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智谕法师:无量义经略解 十功德品第三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十功德品第三
     
 
「尔时大庄严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世尊说是微妙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真实甚深甚深甚深。所以者何。于此众中。诸菩萨摩诃萨及诸四众。天龙鬼神国王臣民诸有众生。闻是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无不获得陀罗尼门。三法四果菩提之心。当知此经。文理真正尊无过上。三世诸佛之所守护。无有众魔群道得入。不为一切邪见生死之所坏败。所以者何。一闻能持一切法故。若有众生得闻是经。则为大利。所以者何。若能修行。必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大庄严菩萨赞叹《无量义经》,此《无量义经》真实甚深,再度加重语气说,甚深甚深。何以知之?因为菩萨、四众弟子、天龙鬼神等,闻说是经,无不获得陀罗尼门、三法四果菩提心等,乃至若能修行,必然疾成无上菩提。
 
「其有众生不得闻者。当知是等为失大利。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终不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者何。不知菩提大道直故行于险径多留难故。」
 
次明不闻是《无量义经》,即失大利。此人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终不能成无上菩提。
 
所以者何?因为不知菩提大道直故。一切法本来无生无灭,一切法本来清净,一切法本来平等,一切法本来一相所谓无相,一切法本来无起无作无有分别,一切法本来空寂。乃至无生无灭即一切法,清净即一切法,平等即一切法,一相无相即一切法,无起无作无有分别即一切法,空寂即一切法。何以故?一即无量,无量即一故。无须造作,无须动念,若人会得,当下即是,故曰大道直故。
 
行于险径多留难故,众生以五住之行,历于二死之险径。五住之行者,无明住地、见一处住地、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有爱住地。简言之,即无明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
 
二死险处者,即分段生死、变易生死也。
 
「世尊。是经典者不可思议。唯愿世尊。广为大众慈哀敷演是经甚深不思议事。世尊。是经典者。从何所来。去何所至。住何所住。乃有如是无量功德不思议力。令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世尊告大庄严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言。善男子。我说是经甚深甚深真实甚深。所以者何。令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一闻能持一切法故。于诸众生大利益故。行大直道无留难故。善男子。汝问是经。从何所来去至何所住何所住者。当善谛听。善男子。是经本从诸佛宫宅中来。去至一切众生发菩提心。住诸菩萨所行之处。善男子。是经。如是来如是去如是住。是故此经。能有如是无量功德不思议力。令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大庄严菩萨请问佛,是《无量义经》,从何所来,去至何所,住何所住。佛告大庄严菩萨说,此《无量义经》,从佛宫宅中来。宫宅者,表佛之果德也。从佛果德中来,以大悲本怀流出。流至众生清净因心中,此清净因心,始能发起菩提之心。众生以发菩提之因心,可至诸佛无上菩提之果德,故能令众生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所谓住者,住于菩萨菩提愿菩提行也。故曰住于菩萨所行之处。菩萨行处者,即诸波罗蜜行也。故此《无量义经》,能令众生发菩提心菩提愿,修菩提行,疾登涅槃彼岸。
 
佛宣示此经甚深之义,因为此经能令众生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能令众生一闻能持一切法故,于诸众生有大利益故,能令众生行大直道无留难故。所以此经有如是无量功德不思议力。从佛果德中来,往众生因心中去,住于菩萨波罗蜜行,能令众生疾成无上菩提。
 
「善男子。汝宁欲闻是经复有十不思议功德力不。大庄严言。愿乐欲闻。」
 
上文谈到此经有无量功德不思议力,今佛宣说十种不思议功德之力。
 
佛问大庄严菩萨说,此经有十种不思议功德之力,大庄严你愿意听闻吗?大庄严菩萨回答,愿乐欲闻。
 
「佛言。善男子。第一是经。能令菩萨未发心者发菩提心。无慈仁者起于慈心。好杀戮者起大悲心。生嫉妒者起随喜心。有爱著者起能舍心。诸悭贪者起布施心。多憍慢者起持戒心。瞋恚盛者起忍辱心。生懈怠者起精进心。诸散乱者起禅定心。于愚痴者起智慧心。未能度彼者起度彼心。行十恶者起十善心。乐有为者志无为心。有退心者作不退心。为有漏者起无漏心。多烦恼者起除灭心。善男子。是名是经第一功德不思议力。」
 
