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净土宗,大家都知道是三根普被、圣凡齐收的,是叫人通过念佛而求生西方的。然而,却有很多人由于对净土法门没有深入的研修,因而产生了很多疑惑,所以有些人就讥此为愚夫愚妇之教,甚至有些人对某些净业行人的“一心念佛、志求西方”的行为很不理解,认为他们是消极厌世者。还有一部分人虽然信愿求生净土,但因其方法不对,认识不够,而导致心常散乱,不能专心念佛,乃至口里虽在念佛,实际上,却做着许多不相干的事,自己也觉得很不相应,等等。对于以上这些,我们不能责怪他们,不能总是说“没有善根”,更不能说那些对净土法门不能信仰者、听到佛号反生疑谤者,是“从三恶道中来”等等。我们不能责怪他们,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怎样才能令大家都能深信发愿、志求西方,而又能使现时代所提倡之人间佛教、启迪智慧、净化人生的精神得到发扬呢?这里,笔者提出“持名念佛法门与相关问题之研究”这个专题来与大家共同探讨。鉴于此专题所涉及到的问题甚多,所以就分期展开对它进行讨论。在第一期里,主要介绍:“净业修福的重要意义”、“念佛三要浅述”、“净土、极乐净土、唯心净土说要”这三个主题。对于文章中的不足之处,笔者至诚恳请有关方家大德进行指导,以便共同将这一“末法时代之根本法门”发扬光大。
一、净业修福的重要意义 1、净业修福是临终往生净土的重要条件。
《佛说阿弥陀经》中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于此,蕅益大师解释说:“菩提正道名善根,即亲因。种种助道施戒禅等名福德,即助缘。声闻缘觉菩提善根少,人天有漏福业福德少,皆不可生净土。唯以信愿执持名号,则一一声悉具多善根福德。”(1)又如在《观无量寿佛经》中说: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告韦提希,汝今知否?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在《佛说无量寿经》中则如是说道:
“若有众生,欲生彼国,虽不能大精进禅定、尽持经戒,要当作善。所谓: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YIN…要当孝顺,至诚忠信;当信佛经语深,当信作善得福。奉持如是等法,不得亏失。”( 2)
又在《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引颂文说到:
“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已曾供养诸如来,则能欢喜信此事。恶骄懈
怠及邪见,难信如来微妙法,譬如盲人恒处暗,不能开导于他路。唯曾于佛植众善,救世之行方能修,闻已受持及书写…决定往生极乐国。”( 3)
此段话的意思是说,只有曾经在无量的佛菩萨面前广修众善,种下了很多的福慧资粮,才能听到这无上的净土法门,才能由闻而信,由信而发愿,才能以至诚心、恭敬心、不二心将无量劫来积累的福慧资粮一心回向西方净土,才能在世缘尽时,与诸有缘人随愿往生西方净土。
又如,印光法师说:
“学佛一事,原须克尽人道,方可趣向(佛法虽为出世间法,实在世间法中做出)。
良以佛教,该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故于父言慈,于子言孝,各令尽其人道之分,然后修出世之法。譬如欲修万丈高楼,必先坚筑地基,开通水道。则万丈高楼方可增修,且可永久不坏。”(4)
如上,说明净业行人必须以净业三福而为依归,先从世间小善做起,并用心回向于西方净土,同时信愿执持名号,这样,才可以在世缘尽时,随愿往生西方净土。 2、净业修福对于“建设人间佛教、启迪智慧、净化人生”的伟大贡献。
赵朴初居士曾指出:人间佛教是“要奉行五戒十善以净化自己,广修四摄六度以利益人群。”“自觉地以实现人间净土为己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崇高事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5)那么,我们净业行人应该怎样为建设人间佛教,怎样为实现人间净土这个伟大任务奉献自己的力量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的前辈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榜样,足以让我们学习并效法了。如蕅益大师在答比丘戒问时说道:“故一心念佛者,必思止恶防非,而专精律学;专精律学者,方能决定往生,而一心念佛。” (6)
