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清初曹洞宗丹霞法系初探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清初韶州丹霞山别传寺,由曹洞宗第三十四代传人函昰天然和尚的法徒今释澹归在康熙元年开山创寺,天然于康熙五年入院开法,是清初曹洞宗在岭南的重要道场。
  作为丹霞第一世的天然和尚,是明末清初岭南著名的高僧道独宗宝的首座弟子,道独则是江西博山禅师元来无异的首徒,而元来又是江西“曹洞中兴第一人”寿昌寺慧经无明和尚的首座弟子。可知丹霞别传寺之法系,是由曹洞宗江西寿昌支中博山一系再传岭南华首一脉。
  道独和尚返岭南传法,首住罗浮山华首台寺,以天然和尚为首座,这华首一脉先后创建或主法的寺庙有黄华寺、海云寺、海幢寺、芥庵、别传寺、无著庵等。连同元来无异另一弟子道丘栖壑所传鼎湖一脉主法的庆云寺、新会玉台寺、宝安广慧寺、南海宝象林等,如雨后春笋,形成了清初岭南曹洞宗中兴的蓬勃局面。
  曹洞宗博山系由元来无异和尚制定了世代递传的法号偈语:“元道弘传一,忞光照普遍,祖师隆法印,永傅寿昌宗。”道丘所传鼎湖法系,即依此偈,由道丘而弘赞、而传源、而一机……直传至今。
  而华首一脉则由道独另制偈语:“道函今古传心法,默契相应达本宗,森罗敷演谈妙谛,祖印亲承永绍隆。”函昰天然是曹洞宗第三十四代传人,作为丹霞第一世,之后在丹霞至少传过今、古、传、心、法五世,至乾隆间澹归和尚文字狱案发,天然一系僧人被逐离丹霞而截止。由康熙五年(1666年)开法至乾隆四十年(1775年)离开,曹洞宗华首一脉在丹霞传法的时间为109年。
  下面分述这段期间各任主持的简况:
  一、函昰
  函昰(1608一1685年)字丽中,号天然,世称天然和尚,为丹霞第一世,曹洞宗第三十四世。道独宗宝和尚法嗣,博山无异元来长孙。天然和尚一生收徒甚众,传法弟子为著名之“十今”:今无、今肌、今摩、今释、今壁、今辩、今??[卄/(蠅-虫)]、今遇、今但、今摄。
  天然和尚番禺慕德里司迼迳村人,俗姓曾,名起莘。生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崇祯十三年往庐山归宗寺礼道独和尚祝发受具,次年随道独还粵,住罗浮华首台寺为首座。先后住番禺隆兴寺(后改名海云)、庐山归宗寺、栖贤寺、东莞芥庵、广州海幢寺、罗浮华首台诸刹。
  康熙五年,经过今释澹归和尚数载辛劳筹建,别传寺大体落成。文士周起岐为作《新建丹霞别传寺记》,并勒石于丹霞山中紫玉台。南雄太守陆世楷捐俸修建山门,澹归和尚作《丹霞山新山门记》。又作《请雷峰天然老人住丹霞启》恭请本师至别传寺主院开法。孟冬,韶州府通判杨耀先铸造千斤乌金幽冥钟一座,舍人丹霞山别传寺。此钟至今完好,仍存寺中。
  天然和尚接受澹归之请至丹霞山,游览山中诸胜,成十二律,名《丹霞诗》。腊月初四日,天然入院,是日开堂说法,为丹霞别传寺开法祖师。
  康熙六年元旦,天然与诸弟子游丹霞山下之锦江,作《元旦与诸衲泛舟江上》诗。
  七月,弟子今賏庐山栖贤寺所出舍利子30粒献奉本师,天然乃卜地于丹霞主峰海螺岩上建舍利塔,并撰写《丹霞舍利塔铭》。该塔八年后方竣工。
  八月上旬,天然与弟子游览丹霞山,并作《中秋前五日与诸衲宿片鳞岩》诗。
