨说:世界上有个本住法界。这个本住法界,不是“法由心生”的法,而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先圣所证的大道,如实反映本住法界。象金银之性,常住不变,法界常住。不论佛出世不出世,法界常住。谁能实事就求是地证得这个本住法界,谁就掌握了这个真如之理。这个本住法界,不是我说了算,不是你说了算,不是谁说了算。谁能认识这个本住法界的本来面目,谁就是如来佛。
 
《金刚经》说“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所谓无实无虚,即是说,此法无实体,却又真实不虚。
 
大智度,真神奇,最第一,无伦比。
 
勤诵持,得大利,超三界,脱生死。
 
心大慈,行大悲,乐施舍,常随喜。
 
心作佛时心是佛,时时处处如来地。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少室六门]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故说真如理,未悟速心回。六贼十恶灭,魔山合底摧。
 
神咒除三毒,心花五叶开。果熟根盘结,步步见如来。
【即说咒曰羯谛羯谛波罗羯谛波罗僧羯谛菩提萨婆诃】
羯谛本宗纲,扶机建法幢。如来最尊胜,凡心莫等量。
 
无边无中际,无短亦无长。般若波罗蜜,万代古今常。
 
[大颠禅师]
 
揭谛
揭谛者,人空,又揭谛者,法空,到空无所空。
 
波罗揭谛
生死永断,同到彼岸。永不受生,故曰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五欲尘劳染污不得,反本还源,归宗得旨意,故曰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菩提是初,萨婆诃是末。发菩提心,勇猛修行,迢出三界,了无所了,得无所得,荡然清净极乐之所,故曰萨婆诃。看读至此,廓然顿悟,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净慧和尚]
接下来就是咒语。“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咒语秘密不翻,照此直念,不要理解它的意思是什么。如果勉强地加以翻译,反而会令极为珍贵、秘密,而且内容丰富的陀罗尼局限在某些字面上,深刻的含义体现不出来。对咒语我们不要求其了解,一心一意、深信不疑地持下去,自有受用。
 
[补注]
 
这里说的是密咒。这大智度咒,要用梵音念诵。凡是密咒,都用音译,不用意译。
 
密咒,非常讲究声韵。哈哈笑的声音,能让人开心;婴儿哇哇哭的声音,能宣泄肺中浊气;冲啊冲啊的喊声,能振奋士气;摇滚乐能剧烈刺激神经;轻音乐能让人轻安祥和。有节奏地、抑扬顿挫地念诵咒语,能制造一种美妙的环境。如果又煨燃檀香,配上乐声,更是妙不可言。在这样的环境下,修行人很容易进入轻安祥和的境界,系心一处,忘我忘物。在这种状态中,往往会获得不可思议的殊胜功德。
 
虔诚勤诵心经咒,只管耕耘莫计酬,
 
豁然一悟圆成就,当下随缘入圣流。


 

 
 
 
前五篇文章

慧能大师:法宝坛经(观辉居士 白话翻译)前言

慧能大师:法宝坛经(观辉居士 白话翻译)自序品第一之一

慧能大师:法宝坛经(观辉居士 白话翻译)自序品第一之二

慧能大师:法宝坛经(观辉居士 白话翻译)自序品第一之三

慧能大师:法宝坛经(观辉居士 白话翻译)自序品第一之四

 

后五篇文章

寂静法师:光头也会坏吗

妙境法师:谈静坐

大安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六讲

大安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五讲

大安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四讲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