此《无量义经》有十种不思议功德之力。第一能令菩萨未发菩提心者发菩提心,此是总说。以下是分别说。
 
起于慈心,起于悲心,起于喜心,起于舍心,是名四无量心。
 
此四种心,皆缘于度化众生而起,以众生无量,菩萨发心亦复无量,故曰四无量心。慈无量心,起于慈仁爱念众生。悲无量心,对治瞋恚,对于众生无有杀戮等害觉。喜无量心,对治嫉妒心,对于得乐众生起庆悦心随喜心。舍无量心,远离爱着,舍于三毒,等视怨亲。此四种心悉为度生而起,故菩萨发菩提心,首应发之。
 
起布施心、持戒心、忍辱心、精进心、禅定心、智慧心,是六波罗蜜。发此六种心,即是发菩提心。
 
菩萨发此六种心,悉为一切众生,普度一切众生,不为某一众生,或某一部份众生。故菩萨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心行此六法,即名波罗蜜。
 
菩萨行施,为度一切悭贪众生。菩萨持戒,为度一切毁犯憍慢众生。菩萨修忍辱行,为度一切瞋恚众生。菩萨修精进行,为度一切懈怠众生。菩萨修禅定,为度一切散乱众生。菩萨修于智慧,为度一切愚痴众生。故菩萨发菩提心,应修六波罗蜜。
 
菩萨发菩提心时,对于未能度化的众生,起度彼之心。对于广行诸恶的众生,令彼起十善心。对于乐着世间有为法的众生,度化令彼起无为心。于佛道有退转的众生,令彼生不退转心。对于漏落于三界的众生,令彼起无漏心超脱于三界火宅。对于多烦恼的众生,令彼起除灭烦恼心。
 
善男子,是名是经第一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第二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有众生得是经者。若一转若一偈。乃至一句。则能通达百千亿义。无量数劫不能演说所受持法。所以者何。以其是法义无量故。善男子。是经譬如从一种子生百千万。百千万中。一一复生百千万数。如是展转乃至无量。是经典者亦复如是。从于一法生百千义。百千义中。一一复生百千万数。如是展转。乃至无量无边之义。是故此经。名无量义。善男子。是名是经第二功德不思议力。」
 
此经第二功德不思议力,是一法能生无量义。所谓生无量义之「生」,是方便施设。实则一即无量,无量即一也。
 
若一转,是具足演说是经一遍。若一偈,乃至一句,四句为一偈,一偈一句者,是明演说最少的一部份。即能通达百千万亿义,纵然无量无数劫演说所受持法,亦演说不尽也。因为法义无量故。
 
佛并以种子展转相生为喻,以明法义无量。这便是此经名无量义的道理。
 
是为《无量义经》第二不可思议功德之力。
 
「善男子。第三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有众生得闻是经。若一转若一偈乃至一句。通达百千万亿义已。虽有烦恼如无烦恼。出生入死无怖畏想。于诸众生生怜愍心。于一切法得勇健想。如壮力士能担能持诸有重者。是持经人亦复如是。能荷无上菩提重宝。担负众生出生死道。未能自度已能度彼。犹如船师身婴重病。四体不御安止此岸。有好坚牢船舟,常办诸度彼者之具。给与而去。是持经者亦复如是。虽婴五道诸有之身百八重病常恒相缠。安止无明老死此岸。而有坚牢此大乘经无量义办。能度众生。能如说行者得度生死。善男子。是名是经第三功德不思议力。」
 
以上说过菩萨未发菩提心者,闻此《无量义经》,能发菩提心。第二功德力,众生得是经能演说者,即能于一知无量,于无量知一。今第三功德力者,若有众生得是经旨,复能演说,乃至一偈一句。自己虽然未能得度,以经力故,亦能度人。
 
若人通达百千万亿义已,虽具有烦恼,如同没有烦恼一样。何以故?自己虽有烦恼,却能度人故。纵然出生入死,而无怖畏想。何以故?如实知空即无量法,无量法即空故。以于诸众生起怜愍心故,于一切法得勇健想故。
 
