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北宋丞相张商英与九连山观音寺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北宋丞相张商英与九连山观音寺
  距成都市区四十六公里的新津县永兴镇九连山观音寺,原为北宋丞相张商英(1042-1122年)的故宅。张商英号无尽居士、为临济正宗黄龙禅系南岳下十四世兜率从悦真觉禅师(1044-1091)法嗣,研究《华严经》颇有心得。张圆寂后,其家人舍宅为寺。现寺内碑亭尚立有“宋少保张商英故里”古碑。全寺占地五十亩,1956年即被列为四川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商英,字天觉,新津县永兴镇人。生于北宋仁宗赵桢庆历二年(1042)。嘉祐六年(1061)考中进士,授通川郡(今重庆达川市)主簿,后知南川县(今重庆南川市)。神宗赵顼熙宁初年(约1069),重庆地区少数民族叛乱,侵扰连县,张商英向他们晓以大义,诱以官禄,说降其酋归依朝廷。而时任编修三使条例官的章惇受诏经制夔州路(今重庆万县市)少数民族,却肆意羞辱郡县众官吏,众不敢言,关系搞得十分紧张,以致吏部派使者往谕,使者亦惧章惇狂妄,特邀张商英陪同往见。张氏临场发挥,机锋婉转,力驳章惇狂语,谈吐落落大方,举止不卑不亢。章惇叹服,延为上客。回京后即向丞相王安石(1021-1086年)大力推荐。王安石早年任江宁知府时,曾得张商英之兄,时任殿中侍御史的张唐英(1029-1070年)向神宗皇帝大力兴荐,得以于熙宁三年(1070)入朝为相,他此时不忘旧恩,调商英入朝任检正中书礼房,旋擢监察御史。然而,商英虽然倾向变法,却不愿过多地卷入新旧两派政治斗争的漩涡中,加之其性格“负气俶傥”(才华卓异不凡,不肯屈居人下),故在变法与守旧两派的激烈斗争中经常倒楣,浮沉十多年,使监盐、监税、典刑狱等,转徙五、六省。至哲宗赵煦元祐元年(1086),宣仁太后高氏(英宗皇后)听政(因哲宗皇帝年仅十岁,尚未成年),封张商英为开封府推官,他力反更改新法。数年后,哲宗亲政,召商英为右正言左司谏。他直抒已见,认为元祐初年对新法的鄙薄非议确有朋党宗派的过当成份,上疏攻击了已故的司马光(1019-1086)、吕公著(1018-1089年,元祐元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和已致仕退休的文彦博(1006—1097年,元祐元年任平章军国事)等人,并论内侍诸事。而哲宗对元 祐众臣的打击,主要是他当年未能亲政的发泄,以致苏轼(1037-1101年,元祐七年任翰林学士兼侍读)、范祖禹(1041-1098年,元祐七年任翰林学士兼侍读,为吕公著女婿)、孙升、韩川等人亦相继遭遣。元祐六年(1091)张商英出任江西路转运使(漕司),负责催征税赋,出纳钱粮,办理上供及漕运等事务。徽宗赵佶1101年即位后,拜蔡京(1045-1126年)为相。商英与蔡京雅善,得授尚书右丞,后转尚书左丞。但他仍不一边倒,一直保持着自已的政见,同蔡京议政时意见常不合,每第抵其要害。他指责蔡京逢迎巴结讨好徽宗皇帝,禁锢正直官吏士大夫。蔡京怀恨在心,乃指使御史取商英所作《元祐嘉禾颂》、《司马光祭文》,指责他颂扬“元祐更化”,反复无常,欺世盗名。加之商英又参与章惇、安焘之争,结果遭到徽宗贬斥,削知毫州,并被列入元祐党人碑的黑名单之中。蔡京罢相后,他调知鄂州(今湖北武汉市)。蔡京复相,他又是被贬到归州(今湖北秭归)、峡州(今湖北宜昌市)两地安置。大观四年(1110),蔡京再度罢相,徽宗欲升商英为杭州知府,商英晋京禀报之时,徽宗特别“赐对”,让他自由发表意见。张奏不可废弃新法,而应当有所改进,“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徽宗以为通达,改变初衷,拜其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拜相之夜,彗星不现,次日霖雨。徽宗甚为迷信,物赐张商英书“商霖”二字。