  八月,居士张宝潭等将南雄房产赠别传寺作下院,名龙护园,太守陆世楷捐俸重修。康熙七年元旦,天然和尚付今释澹归、今壁仞千大法,分别为第四、第五法嗣。此前,天然已传今无、今朋、今摩大法,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法嗣。
  正月,原住僧悉怛哆将韶州府城外之会龙庵贈予别传寺作下院。
  解夏,天然以大法付今辩,为第六法嗣。
  八月,今无遵天然和尚嘱,撰《丹霞天老和尚古诗序》。
  秋,天然在丹霞撰《首楞严直指》十卷,三月而成。
  十月十四日,天然六十一岁生辰,作《六十一诗》十四首。今无赴丹霞奉诗祝寿,今释作《解连环》词以贺。
  是年,福州士绅请天然往主长庆寺法席,天然却谢;冬,令今賏代往。时下院龙护园修建落成。
  是年,天然手书《法华经》七卷,并撰《书后》。
  康熙八年元旦,天然和尚举澹归为别传寺西堂。
  春,作《丹霞山居》十二首。
  別传寺韦驮殿落成,澹归作《丹霞新建韦驮殿碑记》。
  康熙九年,刊印天然和尚之《丹霞语录》,函修、陆世楷为作序。又刻天然所撰《楞伽心印》四卷。
  是年为诗人陆圻受具为僧,法名今竟,字与安。使掌书记,并赠以诗。重建韶城外会龙庵下院。
  康熙十年,春,天然与弟子游丹霞,有《初春与诸衲游黄沙坑》诗。
  四月,别传寺华藏庄严阁落成,澹归有《华藏庄严阁记》。
  僧自恣日,天然和尚授今??[卄/(蠅-虫)]角子大法,为第七法嗣。
  九月,建成地藏殿,澹归撰《丹霞地藏殿记》。
  冬,天然和尚受归宗寺请赴庐山,诸弟子极力挽留,天然卒行,于十一月十一日退院。
  离丹霞后,天然往来归宗、栖贤、净成、海云诸刹,其间付大法予今遇、今但、今摄,分别为第八、第九、第十法嗣。至康熙二十四年(1 685年)八月二十七日于海云寺丈室瞎堂圆寂。
  次年四月,诸弟子为和尚建全身塔于丹霞佛日山西坡。汤来贺有《天然和尚塔志铭》,今辩撰《行状》。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天然和尚第九法嗣今但迁本师全身塔往罗浮山麓梅花之庄。
  天然和尚一生著述甚多,主要有:《楞伽心印》、《首楞严直指》、《金刚正法眼》、《般若心经论》、《天然昰禅师语录》、各刹《语录》、《瞎堂诗集》等。
  二、今释
  今释澹归和尚(1614一1680年),丹霞第二世,曹洞宗第三十五世,函昰天然和尚第四法嗣。
  今释澹归和尚浙江仁和人,俗姓金,名堡,字道隐。生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崇祯进士,历官临清知州,清吏司员外郎、礼科给事中。乃南明诤臣。永历四年(清顺治七年,1650年)三十七岁时于桂林茅坪草庵祝发为僧,法名性因。两年后往番禺雷峰山海云寺参天然和尚受具足戒,法名今释,字澹归,以字行。
  顺治十八年,前明遗民李充茂以仁化丹霞山施予澹归作道场。康熙元年三月,澹归初人丹霞开山建寺,有诗志喜。此后数年,澹归穿州过府,广结善缘,胼手胝足,运水搬柴,创建别传寺,实为丹霞开山之相。澹归并陆续撰文以记人事,计有《丹霞营建图略记》、《丹山新建山门记》、《丹霞大悲阁记》、《兜率阁记》、《准提阁记》等。
  至康熙五年,别传寺规模初具,澹归撰《请雷峰天然老人住丹霞启》,恭请本师天然和尚赴丹霞主院开法。当年腊月四日,天然在丹霞入院,随即上堂说法,为别传寺之开法祖师。成鹫和尚在《舵石翁传》中记述了澹归与其本师的一段因缘:(澹归)“已而病作,垂危,天然亲至榻前,握手与诀曰:‘汝前所得,到此用不著,只恁么去,许尔再来。’闻语病中返照,大生惭愤,正观万念俱息,忽冷汗交流,碍膺之物与病俱失。从此入室师资契合,顿忘前所得者。天然乃印可。”1