持经之人,犹如壮力士,能荷担困乏之众生。持经之人,能荷担如来家业,担负众生出生死道。未能自度,已能度人。
 
譬喻船师,身婴重病安止此岸。但有好坚固船,仍可作渡人之事。正如持经人,虽然身在五道欲有色有无色有之中,得百八重病,缠缚于生死,安止于无明老病死此岸,但是有此大乘《无量义经》之辩(办应作辩),犹能度众生也。众生若能依彼人所说《无量义经》而修行者,便可得度生死之苦。
 
百八重病者,即百八烦恼也,百八结业也。此百八结业,能令众生不出生死,故曰重病。
 
善男子,是名是经第三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第四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有众生得闻是经。若一转若一偈乃至一句。得勇健想。虽未自度而能度他。与诸菩萨以为眷属。诸佛如来。常向是人而演说法。是人闻已。悉能受持随顺不逆。转复为人随宜广说。善男子。是人譬如国王夫人新生王子。若一日若二日若至七日。若一月若二月若至七月。若一岁若二岁若至七岁。虽复不能领理国事。己(已)为臣民之所宗敬。诸大王子以为伴侣。王及夫人。爱心偏重常与共语。所以者何。以稚小故。善男子。是持经者亦复如是。诸佛国王是经夫人。和合共生是菩萨子。若是菩萨得闻是经。若一句若一偈。若一转若二转。若十若百若千若万。若亿万亿若恒河沙。无量无数转。虽复不能体真理极。虽复不能震动三千大千国土雷震梵音转大*轮。己(已)为一切四众八部之所宗仰。诸大菩萨以为眷属。深入诸佛秘密之法。所可演说无违无失。常为诸佛之所护念。慈爱偏覆。以新学故。善男子。是名是经第四功德不思议力。」
 
是经第四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有众生得闻是《无量义经》,复能演说,得勇健想,能荷担无上菩提,荷担众生出于生死道。这种人虽然自己尚未得度,却能度脱他人,与诸菩萨以为眷属。同时,诸佛如来以无量方便,常向此人说法,令其开悟也。
 
众生听经诵经,能得开悟者,皆因佛力加被。如果佛不加被,此人便不解或不得正解。所以吾人听经诵经,皆应虔诚恭敬,不得以我慢心,随自意妄解佛语。若人听经诵经,能得正解,即是诸佛如来向其说法也。
 
闻已受持,随顺、不逆,是自利也。转复为人随宜演说是利他也。所谓随宜,是随缘随力随其权宜而为人演说,非正式具足演说也。
 
以下是譬喻,譬如国王及王夫人新生一位王子。年龄幼稚,虽不能经理国事,但已为臣民之所宗敬,能与诸大王子以为伴侣。同时国王与夫人,对其爱心偏重,常与共语。为甚么呢?因为爱念愍念其稚小故。
 
国王用以喻佛,王夫人用喻此《无量义经》。幼子譬喻菩萨子,臣民用喻人天四众八部,诸大王子用喻大菩萨。佛与此《无量义经》,和合而生菩萨,为人天四众八部之所宗仰,与诸大菩萨以为眷属,常为诸佛护念慈悲摄受。为甚么呢?因为此人新学故,深入诸佛秘密法故,所演说者无违佛旨无有失误故。
 
若是菩萨得闻是《无量义经》,若转一句一偈,乃至无量无数转,虽不能体真理极究竟法义,虽不能震动大千,虽不能雷震梵音转大*轮,然已为四众八部之所宗仰,已与诸大菩萨而为眷属,已入诸佛秘密法藏,已为诸佛慈悲摄受矣。
 
是为此经第四不思议功德力。
 
「善男子。第五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若灭度后。其有受持读诵书写如是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是人虽复具缚烦恼未能远离诸凡夫事。而能示现大菩提道。延于一日以为百劫。百劫亦能促为一日。令彼众生欢喜信伏。善男子。是善男子善女人。譬如龙子始生七日。即能兴云亦能降雨。善男子。是名是经第五功德不思议力。」
 
此《无量义经》第五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无论佛在世或佛灭度后,若有能于此经受持读诵书写者,此人虽是具缚烦恼的凡夫,而能示现宣扬大菩提道。因而说明延一日为百劫,促百劫为一日的道理,令众生欢喜信伏。
 
何故延一日为百劫,促百劫为一日呢?这便是一念十世,十世一念的道理。因为诸法悉以无性为性,一念无性,十世亦无性。一念无性则不碍十世,十世无性则不碍一念。既然念世无碍,是以一念遍十世,十世在一念。于是一念十世,十世一念,真智如如,空寂不动。
 