  张商英为相时,力劝徽宗节华侈,息土木,抑侥倖(侥幸意为求利不止)。徽宗对他也有几分畏惧,在修葺升平楼时告诫左右:“若遇张丞相经过,立即停工不动,毋使其发现。”商英还改革货币、粮制、废除一些苛捐杂税,发展农商,以薄赋宽民。他主持发行的“交子”,不但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币。他于蔡京之后少变其政,结果遭到蔡京同党的攻击。政和二年(1112),以观文殿大学士知河南府,旋贬到崇信军(今陕西凤翔、宝鸡市地区)节度副使,安置衡州(今湖南衡阳市)。蔡京再次复相后,太学诸生皆辨张商英之冤屈,致蔡京有所惧虑,乃将其官复原职。
  宣和四年(1122)阴历十一月的一个黎明,张商英口占遗表,令子弟书之。并作偈曰:“幻质朝章八十一,沤生沤灭谁人识?撞破虚空归去来,铁牛入海无消息。”俄取枕掷门窗上,声如雷震,众视之,已薨矣,世寿八十一岁。徽宗谥号“少保”,高宗赵构绍兴元年(1131)加赠“太保”,后又赐谥“文忠”。
  张商英年轻时并不信佛,他初涉官场,任通川郡主簿时,一日游僧寺,见藏经梵夹,金字整齐,怫然不悦曰:“吾孔圣之书,不如胡人之教,人所仰重乎!”入夜,坐书房中,研墨吮笔,凭纸长吟。其妻向氏招呼道:“官人,夜深何不睡去?”商英以前意白之:“正作《无佛论》。”向氏应声而言:“既是无佛,何论之有?当须作《有佛论》。”张默思其言颇有道理,遂罢之。后访一同僚,见案上有《维摩诘所说经》,遂取之信手翻阅,当读至“此病非地大,亦不离地大”处,不禁喟然叹曰:“胡人之语,亦能如此耶!”乃问:“此经几卷?”同僚答:“三卷。”乃借归阅次。向氏问他看何书?商英答之。向氏曰:“可熟读此经,然后作《无佛论》”。商英悚然,由是深信佛法。元祐二年(1807),他朝五台山,中夜于秘魔岩见文殊大士现身金色光中。后自太原出巡寿阳,至方山昭化院,此地有唐初华严宗大师李通玄(635-730年)撰写《新华严经论》四十卷的土龛之所在。商英于破屋下得李通玄所著《略释新华严经修行次第决疑论》,如获至宝,展卷疾读,如醍醐灌顶,甘露滋心,疑情顿释,庆快平生!李玄通精研易理,并用易经学说来解释《华严经》,见解独到,于智俨(602-668,华严宗二祖)、法藏(643-7112年,华严宗三祖)一系之外,别树一帜。而张商英于道学也极有根底,曾撰《三才定位图》一卷,《大象星经》一卷,《乾象星经》二卷,《大象列星图》三卷,《无尽居士注素书》一卷,《金箓斋投简仪》一卷,《金箓三洞赞咏仪》三卷,故对李通玄有异代相知之感。他乃与当地父老一起,将昭化院修葺一新,塑李通玄像于其中,是时有圆光现于山南。商英还作碑记一篇,勒之于石,记述其事。