  康熙六年秋,以今賏所献舍利子于丹霞山海螺岩建造舍利塔,八年乃成。
  康熙七年元旦,澹归接天然和尚大法,为第四法嗣,次年元旦,天然复举澹归为别传寺西堂。
  康熙十年冬,天然和尚从丹霞退院赴庐山归宗,澹归等极力挽留,不果。丹霞法席遂虚。
  康熙十一年春,别传寺将舍利子函封入藏海螺岩之舍利塔,澹归撰《舍利藏中石记》;秋,普同塔落成,澹归有《丹霞普同塔碑记》。
  康熙十三年春,澹归在庐山归宗寺谒天然后返丹霞,三月一日入院并开堂说法。《丹霞山志.卷五宗旨》刊载澹归在别传寺说法语录九則。冬,舍利塔正式落成,历时八载。澹归撰《丹霞舍利塔碑记》。
  康熙十五年,诸护法出资刊印澹归之《徧行堂集》,今无为作《徧行堂集序》。
  康熙十六年,澹归遵嘱为天然之《首楞严直指》作序,并与今辩校阅发写,谋付剞劂。
  是年,澹归和尚决意退院,请法弟今辩为首座,今辩坚辞。澹归于11月离丹霞赴南韶,合寺僧众奉澹归之命请今辩和尚开堂说法。
  康熙十七年春,澹归上书天然和尚,决意出岭,以丹霞一席托之今辩“今释老矣,食少事繁,加以多病,断不可久。乐说(今辩)解行相应,终当以此席累之。”2四月十二日,澹归正式从丹霞退院。
  是年六月,澹归度岭请藏,次年四月遣人将请得藏经奉回丹霞。
  康熙十九年八月九日澹归和尚寂于浙江平湖。侍者遵嘱荼毗,后奉骨灰归栖贤,再返丹霞,建塔子海螺岩。徐乾学为撰《丹霞澹归释禅师塔铭》,今辩作《行状》。
  澹归和尚是明清之交的诤臣、名僧,著作极富,至今传世者有《徧行堂集》四十九卷、《徧行堂续集》十六卷、《岭海焚余》三卷、《丹霞日记》一册等,另有《临青来去集》、《行都秦议》、《粵中疏草》、《梧州诗》、《梦碟庵诗》、《丹霞初集》、丹霞二集》等,皆失传。
  三、今辩
  今辩乐说和尚(1638-1697年)丹霞第二世,曹洞宗第三十五世,函昰天然和尚第六法嗣。
  今辩和尚番禺人,俗姓麦,名贞父。幼聪敏,读十行并下。生逢乱世,年十九赴雷峰海云寺拜天然和尚剃发受具,为求法废寝忘食,在栖贤、丹霞充直岁十余年。
  康熙七年七月十五日解夏,天然和尚在丹霞别传寺传今辩大法,为第六法嗣。今辩时年三十一岁。
  至康熙十六年,担任丹霞别传寺住持不足四年的今释澹归和尚决意退院,越岭请藏,欲委今辩和尚继席丹霞,今辩坚辞不允。今释有《上本师天然昰和尚札》云:“前屈乐说为首座,力劝不从,盖其意不忍竟离和尚,亦恐被丹霞法席粘住耳。不忍离和尚是其孝,恐法席粘住是其高,皆美德也。岂敢强夺其志。然丹霞一坐具地,遂为凶衰不祥之物,亦可怜矣。”3该年十一月,今释和尚离丹霞往南韶。《丹霞山志.卷五》载:“康熙丁巳(十六年)腊月二十八日,本山头首诸职前住持滬和尚命,从教授寮请(今辩和尚)继法席。”今辩无奈,只好在两日后即康熙十七年元旦在别传寺上堂开法。乌在韶阳的今释和尚闻此赋诗,题为《喜闻乐说辩弟受大众请继席丹霞》,4至四月十二日,今释和尚方才正式退院,随后准备出岭请藏。
  今辩和尚虽勉摄院事,仍怀退意,欲请天然老和尚再主丹霞。今释劝勉曰:“今释决无再入方丈之理,则此道场之成坏,与大众之升坠,皆吾弟之责。……此今释所为洒泪刻心,为吾弟老实申明者也。”5天然和尚亦赋《勉乐说还丹霞》诗6。于是今辩和尚至康熙十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终于正式入院主法。