故佛能延一念为无量劫,促无量劫为一念。今受持读诵书写《无量义经》的善男子善女人,虽不能究竟体证,但亦能示现此大菩提道,令众生欢喜信伏。
 
譬如龙子一样,始生七日,便能兴云,亦能降雨,作诸法事。
 
此名是经第五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第六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若灭度后。受持读诵是经典者。虽具烦恼而为众生说法。令得远离烦恼生死断一切苦。众生闻已修行得法得果得道。与佛如来等无差别。譬如王子。虽复稚小。若王游巡又以疾病。委是王子领理国事。王子是时依大王命如法教令。群寮百官宣流正化。国土人民各随其安。如大王治等无有异。持经善男子善女人亦复如是。若佛在世若灭度后。是善男子。虽未得住初不动地。依佛如是用说教法而敷演之。众生闻已一心修行。断除烦恼得法得果乃至得道。善男子。是名是经第六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此《无量义经》第六不思议功德之力,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在世,或佛灭度以后,能信受奉持读诵此《无量义经》者,其自己虽然具有一切烦恼,却能为众生如实说法,令一切众生远离一切烦恼,远离生死,断一切苦证涅槃乐。众生闻已,如说修行,便能得法得果得道。所以受持读诵为人宣说是经的善男子善女人,其度生的功德,与诸佛如来等无有异。
 
譬如王子,虽然年幼,但是王出外游巡或者有疾病时,委托是王子领理国事。此王子依照大王的命令,如法教化群僚百官,宣达政令代王施政。使国土人民,各就其业各安所居,如同国王亲政一样。
 
受持此《无量义经》的善男子善女人亦复如是,若佛在世,若佛灭度,此善男子善女人虽复年幼未得住初不动地,依佛如是《无量义经》,用说教法而敷演其义。众生闻教一心修行,便能令众生断除烦恼,得法得果乃至得道。如同佛之教化无异。
 
未得初不动地者,未登初地也,非是八地之不动地也。于初地中初破无明证法性,故曰不动地。是人虽是具有烦恼的凡夫,未登初地,但是以此受持读诵《无量义经》的关系,即能令其他的众生,断烦恼得解脱,或者得法得果得道。换句话说,自己虽是具缚凡夫,却能令他人获得解脱。此皆受持《无量义经》之功德也。
 
善男子,是名是经第六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第七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于佛在世若灭度后得闻是经。欢喜信乐生希有心。受持读诵书写解说。如法修行发菩提心。起诸善根兴大悲意。欲度一切苦恼众生。虽未修行六波罗蜜。六波罗蜜自然在前。即于是身得无生忍。生死烦恼一时断坏。即升第七地与大菩萨位。譬如健人为王除怨。怨既灭已王大欢喜。赏赐半国之封皆悉与之。持经男子女人亦复如是。于诸行人最为勇健。六度法宝不求自至。生死怨敌自然散坏证无生忍。半佛国宝封赏安乐。善男子。是名是经第七功德不思议力。」
 
第七是《无量义经》不思议功德者,同于修行六波罗蜜之功德也。若人闻说是《无量义经》,欢喜信乐生希有心,并能自己受持读诵书写,转为他人解说。且能如法修行发菩提心,起诸善根生大悲心,欲度一切苦恼众生。此人虽未修行六波罗蜜,而六波罗蜜自然现前。
 
不贪不瞋不痴是三种善根,因为不贪不瞋不痴,则能生一切善法,故曰善根。若人起贪瞋痴,便能起一切不善法,故名三不善根。又经云,清净心植众德本,故清净心即是善根。
 
即于是身得无生忍,是身者,当生也。此人于当生,即能得无生忍。
 
若依《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菩萨依五忍法修行,即伏忍、信忍、顺忍、无生忍、寂灭忍,是名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盖五忍皆以般若为体也。
 
伏忍者,初伏无明烦恼也。信忍者,初地二地三地之菩萨也。顺忍者,四地五地六地菩萨也。无生忍者,七地八地九地菩萨也。寂灭忍者,十地菩萨与佛也。
 
生死烦恼一时断坏,即升第七地。得无生忍者,依《仁王经》即第七地也。六波罗蜜自然在前者,初地修布施波罗蜜,二地修持戒波罗蜜,三地修忍辱波罗蜜,四地修精进波罗蜜,五地修禅定波罗蜜,六地修般若波罗蜜。故六波罗蜜在前,即升第七地,便得与诸大菩萨位。
 