  元祐六年(1019),张商英出任江西路转运使,登庐山,谒东林寺常总照觉禅师(1025-1091年,黄龙慧南弟子)。禅师诘其所见处,与己符合,及印可。后出巡至分宁(今江西修水县),夜至兜率院,与从悦真觉禅师(宝峰克文弟子)语至更深。论及宗门事,禅师曰:“东林(常总照觉)既印可(转)运使,(转)运使于佛祖言教有少疑否?”张答:“疑香岩《独脚颂》、德山《拓钵话》。”禅师曰:“既于此有疑,其余安得无疑耶?只于岩头言末后句,是有耶?是无耶?”张答:“有。”禅师大笑,便归方丈闭却门。商英一夜眠不稳,至五更下床,触翻溺器,乃大彻大悟,猛省前话,遂有颂曰:“鼓寂钟沉拓钵回,岩头一拶语如雷,果然只得三年活,莫是遭他授记来。”径扣方丈门,曰:“某已捉得贼了。”禅师问:“贼在何处?”商英无语。禅师曰:“(转)运使且去,来日相见。”翌日,商英举前颂,禅师曰:“参禅只为命根不断,依语生解。如是之说,公已深悟。然至极细微处,使人不知不觉堕在区宇。”乃作颂证之曰:“等闲行处,步步皆如。虽居声色,宁滞有无。一心靡异,万法非殊。休分体用,莫择精粗。临机不得,应物无拘。是非情尽,凡圣皆除。谁得谁失,何亲何疏?拈头作尾,指实为虚。翻身魔界,转脚邪途。了无顺逆,不犯工夫。”商英十分佩服!遂邀禅师至建昌军(今江西南城县一带),途中一一伺事,有十颂述其事,禅师亦作十颂酬之。
  大观四年(1110),商英寓居荆南(今湖北秭归、宜昌一带)。临济高僧圆悟克勤(1063-1135年,临济正宗杨歧禅系南岳下十四世蕲州五祖法演禅师法嗣)东出夔门,舣舟(停船靠岸)谒之。两人一见如故,辩论《华严经》之要旨及禅门宗趣,通宵未眠。克勤曰:“华严现量境界理事全真,初无假法。所以即一而万,了万为一。万复万,浩然莫穷。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卷舒自在,无碍圆融。此虽极则,终是无风帀帀之波。”商英闻此言,不觉将坐榻移近禅师。克勤又问:“到此与祖师西来意,为同为别?”张答:“同矣。”克勤日:“且得没交涉。”张色为之愠,克勤解释道:“不见云门道,山河大地,无丝毫过患,犹是转句。直得不见一色,始是半提。更须知有向上全提时节。彼德山(宣鉴)、临济(义玄),岂非全提乎?”张乃首肯。
  翌日,克勤又举华严宗“四法界”(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以问商英:“此可说禅乎?”张答:“正好说禅也。”克勤笑曰 :“不然,正是法界量里在,盖法界量未灭。若到事事无碍法界,法界量灭,始好说禅。如何是佛?干屎橛。如何是佛?麻三斤。是故真净(克文)偈曰:事事无碍,如意自在。手把猪头,口说净戒 。趁出YIN坊,未还酒债。十字街头,解开布袋。”商英曰:“美哉之论,岂易得闻乎!固尝疑雪窦大冶炼金之语,今方知渠(他)无摸索处。”克勤尝有颂云:“顶门直下轰霹雳,针出膏肓必死疾。”正与商英之意相契。张深为信服,以师礼待之,并请他出任澧州(今湖南澧县)夹山灵泉院方丈。商英尝评克勤曰:“吾每惧祖道寝微(衰落),今所谓见方袍管夷吾也。”自此,克勤被誉为“僧中管仲”。(管仲,?-前645年,名夷吾。周庄王十二年被齐恒公任为相,主张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执政达四十年,使齐恒公成为“春秋之霸”之首。)
  克勤住持灵泉院期间,应张商英之请,为文评述北宋云门宗高僧雪窦重显(980-1052年)的《颂古集》。阐发其奥旨,为禅门后学指明了方向。灵泉院方丈室自夹山善会禅师(806-881年)开山以来,悬有一匾额、曰:“碧岩”。至圆悟驻锡时,已历二百余年。门人辑录其文,题名为《碧岩录》。
  在中国禅宗史上,《碧岩录》的诞生,标志着禅宗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由讲“公案”,逗“机锋”的《灯录》(如《景德传灯录》)、《语录》(如《古尊宿语录》)阶段,发展到注释“公案”、“机峰”的阶段。因此,《碧岩录》在禅门中声望颇高。这本书和《圆悟心要》一起,被收入日本的《大正藏》,日本佛教界奉为必读经典。