又如在《中兴净宗印光法师行业记》中说到莲宗十三祖印光法师在念佛、为人处事、教导后学等方面的事迹:
“凡有请益,必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之实事实理,谆谆启迪,令人深生憬悟,以立为人处世之根基,进以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之坦途要道,教人切实奉行,以作超凡入圣之捷径…师俭以自奉,厚以待人。凡善信男女,供养香敬,悉皆代人广种福田。用于流通经藉,与救灾济贫。但权衡轻重,先其所急,而为措施…师之维护法门,功难思议…十六年(六十七岁),政局初更,寺产毫无保障,几伏灭教之祸,而普陀首当其冲,由师舍命力争,使得苟延残喘…师在关中,佛课余暇,圆成普陀、清凉、峨嵋、九华各志之修辑,及函复弟子学人问法。”(7)
又在《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中印光法师说道:“何为究竟法,是在念佛求生西方,了生脱死,并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则国运可转,灾难可消。”(8)
除了以上二位祖师外,又如台湾著名的净土宗大德净土法门法师,除了专弘净土,亦处处指导人生,劝化人心。如他说:
“佛教是佛陀对一切众生最好的教育,绝不可视为宗教。”(9)“今天众生的思想见解、精神的污染比环境污染更严重更可怕,如何净化人心为当务之急。用‘老实念佛’的方法对治之当有成效。一方面弘扬佛法,使人了解六道轮回、因果报应以及人生是苦等基本理论,令其弃恶向善;另一方面,劝人念佛,使其心地清净,妄想减少,上敬下和,奉公守法…等等”(10)
另外,净土法门法师以身作则,广行布施。法布施如在台湾、美国、新加坡、乃至大陆等地处处讲学,长年累月无有休息,并大量组织编辑出版印送佛教典籍及善本书等。财布施如在台湾、大陆等地高校设立奖学金,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等等,不胜枚举。
在苏州,如著名的净土宗祖师道场,灵岩山寺的主持明学法师,同时兼任北京法源寺、山东大灵岩山寺的主持,并任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院长等职,为主持如来家业,日夜操劳,不辞辛苦;继承印光法师遗风,专弘净土;诱引后学,谆谆教诲…
以上,蕅益大师的“一心念佛者,必思止恶防非,而专精律学”,印光法师的“以立为人处世之根基…师舍命力争…敦伦尽分、闲邪存诚” ,净土法门法师的“佛教是教育…净化人心”,等等,不正说明了净土法门的“不离佛法,而行世法;不废世法,而证佛法”的妙谛吗?据《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中说,晚近太虚法师提倡人间净土,曾详引《佛说无量寿经》中的文句。这些足以说明,净业修福,不仅为其日后在世缘尽时,随愿往生西方净土,从而预入圣流提供了可靠保证,同时也推动了佛教利生事业的极大发展,而此正也为建设人间佛教奠定了坚固的基础,并对人间净土的最终实施有者极好的指导意义与实用价值。
二、念佛三要浅述 1、信。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增长一切诸善法,除灭一切诸疑惑,示现开发无上道。”(11)信,又可分为深信与信解两种。深信,又名仰信。即信释尊金口所宣及历代祖师称扬赞叹的净土法门,确为我们末法众生所依之根本法门,确信西方净土的庄严、弥陀愿力的伟大,确信我们皆有佛性,念佛成佛,谛实不虚。信解,又名解信。自明见理,心无疑虑。如凿井已渐至泥,虽未见水,心知在近。又如我们念佛人,若得一心,就会知道西方不远,若再发愿,加倍用功,必得西方圣境现前。历来祖师大德对“信”之解释各有偏重,今将蕅益大师、太虚大师、印顺法师的解释列表如下: 蕅 益大师
六信(12)
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 太虚大师 二信(13)
信根本 确信有菩提觉道,信有已得无上菩提者。 信圣教 信一代圣教,“欲求无上菩提,当先求生西方净土”。
印顺法师
二信(14)
基本信念 信三宝,信四谛等等。 特殊信念 信阿弥陀佛的依正功德 信念佛法门的殊胜德用