  《丹霞山志.卷六人物》中《乐说禅师传》记述云:“师负性圆通,乐与为善。”“参方白足翕然从之,刹中诸所未备,以次修复,而大雄宝殿,重建一新,咸以为天和尚克家之子云。”
  今辩和尚十分重视佛门有关资料的收集、保存、整理及出版。康熙十六年,今释为天然和尚所著《首楞严直指》作序,今辩为校阅全文并撰《缘起》。今释圆寂前遗书今辩交待后事:“石鑑(今賏)兄集已为编,值病未能再阅,今令善孝赍归,幸吾弟法眼更一确定也。《徧行堂续集》稿并往,料无付梓者,庶几藏之名山耳。”今辩不负所托,把法兄今賏的遗集重新校阅,刊刻出版,是为《直林堂集》。并将今释的遗稿整理编校,筹资刻印,在今释逝世五年后,《徧行堂续集》面世。
  康熙二十年,天然和尚的第一法嗣今无示寂,今辩把大师兄历年说法语录重新整理,刻印出书,名为《海幢阿字无禅师语录》。
  康熙二十四年八月,天然和尚在番禺海云寺圆寂,今辩和尚为先师撰写《行状》,该文并刻碑藏于天然和尚塔墓之中。今辩并将天然和尚在海云、别传、光孝诸刹说法的《语录》汇聚整理,编成《天然昰禅师语录》传之后世。
  次年九月十九日,今辩和尚从丹霞别传寺退院,随后南下广州,井主海云、海幢两寺法席。
  康熙三十年,今辩和尚亲自护送曹洞宗毕首一系三代高僧的经解语录往嘉兴楞严寺入藏,其中有道独和尚的《长庆宗宝独禅师语录》,函昰和尚的《首楞严直指》、《楞伽心印》、《天然函昰禅师语录》,函可和尚的《剩人和尚语录》,今无和尚的《海幢阿字无禅师语录》,今释和尚的《丹霞澹归释禅师语录》等,洋洋大观,显示出岭南曹洞宗中兴时的蓬勃气象。
  康熙三十一年,今辩应闽中请前往主法长庆寺。
  康熙三十六年元月初八日,今辩和尚在长庆示寂,建塔于慧楞弹师塔墓之侧。
  今辩为整理、出版本师及法兄们的著作耗费了很多时间及精力,自身的作品留传很少。《菩萨戒经注疏》、《四会语录》至今未见,传世者惟《丹霞山志.卷五宗旨》所载说法语录七则而已。
  今辩和尚寂后,丹霞山别传寺在主山腳下之别峰顶上修建了今辩和尚衣钵塔。至今犹存,可惜残破不堪,亟待修整。
  四、今遇
  今遇泽萌和尚(1628一1701年),丹霞第二世,曹洞宗三十五世,函昰天然和尚第八法嗣。
  今遇和尚松江华亭县人,俗姓孙,顺治三年十九岁时出家,礼洞下三宜和尚受具,发足参方,往来天童之门,洞彻玄要。康熙十一年入庐山谒归宗寺函昰天然和尚,一见契合,遂于寺岩壑深邃之处结茅而居,旦夕入室,针芥相投。数年后,今遇往雷峰海云寺,天然和尚作《喜泽萌来自开先(寺)……》诗,有句云:“渐看人事多疑信,却有吾侪自远从。”随后授以大法,今遇遂成天然[尚第八法嗣。不久,今遇往罗浮山王法华首台寺,天然和尚以诗句“鈯斧承先匠,雄风仰后贤”勉之。8
  康熙二十五年十一月初一日,已于九月退院的前住持今辩乐说和尚率领别传寺两序大众,迎请今遇和尚入院主法丹霞,今遇即于当日升座说法。
  在今遇和尚主院期间,成鹫和尚数度寓居丹霞,耽情山水,流连不舍,并曾接受今遇的委托,着手准备修撰《丹霞山志》,虽未成书,但今遇的后任今亳和尚住院时出版的《丹霞山志》,所据的资料想必有成鹫收集整理的功劳。另外,成鹫还为别传寺写过许多有关的文章,如《丹霞山记》、《丹霞山代坡记》、《舍利塔记》、《普同塔志铭》、《舵石翁传》等,俱见《咸陟堂集》,大多收入《丹霞山志》之中。
  至康熙三十五年五月,今遇和尚退院,随后赴庐山住持栖贤寺。