譬如健人,为王除去怨贼,王以半国封赏之。持经善男子善女人亦是如此,于修行人中,最为勇健。六度法宝不求自至,能降伏生死怨贼,证得无生忍。于是于佛法中,获得大封赏大安乐。
 
善男子,是名是经第七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第八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于佛在世若灭度后。有人能得是经典者。敬信如视佛身令等无异。爱乐是经受持读诵书写顶戴如法奉行。坚固戒忍兼行檀度。深发慈悲。以此无上大乘无量义经。广为人说。若人先来都不信有罪福者。以是经示之。设种种方便强化令信。以经威力故。发其人心歘然得回。信心既发。勇猛精进故。能得是经威德势力得道得果。是故善男子善女人。即于是身得无生法忍得至上地。与诸菩萨以为眷属。速能成就众生净佛国土。不久得成无上菩提。善男子。是名是经第八功德不思议力。」
 
第八是经不思议功德力,假使有人,无论于佛世或佛灭度后,敬信如是《无量义经》,如视佛法身。于《无量义经》,爱乐受持读诵书写顶戴如法奉行。并坚固戒忍布施等波罗蜜,发慈悲心度众生。以此无上大乘《无量义经》,广为众生宣说,而教化之。广说者非是随宜略说也,乃广分别敷演经义也。
 
假使被教化的人,起初都不信罪福因果。而善男子善女人以此《无量义经》告示彼人,设种种方便强化令信。以此经威力故,令被教化之人,翻然回心转意,信受此《无量义经》。彼人信心既发,以勇猛精进故,能得是经威德势力,乃至得道得果。
 
因为这种原因,原先广为众生宣说是《无量义经》的善男子善女人,即能于当生得无生忍,并得至上地。七地八地九地,此三地分别得上中下无生忍。七地即初得下无生忍,八地得中忍,九地得上忍。所谓上地者,是指八地九地言。
 
能与诸菩萨以为眷属,速能成就众生,净佛国土。菩萨清净佛国土者,是自己不造粗业,同时化诸众生令不造粗业,此名菩萨净佛国土。
 
如是善男子,不久即得成无上菩提。成无上菩提者,即成佛也。
 
善男子,是名是经第八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第九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及灭度后。有得是经欢喜踊跃得未曾有。受持读诵书写供养。广为众人分别解说是经义者。即得宿业余罪重障一时灭尽。便得清净逮得大辩。次第庄严诸波罗蜜。获诸三昧首楞严三昧。入大总持门。得勤精进力。速越上地。善能分身散体遍十方国。拔济一切二十五有极苦众生悉令解脱。是故是经有如此力。善男子。是名是经第九功德不思议力。」
 
第九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如果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若灭度后,得是经法欢喜踊跃,不但自己受持读诵书写供养(何谓于经法供养?若人于经信受奉行,即无上供养),此人除自己供养外,并具足地、广泛深入地,为众人分别解说。
 
此人以此功德,即得宿业余罪重障一时灭尽。罪业受报后,尚有余罪也。重障者,如四重五逆等。以广为众人分别解说是《无量义经》的功德,宿业余罪重障等,一时灭尽。
 
便得清净逮得大辩,大辩者,四无碍辩智也。
 
次第庄严诸波罗蜜,次第清净成就布施波罗蜜、持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定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方便波罗蜜、愿波罗蜜、力波罗蜜、智波罗蜜等。
 
三昧者定也,首楞严三昧者,佛之大定也。经云,首楞严三昧有五名,即首楞严三昧、金刚三昧、师子吼三昧、般若波罗蜜、佛性。
 
入大总持门,即大陀罗尼门也。得精进力,速越上地。此是第九地菩萨,速越上地,是速登第十地也。九地菩萨即能分身十方国土,救度一切众生也。
 
二十五有者,开三界为二十五种果报,出于《涅槃经》。欲界有十四,即地狱、畜生、饿鬼、阿修罗、东胜身洲、南瞻部洲、西牛货洲、北拘芦洲、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色界有七,即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梵王、无想天、净居天。连同欲界十四有,共为二十一有。再加上无色界的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共计为二十五有。
 