其中,蕅益大师将此信从自、他、因、果、事、理六个方面给予了说明,大意是说,我们如果通过念阿弥陀佛、想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就会从一切妄想杂念中摆脱出来,从而逐渐达到念佛“一心不乱”的境界,就会见到我们的自性,这就是“信自”;我们感觉到要见到我们的自性很难,发现我们的能力不够,因此请释迦牟尼佛及阿弥陀佛来辅导我们,请佛菩萨来加被我们,我们如果随顺释迦牟尼佛,随顺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随顺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的劝诫、教诲,听他们的话,老实念佛,这就是“信他”;我们相信《法华经》上说的,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不管有心无心,念一句“阿弥陀佛”,就是将来生西方的种子,如果能得“一心不乱”,则决定临终往生净土,这就是“信因”;我们深信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们都是由于得了“念佛三昧”而得以往生的,所以我们也要发心念佛,也要得“念佛三昧”,也要在世缘尽时,随愿往生净土,这就是“信果”;我们深信极乐世界是由我们的一念清净心变现出来的,是由我们的自性变的,所谓:“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我们念阿弥陀佛,,就会变现出阿弥陀佛来,就会证悟到我们的自性,这就是“信事”;我们深信极乐世界不离开我们的自性,极乐世界不是外来的,极乐世界的依正、主伴,都是我们自性心中所现的影像,我们的心性与阿弥陀佛的心性就好象一室千灯一样,光光互遍,重重交摄,不相妨碍,这就是“信理”。
也许有人会说,现今这个时代,科技昌明,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不断地快速向前发展,使人欢欣鼓舞、目不暇接,哪里有时间去相信远在十万亿国土之外的西方净土呢?其实不然,从最近一段时期的报纸来看,且不说前不久人们对计算机等高新技术的发展而导致失业率的提高而担忧,也不说由于英国戴安娜王妃之遇车祸而暴露人们对低级趣味的无奈,更不说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的扩大及厄尔尼诺现象的加剧而导致对人类健康及大自然生态平衡之极大破坏;且说最近来自于报纸的另外一些令人恐惧不安的消息:先是印度尼西亚的森林火灾而对东南亚乃至全球气候的影响(15),再是人们对“克隆人类”及俄罗斯“手提箱核炸弹”的恐怖,接着是人们对英国科学家近日宣布的“冰河时期”的即将到来(16)的恐慌,等等。我们又可从这些报纸可以看到诸如类似美国之核弹在冷战时期曾经一触即发,并可能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等等消息。这足以说明,目前的地球,充满危险。又有人会问,这个西方极乐世界有那么远,又怎么能够证明其确实是有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目前天文学及相关科学的发展来看:科学家们用现有的仪器所了解的宇宙范围已远不止多少亿光年了,通过计算机所了解的宇宙形态已远非现在的人们所能思议及所能肯定了。既然,通过仪器所了解的“宇宙现实”不能为我们所肯定,亦不能为我们的情识所能接受,所以,西方有些科学家就提出“反科学”、“反思维”的研究来。甚至他们提出,现代科学的很多发现在古代的哲学思维里早就讨论过了。又譬如,前不久人们对“克隆人类”的态度,因其违背人伦道德,所以被人们所否定。而事实上,“克隆人类”并不是不可能的幻想。况且,随着科学的继续发展,随着高新技术的大量涌现,随着“光脑”(据说它是“电脑”的下一代)的出现,由它所推演的宇宙面貌更非今天的人们所能想象及所能接受的了。
又,净土法门是由彻悟宇宙真相的释迦牟尼佛,为了使我们末法时代的人们能够觉悟而特别介绍的。在《佛说阿弥陀经》中而且得到六方佛的倡募流通。所以我们不应该依着我们有限的思维能力,依着我们迷染的情识来说“极乐世界”如何如何,等等。我们应该深信佛经语深,应当如法修学。 2、愿。 愿, 梵曰:“尼底” 。“自制其心曰誓,志求满足曰愿”。又,“于出世道希求为愿,亦是期心为愿。”在对“愿”的解释中,历代祖师大德亦有不同,下面就将蕅益大师、太虚大师、印顺法师对“愿”的不同解释列表说明: 蕅 益大师
厌离娑婆、欣求极乐(17)
娑婆即自心所感之秽,而自心秽理应厌离;极乐即自心所感之净,而自心
净,理应欣求。厌秽须舍至究竟,方无可舍;欣净须取至究竟,方无可取。 太虚大师 二愿(18) 根本愿 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 方便愿 厌娑婆苦、欣极乐乐。念念厌欣炽然而求生西方 印顺法师 二愿(19) 普通愿 愿成佛道,愿度众生 愿生彼国 愿受阿弥陀佛悲愿的摄受,愿生净土(愿由信