  康熙三十八年,今遇和尚以栖贤寺住持的身份与别传寺住持今??[卄/(蠅-虫)]和尚一起参与了《丹霞山志》的修撰出版。《山志》的《卷五.宗旨》刊载了今遇和尚在别传寺说法的语录六则。
  康熙四十年腊月三十日,今遇泽萌和尚在番禺海云寺圆寂,嗣法弟子、丹霞别传寺首座和尚古梵圆音为本师撰写行状,并请成鹫和尚撰写《泽萌遇禅师传》。后建塔于丹霞山东麓之张天窝,至今塔墓犹存。
  五、今??[卄/(蠅-虫)]
  今??[卄/(蠅-虫)]角子和尚(?—1710年),丹霞第二世,曹洞宗第三十五世,函昰天然和尚第七法嗣。
  今??[卄/(蠅-虫)]角子和尚新会人,俗姓黄,幼年随父(今如,字真佛)出家,九岁成僧,年十三,礼天然和尚为师,不数年遂悟大乘。康熙十年僧自恣日今??[卄/(蠅-虫)]接函是天然和尚大法,成为天然的第七法嗣。
  康熙十七年,庐山栖贤寺住持今賏和尚圆寂,由今??[卄/(蠅-虫)]继主法席。
  康熙三十五年五月,丹霞别传寺今遇泽萌和尚退院。合寺大众及仁阳护法士绅公请今??[卄/(蠅-虫)]和尚主法丹霞,而今遇和尚亦愿往庐山住持栖贤,于是今??[卄/(蠅-虫)]接受邀请,从栖贤寺返回丹霞山,于康熙三十七年二月十五日入院。
  当年岁末,仁化县知县陈世英开始修纂《丹霞山志》,聘请文士陶煊、刘授易等编撰,作为丹霞山主,今??[卄/(蠅-虫)]和尚提供了大量原始资料,并参与了该志的编订和校勘。书中卷五《宗旨》收录了今??[卄/(蠅-虫)]在别传寺的说法语录十三则及偈颂九首。次年冬,广东学政臧兴相、学者潘耒都为此志写了序。康熙三十九年,广东布政使鲁超亦为撰序,首版《丹霞山志》当于是年出书。
  康熙四十年七月,今??[卄/(蠅-虫)]角子和尚在任上圆寂,有嗣法弟子古奘愿来。后建塔于丹霞山雪岩东麓之狮子峰。
  六、古梵
  古梵圆音和尚(?-1710年),丹霞第三世,曹洞宗第三十六世,今遇泽萌和尚法嗣。
  据冼玉清《广东释道著述考》引清释成鹫《咸陟堂二集.文》卷一《(丹霞语录)序》中云,古梵“从洞下泽萌遇公弃[髟/采],圆具戒于丹霞,受记蓟于匡庐,为雷峰之长孙,泽会之嫡嗣。”“名播诸方,两坐大刹,作狮子吼,牛鬼蛇神胆破脑裂,莫之敢撄。”9
  古梵和尚于康熙四十四年八月入院主法丹霞,前任今??[卄/(蠅-虫)]角子和尚早于康熙四十年七月示寂,相隔超过四年,其间情况未见记载,只知康熙四十二年别传寺重修普同塔,由监寺豁大师主其事,请海幢寺住持古云和尚撰写塔志铭。古梵有《圆音语录》传世,当是他在别传寺说法的语录。古梵与当时的遗民诗何绛、岑徵等多有交往,岑徵著《选选楼诗》,古梵为其写序。
  康熙四十九年二月,古梵在任上圆寂。后建塔于丹霞山东麓张天窝,与其本师今遇泽萌和尚之塔墓相邻。
  七、古奘
  古奘愿来和尚,丹霞第第三世,曹洞宗第三十六世,今??[卄/(蠅-虫)]角子和尚法嗣。
  古奘是新会古冈人,俗姓汤,三藩之乱吋全家被杀,尚在襁褓中的古奘被僧人拾去抚养,长大参今??[卄/(蠅-虫)]角子和尚为师,曾住海云寺、海幢寺。早年便与僧成鹫交好,吋有诗文往还,古奘前往高凉、海南时,成鹫有《送丹霞愿来首座南游诗序》。
  康熙四十九年二月,住持僧古梵圆音于任上圆寂。当年八月,古奘和尚入院主法,直至雍正四年二月退院,古奘任住持时间长达十六年。
  卸任后,古奘和尚曾住福建长庆、庐山栖贤等寺庙。
  后来,别传寺要重刊寺志,当时的住持古如密因和尚请古奘一起对旧志进行删订增补,并于雍正十一嗣中秋刊印了新版的《丹霞山志》。该版《丹霞山志》有一本幸而保存至今,珍藏于上海图书馆。