  张商英晚年,尝谓人曰:“吾学佛然后能知儒。”一日,谓大慧宗杲(1089-1163年,圆悟克勤弟子,“看话禅”的创始人)曰:“余阅雪窦(重显)《拈古》,至百丈(怀海,720-814年)参马祖(道一,709-788年)因缘,曰:‘大冶精金,应无变色。’投卷叹曰:‘审如是,岂得有临济今日耶!’遂作一颂曰:‘马祖一喝大雄峰,深入髑髅三日聋,黄檗(希运,?-855年)闻之惊吐舌,江西从此立宗风。’后平禅师致书云:‘去夏读临济宗派,乃知居士得大机大用,且求颂本。’余作颂寄之曰:吐舌耳聋师已晓,搥胸只得哭苍天,盘山会里翻筋斗,到此方知普化颠。诸方往往以余聪明博记,少知余者。师自江西法窟来,心辨优劣,试为老夫言之。”大慧曰:“居士见处,与真净死心合。”商英曰:“何谓也?”大慧举真净(克文,1025-1102年,为从悦真觉之师)颂曰:“客情步步随人转,有人威光不能现,突然一喝双耳聋,哪叱眼开黄蘖面。”又举死心拈曰:“云岩(昙晟,782—841年)要问雪窦,即是大冶精金,应无变色,为何却要三日耳聋?诸人要知么?从前汗马无人识,只要重论盖代功。”商英拊几曰:“不因公语,争见真净死心用处!若非二大老,难显雪窦、马师耳!”
  张商英尝评圆悟克勤之师五祖法演(?--1104年):“应机接物,孤峭径直,不犯刊削。”十分中肯。
  张商英的佛学著作有:与朱弁(1085---1144年,自号观如居士)同撰的《续清凉传》二卷,《金刚经三十二分说》一卷,《法华经合论》四卷,均收入《续藏经》。他还擅长书法,其书体灵动有致。宋都穆《寓意篇》谓:“张商英法颜(真卿,709--785年,善正楷和草书,笔力沉着雄浑),而自运为多。”宋代著名诗僧惠洪觉范(?---1128年)于大观四年(1110)曾受知于张商英,他在《冷斋夜话·跋无尽居士帖》中说:“张天觉好草书,一日得,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其传世真迹有《女夫帖》、《沐川寨纪碑》。
  1996年,笔者曾写过一篇文章《苏轼与禅》。苏东坡与张商英系同时代人,苏比张年长五岁,两人均在十九岁时中进士,两人同为四川人,眉山苏家距新津张家仅仅五十公里,几可相望。而且两人同为临济正宗黄龙派居士(苏为南岳下十三世东林常总照觉禅师法嗣),两人均有多种佛学、道学著作传世。又同在朝中为官,苏官至翰林学士兼侍读、兵部尚书(国防部长)、礼部尚书等要职,张亦官至尚书右丞、尚书左丞、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等要职。苏先反对王安石变法的过激措施,后反对司马光搞“更化”的过头做法,认为王安石的新法“不可尽废”,应当“参用所长”,结果招致新旧两党的夹击。张则先支持王安石变法,后又颂扬司马光“元祐更化”,结果两头不讨好,处境艰难。尽管两人生前都关心民生疾苦,死后亦同赐谥“文忠”,相似之处颇多,但政见不同,彼此亦不来往。不过,苏轼作为北宋文坛领袖,其崇高地位则远非张商英所能及。
  张商英的故乡九莲山观音寺,原是东汉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祖师张道陵(34--156年)创立的二十四个传道据点(二十四治)之一——平盖治所在地,后为邑人祷雨之所。张商英死后,家人舍宅为寺。南宋孝宗赵眘淳熙八年(1181)大兴土木扩建,成殿数十重,蔚为大观!然而,仅仅数十年,就毁于骁勇无比的蒙古铁骑之手,湮没近二百载。直至明英宗朱祁镇天顺六年(1462)始得重建,工程绵延达二十八年之久,到孝宗朱祐樘弘治三年(1490)方竣工,共建殿十二重。