来,但深信却不一定有愿行,所以一定要发愿)
在这里,也许有人对“厌离心”不是很理解,更有人误认此为“消极厌世”的“逃世心”。殊不知,此“厌离心”乃是“大菩提心”的基础,是大乘菩萨道的共依。如果认识到了这一点,就会避免于无上法门而产生疑谤并排拒不信的过失了。
另外,太虚大师说,因缘所生法有五种不可思议力,其中的“善法力”、“愿力”与这里的“信”、“愿”最接近。“善法力不可思议”,是说“诸佛、菩萨、一切三乘圣者所成的无漏功德法,等流的经典,或佛遗留的威仪、戒律、袈裟、舍利等,这些都名善法……善法力所以这样殊胜的,就是在(于以)真实恳切的信心,完全仗他力,全盘的信任他,(这样)依他力就可得救。如千斤的石头,投在水中就会沉下去,但放在船上就可过河,甚至于过海了。”“愿力不可思议”,其中“愿力”,就是“由心力集中所发生的极诚挚的意志力。”“如念佛的人之发愿往生,当时发愿,使心力集中在往生的誓愿,积久纯熟,成就为习所成的誓愿力,由此誓愿力所成功用,可以发现异乎寻常可思议因缘力所生的果。”关于由此二力的成就而使念佛人能够得以往生西方净土的原理,太虚大师如是说:“善法力和愿力,是人人可以得到的,是不必要问用功的程度的。如现在闻释迦牟尼佛所遗留的经典中说:西方有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誓愿力所成的,他这世界是为摄受十方发愿往生的众生而设的,果真信佛的所说,信有弥陀愿力所成的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善法力。既知他这世界是为摄受十方发愿往生的众生而设的,所以只要信了佛的善法,誓愿依阿弥陀佛的愿力以往生,就能得往生……虽没有成就善根的,只要信善法力,同自心中恳切的愿力,就成了善根,就可与阿弥陀佛的愿力相感通,阿弥陀佛所成的,就成为自己的愿力所成的,极乐世界也就有了分。”太虚大师又说:“依善法力就是信心,发愿往生就是愿力,信愿真正确定坚固,那么无论行的浅深,都能往生;不过行的深,品位高就是了。这念佛往生,是由不可思议因缘生果力建立的法门,所以是最殊胜的。”(20) 3、行。“行”,在这里主要是指净土念佛法门的修行方式和方法。经中介绍的方式和方法很多,如:观像、观想、礼持、供养、五悔、六念等等,“一一行成,皆生净土。”但是,由于持名念佛的方法“收机最广,下手最易”,所以释迦牟尼佛无问自说。蕅益大师赞叹此法门为“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下面就将蕅益大师、太虚大师、印顺法师有关对于“行”的解释列表说明一下: 蕅 益大师 二行(21)
慧行
信愿为慧行,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慧行为前导。 行行 持名为行行,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行行为正修。 太虚大师 二行(22) 正行
专持弥陀名号,朝夕如斯,以期纯一无杂。 助行 持戒、修定,诵大乘经,及诸人伦道德慈善事业。 印顺法师 二行(23) 助行
布施、持戒等,随分修集福德因缘,以此功德回向净土。 主行 在深信诚愿的基础上,在渴仰弥陀本愿的摄受中称念佛号。
另外,信愿行三法于净土法门中是不能分开来理解的。有了信,才能够发愿;有了愿,才能够念佛求生净土。如果不念佛,就不能谈到对西方净土的信仰,更谈不到往生西方。所以,必须三者同时进行方有收效。
由以上几点,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必须一方面积极推广佛教利生之理论(如因果、轮回、四谛、十二因缘等等)与方法(如四摄、六度等等),以“启迪智慧、净化人生”,另一方面,必须“老实念佛”, 使人们“心地清净,妄想减少,上敬下和,奉公守法”,并至心发愿与诸有缘人在世缘尽时,能随愿往生西方净土。这也就是经典上及祖师大德常说的,要“厌离娑婆苦,欣求极乐乐”,要“执持名号,一心不乱”等等。
三、“净土、极乐净土、唯心净土”说要