  乾隆十三年二月,别传寺在丹霞山宝珠峰东坡修建了古奘愿来和尚的塔墓。由于长期的风雨侵蚀,塔碑上的刻字大都漫漶不清,但由于上方石檐的遮护,塔碑上部“重兴丹霞”四个字保留尚好,可见当时对古奘和尚的贡献评价甚高。另由塔碑右上方一行小字“皇清乾隆十三年二月”,可推测古奘和尚圆寂的时间当在乾隆十二年或十三年初。
  古奘和尚工诗,著有《虚堂诗集》、《蠹余集》传世。清人凌扬藻选编《岭海诗抄》、清释愿光编辑《法性禅院唱和诗》都选刊了古奘的诗作。凌扬藻并高度评价古奘的写作技巧,喻为“酿花成蜜手”。
  八、今但
  今但尘异和尚(?—1732年),丹霞第二世,曹洞宗第三十五世,函昰天然和尚第九法嗣。
  今但少年出家,礼函昰为师,掩关于罗浮华
  首台寺,函昰作《送尘异掩关》诗有句云:“祖德于今坠,天龙舍汝谁。”对今但寄予很高的期望。
  康熙十六年,今但在番禺雷峰山海云寺接法,成为函昰天然的第九法嗣。今但主法华首台达数十年之久,他博学工诗,声播南粵,许多学者名流接踵前往罗浮山探访,如“岭南三大家”的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以及潘耒、顾嗣立、杨应琚等都与今但有诗文交往。
  康熙五十三年,今但将本师天然和尚的全身塔从丹霞山迁往罗浮山梅花之庄。当时别传寺的住持古奘和尚奉天然和尚的衣钵重葬,并刻碑记事。
  雍正四年二月,古奘和尚退院。雍正六年正月,今但和尚接任丹霞山别传寺住持,此时他已七十多岁了。
  至雍正十年十一月初一日,年逾八十的今但和尚退院,随于当月二十六日圆寂。其嗣法弟了古如密因和尚为建塔于罗浮山华首台之西溪,与道独和尚塔相近。至今塔墓犹在。
  今但著作传世甚少,《罗浮名峰图说》已失传,仅剩偈一、诗数首而已。
  九、古如
  古如密因和尚,丹霞第三世,曹洞宗第三十六世,是今但尘异和尚法嗣。
  雍正十年十一月初一日,年逾八旬的今但和尚退院,随于当月圆寂。法嗣古如密因继任别作寺住持。次年秋,由前丹霞住持古奘愿来和尚册订、古如密因和尚增补的新版《丹霞山志》出书另外古如还有《丹霞语录》传世,当是他主院丹霞时说法的记录。可惜这两种书都因受澹归和尚文字狱的牵连而遭禁毁,《丹霞语录》失传,《丹霞山志》亦只剩孤本。
  乾隆元年,古如密因和尚应邀至潮州开元寺主院,当于此前退院离丹霞,具体年月未详。古如是开元寺建立曹洞宗传法制度的第一任住持是开元寺的中兴之相,多所建树。乾隆十四年,古如退席返回罗浮华首,寂后与师长辈道独、今但等俱建塔墓于华首台。十、传庐
  传庐继祖和尚,丹霞第四世,曹洞宗第三十七世。
  雍正十一年(1733年)仲秋古如密因和尚任上,别传寺刊刻增订本《丹霞山志》,当时身任维那的传庐继祖也参加了《山志》的编校王作。
  传庐和尚住持丹霞别传寺的时间,在乾隆元年至乾隆十九年这段时期内,准确的起迄时间不详。
  如今丹霞佛日峰山坡上的天然和尚衣钵塔,碑文称是与丹霞第四世继祖庐和尚及丹霞第五世太虚包和尚合葬,而传庐和尚何时入寂,何时入塔,俱待考。
  十一、心包
  心包太虚和尚,丹霞第五世,曹洞宗第三十八世。
  乾隆十九年六月,别传寺新铸大铁钟落成。据大钟铭文,铸钟者为“传曹洞三十八世、弘法沙门太虚。”该钟至今犹存别传寺。
  另据清光绪间程氏《丹霞山志》抄本所增补的史料,有别传寺僧人法轮为求法焚躯之事:乾隆十九年七月十四晚,法轮在寺中积薪自焚,住持太虚和尚正“于雪岩坐次,见伊(法轮)披衣跪拜,和尚惊云:‘常转(法轮号)去世矣!’即忙下山至火次为伊指路。”10