此后,清康熙、乾隆、道光年间又屡次培修。咸丰年间(约1855)遭火焚毁,仅存明代毗卢殿和观音殿。同治、光绪年间(1862-1908),再次重建,成殿十重,红墙筒瓦、古柏参天,为远近闻名的十方丛林。1956年被列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9年四川省政府拨专款维修。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寺院受到冲击,但因地处偏僻山区,故损失不大,仅明代塑像、壁画受到污损。魔氛摧伏之后,1979至1980年四川省文化厅又拨专款维修。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开放寺庙。
  毗卢殿建于明英宗天顺六年(1462),至今已有近五百五十年的历史。正龛塑有三身佛,当中一尊是法身佛,即“毗卢遮那佛”,此云遍一切处,表示绝对真理就是佛身;左旁一尊是报身佛,即“卢舍那佛”,此云光明遍照,表示证得绝对真理而自受法乐的智慧是佛身;右旁一尊是应身佛,即“释迦牟尼佛”,此云能仁寂默,表示随缘教化各种不同的众生的佛身。壁画共十二幅,系彩绘释迦牟尼弟子十二圆觉像,绘于明宪宗成化四年(1468)。造型优美,神态端庄,比例匀称,生动传神,线条凝重流畅,色调鲜明和谐。“三身佛龛”之左的壁画依次为:文殊菩萨,普眼菩萨,弥勒菩萨,威德自在菩萨,净诸业障菩萨,圆觉菩萨;之右的壁画依次为:普贤菩萨,金刚藏菩萨,清净慧菩萨,辨音菩萨,普觉菩萨,贤善首菩萨。其中普眼菩萨目光炯炯,观者无论站于何方角度,都感觉其目光如剑直射自己,令人无处逃避,不禁啧啧惊叹古代画师巧夺天工!佛龛背后绘有“香山全堂”佛教故事画。壁画面积共94平方米,菩萨画像均为坐式,高一米八;二十四诸天均高一米五,飞天高90至100厘米。
  毗卢殿所绘菩萨像,体形匀称适度,面庞圆润略显瓜子形,凤目下垂,樱唇微闭,表情细腻逼真,肌肤富有弹性,衣纹颇具质感,呼之欲出!上身着短袖天衣,袒胸露肘,璎珞杂饰;下着长裙,褶纹飘逸,色彩斑谰,极有风韵!其画法采用我国传统的工笔重彩,以石青、石绿、朱砂、珠粉填色,描金生漆色勒。绘菩萨像是采用“铁线描”技法,线条明快,色彩典雅柔和,不仅画出了菩萨丰润细腻的肌肤,也表现出菩萨的温和慈祥。绘诸天像则采用“蓝叶描”和“铁线描”交替的技法,以夸张多变的造型,绘出了他们性格各异,护持佛法的神态。每幅画的背衬云彩以及菩萨龛上的图案都错落有致,可见明代画师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尤其是“三身佛龛”之左的之殊菩萨像,口如樱桃,眼似秋泓,眉若卧蚕,肤如冰雪,手似玉笋结跏趺坐,双手合十,喃喃若语,仪态端庄大方,令人感到说不尽的温馨慈祥。不但画出了文殊菩萨身披璎珞的洁白丝纱质惑,而且连薄纱上的雪花图案也描绘得笔笔精到,有如绣织,飘若浮云。难怪我国近现代美术大师均称赞九连山观音寺的明代壁画不仅是西南地区古代壁画的佼佼者,而且其艺术水平可与敦煌、永乐宫壁画相媲美。