今年10月15日,美国一枚火箭载着由美国航天局与欧洲和意大利的航天机构经过11年、耗资34亿美金而制造的“卡西尼”号探测器发射上空,并将于2004年到达土星并进行探测任务(24)。在这里,我们可以向科学家们致敬,赞叹他们的开拓精神,学习他们为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而努力的奉献精神,但有一点,我们要说明的是,我们的“净土”是与他们的努力是有所不同的。我们的“净土”不同于十五世纪中期哥伦布的发现“新大陆”,亦不同于日本将要在太空建造“宾馆”,更不同于不久的将来地球上的人们如何在月球上进行“房地产交易”。那么,我们的净土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首先,佛法中所讲的净土的概念是指圣者所居住的国土。无五浊之垢染,故云净土。《大乘义章》十九曰:“经中或时名佛地,或称佛界,或云佛国,或云佛土,或复说为净刹、净首、净国、净土。” (25)“净”,就是“清净、净妙、庄严”的意思。“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地方、世界”的意思。“净土”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众生界的清净”;另一是说“世界的清净”。关于“众生界的清净”,可以包括“经济生活的净化、人群生活的净化、身心的净化”等方面;而“世界的清净”,则主要指自然界应具备“平坦、整齐、洁净、富丽”等特征。(26)另外,“净土”是与“秽土”相对应的。譬如我们这个世界,是由瓦砾土石所成,秽恶充满而有四趣五浊之杂秽,如果从我们这个角度来说,是由我们的实业所感之有漏实秽土,而从佛的角度来说,是释迦牟尼佛的“化土”(即佛菩萨为度化凡夫、二乘而变现化作之国土),是由佛的成所作智变化与秽土相似之无漏假秽土,所以从佛而又可称为化土之秽土。又譬如西方极乐世界,是由金银琉璃所成,种种庄严,且无四趣五浊之杂秽,是由众生清净之实业所感与佛的成所作智变现而成,所以从佛而可称为化土之净土(27)。又,我们从佛经上了解到,净土又可分为弥勒净土、药师净土等等,被称为“十方净土”,可见,其数量是无量无边的。
其次,说到极乐净土,在《佛说阿弥陀经》上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 关于“极乐”的含义,蕅益大师在《阿弥陀经要解》中说:“极乐者,梵语‘西摩提’,亦云安养、安乐、清泰等,乃永离众苦第一安隐之谓。”有些人会说,净土有无量无边,为什么单单说西方极乐世界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下表中的说明而得到答案:
智者大师
(28) 三昧难成故 若总念一切佛者,念佛境宽,则心散漫;且阎浮提众生心多浊乱;又,念阿弥陀佛即念一切佛,生一净土即生一切净土故。 释迦牟尼佛所说故 释迦大师一代说法,处处圣教唯劝众生专心偏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在很多经论中殷勤指授劝生西方。 阿弥陀佛的愿力故 阿弥陀佛有四十八愿接引众生。 阿弥陀佛的相好故 阿弥陀佛有无量相好光明,遍照法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若有念者,机感相应,决定得生。 十方诸佛证成故 十方诸佛证成,一切众生念阿弥陀佛,乘佛愿力,决定得生净土。 阿弥陀佛与此世界极恶众生偏有缘故 《佛说无量寿佛经》中说,末世法灭之时,特驻此经百年在世,接引众生往生彼国。 蕅益大师
(29) 西方纯是乐故 详见经文 因缘皆殊胜故 详见经文 指方立相故 “末代罪浊凡夫立相住心尚不能得,何况离相而求事者。”(30)又,“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故。
又,智者大师将弥陀净土与弥勒净土进行了比较,如他说,弥勒净土“纵行十善,恐不得生。”要“行正三昧,深入正定,方始得生。”“更无方便接引之义,不如阿弥陀佛本愿力、光明力。但有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又说:“但众生能念阿弥陀佛者,机感相应,必得生也”。另外,他从兜率天宫与极乐净土的环境等方面给予了比较,他说:
“兜率天宫是欲界,退位者多,无有水鸟树林、风声乐响、众生闻者悉念佛发菩提心、伏灭烦恼。又有女人,皆长诸天爱著五欲之心。又天女微妙,诸天耽玩,不能自勉。不如弥陀净土,水鸟树林、风声乐响,众生闻者皆生念佛发菩提心、伏灭烦恼。又无女人二乘之心,纯一大乘清净良伴。为此,烦恼恶业毕竟不起遂至无生之位。”(31)
另外 ,蕅益大师在《阿弥陀经要解》中说到:“极乐最胜,不在上三土(方便有余土、实
报庄严土、常寂光土),而在同居…凡夫优入而从容,横超而度越”等等,这里就不多加说明了。
又有人会问,经论上有说:“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这与世尊教我们“念阿弥陀佛、往生西方净土”有没有矛盾?如果没有矛盾,那么,为什么一会儿说“唯心净土”,一会儿又说“西方净土”呢?