  可知太虚主院是在乾隆十九年前后。
  太虚和尚圆寂之后,与丹霞第四世继祖和尚合葬于祖师天然和尚衣冠。
  十二、法基
  法基和尚,字号未详,丹霞第六世,曹洞宗第三十九世。
  法基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前后担任别传寺住持。
  乾隆三十一年六月,韶州府知府发出公文,称“奉旨严禁侵牟(别传)寺产”。当时的住持法基、监寺法显、副寺雷音、圣光将此文告刻碑山门外壁,至今犹存。
  九年之后,澹归和尚文字狱案发,澹归著作悉数焚书毁版,塔墓被椎碑扬灰,天然一系僧人被驱赶下山。当时寺中住持是否法基,未能确定。
  从乾隆元年至乾隆四十年,可以确定的别传寺住持有三位:传庐继祖和尚,主院时间在乾隆元年(1736年)至乾隆十九年(1754年)之间;心包太虚和尚,乾隆十九年前后在院法基和尚,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前后主院,时间不会超过乾隆四十年(1775年)十二月。其间还有没有其他和尚曾主丹霞法席,至今未能考定。
  从丹霞第一祖天然和尚于康熙五年(1666年)住院开法,至乾隆四十年(1775年)该系僧人被逐离丹霞,其间共109年。曹洞宗住丹霞别传寺一脉遂告一段落。
  由上述可知,别传寺虽僻处粵北深山,却是华首法脉最重要的道场之一。除了开法祖师是天然和尚之外,他的传法弟子今释、今辩,今遇、今??[卄/(蠅-虫)]、今但五位高僧先后主持别传寺,可见华首一系对此寺的重视。因之,別传寺的文化底蕴也可说是非常深厚的,虽经禁毁而却能保存至今的该寺历届住持的经解语录、诗文著作以及《丹霞山志》,充分表现出当时华首一脉僧人在佛学及诗文方面高深的造诣,实为岭南佛门珍贵的文史资料。而清初才创建的别传寺亦因之方得与曲江南华、乳源云门这些千年古刹一起成为鼎足而三的粵北名寺。
  注释:
  1.见成鹫《咸陟堂文集》卷六《舵石翁传》,清道光二十五年重刊本。
  2.今释《徧行堂续集》卷十《上本师天然帛和尚》,香港佛教志莲图书馆印,1989年。
  3。今释《徧行堂续集》卷十文部尺牍,香港佛教志莲图书馆印,1989年。
  4.今释《徧行堂续集》卷十三诗部五古、七古;香港佛教志莲图书馆印,1989年。
  5.今释残徧行堂续集》卷十《与丹霞乐说辩和尚》,香港佛教志莲图书馆印,1989年。
  6.函昰《瞎堂诗集》卷十四,清刊本。
  7.今释((徧行堂续集》卷十《与丹霞乐说辩和尚》,香港佛教志莲图书馆印,1989年。
  8.函昰《瞎堂诗集》卷八,清刊本。
  9.冼玉清《冼玉清文集》P.645,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年。
  10.陈世英修《丹霞山志》P.182,中华书局,2003年。

 
 
 
前五篇文章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叫人障碍往生,六道沉沦!

谈情说爱,大慈大悲

玄奘法师与天津大悲禅院的千古因缘

禅者的风采

基于《杂阿含经》的原始佛教思想简论

 

后五篇文章

清初丹霞山别传禅寺法系表

密宗秘法分类

别传禅寺文脉论学

诗僧义林明景禅师

黔城龙标山普明禅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