  所谓“二十四诸天”,源自《金光明经》。自从隋代智顗大师(538-597年)依据《金光明经·功德天品》制定《金光明三昧忏法》,为天台宗四种三昧法之一。后代依之又简略成《斋天科仪》,为寺院中祭天的仪轨,因而依据《金光明经·鬼神品》等所说选定了二十位天神。所谓“天”,为神之异名,隋末唐初三论宗大师吉藏(549--623年)在其所著《金光明经疏》中说:“外国呼神亦名为‘天’。”到了明代,有人又增加了四位天神,凑成“二十四诸天”,但其中后三位却是道家之神。诸天像一般都供奉在大雄宝殿东西两壁间,其次第如下:(1)大功德天,(2)大辩才天,(3)大梵天王,(4)帝释尊天,(5)东方持国天王,(6)南方增长天王,(7)西方广目天王,(8)北方多闻天王,(9)日宫天子,(10)月宫天子,(11)金刚密迹力士(12)摩醯首罗天,(13)散脂大将,(14)韦驮天神,(15)坚牢地神,(16)菩提树神,(17) 鬼子母神,(18)摩利支天,(19)娑羯罗龙王,(20)阎魔罗王(以上为佛教护法神),(21)紧那罗王(天龙八部之一,一种似人而头上有一角的歌神,男善歌,女善舞),(22)紫微大帝,(23)东岳大帝,(24)雷神。
  观音殿建于明宪宗成化元年至十八年(1465—1482),为单檐歇山式,雕梁画栋。正中石砌台基上塑有乘独角兽的观音像,两边为结跏趺坐于莲台上的文殊、普贤像,各高五米,头戴宝冠,慈眉善目,仪态端庄,造型丰腴健美,衣褶流畅自然,比例匀称适度。背屏塑有佛光,丹鹤棲枝,灵禽翱翔,瑞兽奔驰,奇花异卉竟相绽放,图像色彩鲜艳夺目。两侧木龛栏内塑有四十六尊罗汉,其造型或托腮沉思,或嬉笑颜开,或仙风道骨,或合掌参禅,或慈祥和善,或文静端庄,或勇武骠悍,或憨厚滑稽,或狡黠老练……,高矮胖瘦皆有,老幼美丑毕现,神态表情富于变化,姿态动作各不相同,像高均为一米九。在这些大罗汉背后的两厢墙壁上,还塑有千姿百态的五百个着金装的小罗汉。个个栩栩如生,置身于白云青松之下,亭台楼榭之中,嶙峋峭壁之旁……。他们赏清风明月,听天籁佳音,觅高山流水,满腹经纶,弹琴对弈,操蛇负剑,面壁入定……。这正如殿门一联云:
  “佛法度三千,心愿俱坚超苦海;
  尊名称五百,形容难判共慈航。”
  殿内柱上,刻有二十四个天真稚纯的飞童,眉清目秀,神采飞扬。还有三座镂空石香炉,上面五重叠刻着各种神像和云纹卷草,为明武宗正德二年(1507)所造。三大士龛后壁塑有手持杨枝净瓶,伫立在一现首露尾的,鳌头上的观音菩萨像,高2.48米,身披白纱,衣袖飘拂,美目流盼,若悲若悯。奔腾在鳌头四周的南海波涛,气势磅礴。两旁为五台山、峨眉山全景壁塑,中为普陀胜景。其楼台亭榭,殿宇庙堂,山水鸟兽,历历在目,刻画细腻。1983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雕刻艺术家、美学家王朝闻先生(1909—1996年)来游,见到这尊南海观音塑像时,不禁失声叹道:“东方维纳斯!”并评价道:“如此精湛的塑艺及壮观的规模,在国内至今尚存的明代壁画和雕塑文物中,堪称第一流作品。”
  清末民初,曾有外国传教士欲用重金收买观音寺方丈,将此壁画、雕塑盗买窃走,遭到方丈的严辞拒绝,加之僧侣及各界人士的大力护持,这些珍贵的明代文物才得以保存至今。
  观音寺地处九莲山环抱之中,九座山峰犹如九朵莲花,拱卫着这座雕甍飞檐、巍峨壮观的古刹。北临大江,为一古渡,艄公驾着木船,往来于波光潋滟之中,接送行人。登上山顶,但见碧水青山,绿畴万顷,阡陌纵横,竹木茂盛,林涛阵阵,鸟语声声,山花夹道,香气袭人,好一派古意苍茫的山水田园风光,堪称读书佳境,令人徘徊不忍去。

 
 
 
前五篇文章

夏日午后读禅诗

苏轼诗禅合一论对惠洪“文字禅”的影响

“皇帝菩萨戒弟子”开创了“贞观之治”

禅定、虚静、妙悟

达摩禅法与中国禅宗

 

后五篇文章

隆兴寺所供主尊千手观音何以成为隆兴寺所供主尊

禅观教学的“传统”与“现代”

感悟无相禅师

论玄奘在成都大慈寺受戒

玄奘在成都大慈寺受戒考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