对于这个问题,佛经上及祖师的论著里说的很多,只不过我们没有注意到罢了。现在,先将“自性”、“唯心”及有关“往生西方净土”的来去问题引用经论中的说明简单解释一下,然后列表说明智者大师、蕅益大师等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1、自性:诸法各有不变不改之性,是名自性。“今名自性,古名冥性,今亦名胜性。”“为万有之生因。” (32)在《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中说:
“言性有二,兼无情分中,谓之法性;独有情分中,谓之佛性。今云自性,且指佛性而言也。性而曰自,法尔如然,非作得故,是我自己,非属他故。此之自性,盖有多名。亦名本心,亦名本觉,亦名真知,亦名真识,亦名真如,种种无尽。通而言之,即当人灵知灵觉本具之一心也。”(疏)“如华严云,‘若人欲识真空理,心内真如还遍外。情与无情同一体,处处皆同真法界’。今云尔者,但以此经重一心念佛求愿往生,乃借彼佛境显我自心故,且指有情佛性也。性而曰自,自有二义,一自然之自,二自己之自。法尔如然非作得者,妙性天然,不因修得,迷时无失,悟时无得,有物浑成,本自如如故,此自然之自也。是我自己非属他者,以外道,或计自然,或计因缘,或计虚空,或计天与,不一而足。此皆迷己为物所转,不知此性本非天降,不属地生,亦非人与,乃当人自己不属他故,此自己之自也。对万法曰本心,对始觉曰本觉,无知之知谓真知,无识之识谓真识,无有虚妄,无有变异,名为真如。”(演)(33) 蕅 益大师又说:“求人不如求自己,但以无始暗动,障此静明,故托彼名号,显我自心耳。然西方亦实有阿弥陀佛,而即此西方佛,亦不在自心外……无量光即自性照,无量寿即自性寂,观音即自性悲,势至即自性智,声闻即自性真,菩萨即自性俗,种种庄严即自性万德万行,若一毫法从心外生,则不名为大乘法也……离我心性别无名号,离此名号别无心性,全体法界为真境也。而起观行执持名号者,谓以此名号为真境,而起执持之观行也。此正是从性起修,性既离言,行亦无住。虽云执持,实离四句绝百非,无念之念也” (34)等等。 2、唯心:一切诸法,唯有内心,无心外之法,是谓唯心,亦云唯识。心是集起的意思,识是了别的意思,二者同体异名。“由自心执著,心似外境转,彼所见非有,是故说唯心。”
又如经云:“心如工画师,造种种五阴,一切世间中,无法而不造。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35) 3、关于往生西方净土的来去问题:太虚大师在《往生净土论讲要》中用二谛的道理对有关往生的现象作了精确的解释,现在列表大致说明如下:
胜义谛 往无所往,生无所生 究竟清净之佛土,是离一切相,离一切分别言说之一真法界…若能破此烦恼业报幻梦,一念觉悟,一念即与净土相应。 世俗谛 往则决定往,生则决定生 以修净业之因,至临命终时,决定离此娑婆世界,往生西方净土之极乐世界。 二谛合说 往则无所往,生则决定生 佛学上说往生报体,即阿赖耶识,此阿赖耶识遍一切处无有方所。生此国土之中,即由能生之业力成熟,而此国土之报体成就,如是得生净土之净业成熟,即生净土之报体成就。 往有所往,生无所生 就所成之报身未舍命时,为此世界之报身,若舍命而往生极乐世界,即成为极乐世界的报身…然究其实在之能生所生,则不可得。如中论所说:“诸法不自生…是故说无生”。
又,太虚大师强调说:“以上四句皆不可偏执,果能离执,即可随机方便施设言说。”(36)
关于智者大师、蕅益大师对此问题的一些说明,如下表所示:
智者大师(37) 总说 若执,住此不求西方,则是舍彼住此,此还成病;若不求生此、彼,则成断灭。 别说 智者炽然求生净土,达生体不可得,即是真无生;愚者为生所缚,闻生即作生解,闻无生即作无生解。不知生即是无生,无生即是生。不达此理,横相是非,嗔他求生净土,几许误哉。此则是谤法罪人、邪见外道。 蕅益大师
(38) 杂说一 因自性弥陀,故劝人念弥陀;因唯心净土,故劝人生净土。因念弥陀,方显自性弥陀;因求生净土,乃悟唯心净土。由是心是佛,方乃是心作佛…。 杂说二 著事而念能继,不虚入品之功;执理而心实未明,反受落空之祸。 杂说三 若执定唯心,不信往来者,则即无往来,何法唯心。虽名唯心,非真唯心也。 其他略说(39) 圣道门 自性弥陀、唯心净土 由诸法唯心、万法一如之理性而说之念佛法门。 净土门 阿弥陀佛、极乐净土 指方立相、住心取境。如来悬知末代罪浊凡夫,立相住心尚不能得,何况离相而求事…其奈力量未充、观浅心浮、境强习重,须生佛国以仗胜缘。
由以上所说,我们应该确信:净土虽是唯心所现的,但我们不能说没有西方极乐净土;虽然我们发愿念佛求生西方净土,但我们不能说西方净土是离开我们的心念别有的。这样,我们就能够如法修学此无上法门,并能获得真实利益了。
传修97.7
注释: (1)《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蕅益大师净土集》卷上P70,福建佛教协会佛教教育基金会印,1993)。