此二十五有,均在三界火宅之中,故曰极苦众生。此等极苦众生,如是菩萨善能分身十方国土,度化而悉令解脱。
 
善男子,是名是经第九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第十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及灭度后。若得是经发大欢喜生希有心。即自受持读诵书写供养如说修行。复能广劝在家出家人。受持读诵书写供养解说如法修行。既令余人修行是经力故得道得果。皆由是善男子善女人慈心懃化力故。是善男子善女人。即于是身便逮无量诸陀罗尼门。于凡夫地自然初时能发无数阿僧祇弘誓大愿。深能发救一切众生成就大悲广能救苦。厚集善根饶益一切。而演法泽洪润枯涸。以众法药练诸众生安乐一切。渐见超登住法云地。恩泽普润慈被无外。摄苦众生令入道迹。是故此人不久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是名是经第十功德不思议力。」
 
第十是经不可思议功德,若人自己受持读诵书写供养,如说修行,并能广劝在家出家人,受持读诵书写供养如说修行,因而令一切所化众生得道得果。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此度化功德故,即于当生得无量诸陀罗尼门。
 
此善男子善女人,自然于凡夫地时,即发无数阿僧祇大愿,救度一切众生。渐渐厚集一切善根,饶益一切有情。
 
同时雨大法雨,润泽一切枯涸,令诸众生得以复苏。以众法药施一切众生,皆令得瘥,无病安乐。练诸众生,应为施诸众生。
 
渐见超登住法云地。法云地者,第十地也。善男子善女人,以此《无量义经》自度化他之功德,渐次住于第十法云地。恩泽广大普润一切,慈光普被无余无外。摄受一切苦恼众生,悉令入于修行佛道之正途。
 
道迹者,即修佛道之正途也。学佛人修行道迹者,八正道也。《阿含经》云,无为法,是贪瞋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无为道迹者,八正道也。又云,缘眼色生眼识,三事和合触,缘触受,缘受爱,缘爱取,缘取有,缘有生,缘生老病死,忧悲苦恼集如是。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是名苦集道迹。云何苦灭道迹?缘眼色生眼识,三事和合触,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病死灭,忧悲苦恼灭。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是名苦灭道迹。
 
所以简单说,修学佛道的正途,便名道迹。
 
是人既登十地,所以不久得成无上菩提。
 
是名是经第十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如是无上大乘无量义经。极有大威神之力。尊无过上。能令诸凡夫皆成圣果。永离生死而得自在。是故此经名无量义也。能令一切众生于凡夫地生起诸菩萨无量道芽。令功德树蔚茂扶踈增长。是故此经号十不可思议功德力也。」
 
此一段文,结赞《无量义经》功德。此经极有大威神力,能令诸凡夫皆成圣果,永离生死,所以名无量义。能令众生起菩萨无量道芽。功德树者,用喻菩提树也。令功德树茂盛增长,喻菩提道成也。是故此经号为十不可思议功德力。
 
「于是大庄严菩萨摩诃萨及八万菩萨摩诃萨同声白佛言。世尊。佛所说甚深微妙无上大乘无量义经。文理真正尊无过上。三世诸佛所共守护。无有众魔群道得入。不为一切邪见生死之所坏败。是故此经乃有如是十种功德不思议力。大饶益无量一切众生。令一切诸菩萨摩诃萨各得无量义三昧。或得百千陀罗尼门。或令得菩萨诸地诸忍。或得缘觉罗汉四道果证。世尊慈愍。快为我等说如是法。令我大获法利。甚为奇特。未曾有也。世尊慈恩实难可报。」
 
这一段文,是大庄严菩萨及八万菩萨,同声赞叹《无量义经》。并感佛恩。
 
「尔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于上空中复雨种种华。天忧钵罗华。钵昙摩华。拘物头华。分陀利华。又雨无数种种天香天衣天璎珞天无价宝。于上空中旋转来下。供养于佛及诸菩萨声闻大众。天厨天钵器。天百味充满盈溢。见色闻香自然饱足。天幢天幡天幰盖。天妙乐具处处安置。作天伎乐歌叹于佛。又复六种震动东方恒河沙等诸佛世界。亦雨天华天香天衣天璎珞天无价宝。天厨天钵器天百味。见色闻香自然饱足。天幢天幡天幰盖天妙乐具。作天伎乐歌叹彼佛及诸菩萨声闻大众。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讲经之初,动地供养;今讲说既毕,复动地供养。同时十方佛国,悉皆动地供养,用表此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佛佛道同也。故曰三世诸佛,所共守护。
 