(2)《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老居士著)P556—P559,香港佛教青年协会印,1991。
(3)《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老居士著)P803—P805,香港佛教青年协会印,1991。
(4)《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P236,世桦印刷企业有限公司。
(5)陈星桥《略论“人间佛教”》引赵朴初居士的《中国佛教协会三十年》(《法音》97.9.P15)。
(6)《蕅益大师净土集》卷下P171,福建佛教协会佛教教育基金会印,1993)。
(7)《印光大师永思集》P4—P9,福建莆田广化寺印。
(8)《印光法师开示录》P5,福建莆田广化寺印,1994。
(9)《净土法门法师佛学文集选》P138,东方佛学文化资料丛书,四川西建印刷厂,1996。
(10)《净土法门法师佛学文集选》P181,东方佛学文化资料丛书,四川西建印刷厂,1996。
(11)《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P1649.b ,华藏佛教视听图书馆。
(12)《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蕅益大师净土集》卷上P38—P39),福建佛教协会佛教教育基金会印,1993)。
(13)《论净土之要义》(《太虚大师全书》之十五P2851—P2852),善导寺佛经流通处。
(14)《念佛浅说》(《妙云集》下编之四P95—P98),正闻出版社,1989,第12版。
(15)《文汇报》1997.10.4。
(16)《文汇报》1997.9.27。
(17)《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蕅益大师净土集》卷上P39),福建佛教协会佛教教育基金会印,1993)。
(18)《论净土之要义》(《太虚大师全书》之十五P2852),善导寺佛经流通处。
(19)《念佛浅说》(《妙云集》下编之四P98—P100),正闻出版社,1989,第12版。
(20)《念佛往生的原理》(《太虚大师全书》之十五P2860—P2863),善导寺佛经流通处。
(21)《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蕅益大师净土集》卷上P50),福建佛教协会佛教教育基金会印,1993)。
(22)《论净土之要义》(《太虚大师全书》之十五P2852),善导寺佛经流通处。
(23)《念佛浅说》(《妙云集》下编之四P100—P102),正闻出版社,1989,第12版。
(24)《参考消息》1997.10.16。
(25)《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P1976.b ,华藏佛教视听图书馆。
(26)《净土新论》(《妙云集》下编之四P9—P15、P33),正闻出版社,1989,第12版。
(27)《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P57,华藏佛教视听图书馆。
(28)《净土十疑论》(《净土十要》第四)P7—P8,灵岩山寺印。
(29)《阿弥陀经疏钞演义》P271—P272,上海佛学书局印,1992。
(30)《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P1660.b ,华藏佛教视听图书馆。
(31)《净土十疑论》(《净土十要》第四)P11—P12,灵岩山寺印。
(32)《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P1034.a.b ,华藏佛教视听图书馆。
(33)《阿弥陀经疏钞演义》P13—P15,上海佛学书局印,1992。
(34)《阿弥陀经疏钞演义》P5—P7、P144—P145,上海佛学书局印,1992。
(35)《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P1989.b ,华藏佛教视听图书馆,1992。
(36)《往生净土论讲要》(《太虚大师全书》之十五P2658—P2659),善导寺佛经流通处。
(37)《净土十疑论》(《净土十要》第四)P5—P6,灵岩山寺印。
(38)《阿弥陀经疏钞演义》P41—P43、P291,上海佛学书局印,1992。
(39)《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P443.a.b ,华藏佛教视听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