「尔时佛告大庄严菩萨摩诃萨及八万菩萨摩诃萨言。汝等当于此经应深起敬心如法修行。广化一切勤心流布。常当殷勤昼夜守护。普令众生各获法利。汝等真是大慈大悲。以立神通愿力守护是经勿使疑滞。于当来世必令广行阎浮提。令一切众生使得见闻读诵书写供养。以是之故。亦令汝等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是付嘱流通也,故自此以下,应属流通分。佛以此经付嘱大庄严菩萨及八万菩萨。广化一切众生,勤心流通布敷也。昼夜勤加守护,俾令一切众生,各各皆能获得法利。所谓法利者,此《无量义经》具有十不思议功德力,能使众生断烦恼离生死,得法得果得道。
 
汝等真大慈悲者。佛言,汝等若能如是守护流布此经,便真是大慈大悲。以普度一切众生故。故应立神通愿力守护此经,勿令众生不信,致令此经留滞不能流布。于未来世,当令此经广行于阎浮提。使一切众生,见闻信受,乃至读诵书写供养。因为这种功德之故,亦能令汝等,速成无上菩提。
 
「是时大庄严菩萨摩诃萨。与八万菩萨摩诃萨。即从座起来诣佛所。头面礼足繞百千匝。即前胡跪俱共同声白佛言。世尊。我等快蒙世尊慈愍。为我等说是甚深微妙无上大乘无量义经。敬受佛勅。于如来灭后。当广令流布是经典者。普令一切受持读诵书写供养。唯愿世尊。勿垂忧虑。我等当以愿力。普令一切众生使得见闻读诵书写供养。得是经法威神之力。」
 
大庄严菩萨与八万菩萨,即从座起,来到佛的面前。顶礼佛足,繞佛百千匝。胡跪同声白佛,领佛意旨,流通此经。令一切众生,普能受持读诵书写供养,得此《无量义经》威神功德之力。
 
「尔时佛赞言。善哉善哉。诸善男子。汝等今者真是佛子。大慈大悲深能拔苦救厄者矣。一切众生之良福田。广为一切作大良导。一切众生大依止处。一切众生之大施主。常以法利广施一切。尔时大会皆大欢喜。为佛作礼。受持而去。」
 
佛赞叹大庄严等诸菩萨,善哉善哉,汝等能弘扬是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利益一切众生,今者真是佛子,续佛慧命。汝等真是大慈大悲,拔救一切众生。为一切众生作良佑福田,为一切众生作大良导师,为一切众生作安隐大依止处,是一切众生之大施主,能将佛法利益普施众生,使众生得以见闻信受奉行,因而得法得果得道,离生死,获解脱。
 
此《无量义经》,有不可思议功德,大庄严菩萨等发愿代佛弘宣,所以蒙佛赞叹。
 
于是大会中一切圣众,皆大欢喜。于此《无量义经》,信受奉行。向佛作礼而去。
 
谨申无量义玄旨至此。深感经义甚深,浅智莫测。如有谬解,尚希来贤斧正。
 
佛于说此《无量义经》以后,即接演《妙法莲华经》,故《无量义经》可谓《法华》始唱,而《法华》者可谓《无量义经》之广演也。愿诵《法华》者留意之。

-------------------------------------------------------------------

智谕法师文集专题

智谕法师佛教讲座专集

 
 
 
前五篇文章

隆莲法师:入菩萨行论广解 卷一

隆莲法师:入菩萨行论广解 卷二

隆莲法师:入菩萨行论广解 卷三

隆莲法师:入菩萨行论广解 卷四

隆莲法师:入菩萨行论广解 卷五

 

后五篇文章

智谕法师:无量义经略解 说法品第二

智谕法师:无量义经略解 德行品第一

妙境法师:楞伽经四种禅(讲于法云寺禅学院)

净界法师:降伏其心有二个方法

净界法师:为什么我们经常会去做不该做的事?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