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阿姜摩诃布瓦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阿姜摩诃布瓦
  /Jack Kornfield 著 黄 仁 封 译
  在泰国东北部的森林苦行僧传统里,阿姜摩诃布瓦(Achaan Maha Boowal913-)是一位著名的住持与老师,他读了几年的基本佛法后精通巴利经典,之后开始禅修训练。阿姜摩诃布瓦于森林禅修数年,其间大多时间接受说寮国话的老师阿姜曼(译按:有摩诃布瓦著.曾银湖译《尊者阿迦曼传》)的指导,这位老师是本世纪泰、寮森林最著名的老师之一,他出名的是对禅定与直观的教学方法、巨大的影响力及严厉的教学方式。据说阿姜摩诃布瓦去见阿姜曼之前,由于长时间的练习,已经精通了佛教的一些禅定方法,并于静坐中获得了极大的喜悦,仅仅是这样的精通,已经是很大的成就。然而,阿姜曼见到他时,却严厉地告诉他禅悦与智慧之不同,然后送他离开,到森林修习更多东西。经历此次斥责,阿姜摩诃布瓦再也无法进入高度喜悦的定境,但是,当他最后再度获得时,同时获得了大智慧与直观力。
  阿姜摩诃布瓦强调,坚强而稳定的专注力是生起智慧的前兆,但是这篇特别的谈话中,他也告诉我们要如何运用智慧,透过对身体与心的研究、观察,来辅助培养专注力与宁静,然后以此专注力导引更深的智慧。
  虽然阿姜摩诃布瓦也讨论到传统的三个心灵道路:戒、定、慧,但他解释说,未必要按照任何特定顺序发展它们,相反地,他认为不应该依照步骤,一步接一步的方式发展禅定,而应该在染著出现时,同时修戒、定、慧的方式去处理。
  阿姜摩诃布瓦鼓励初学者以反覆诵念方式培养初步的宁静能力,这可以只用口诵,或是与眼睛并用;当建立了宁静力之后,他会指导学生使用这种专注力去观察身体各部份的特性,然后观察心的特性,以及无明与误解是如何导致自己的错误观念及轮回的巨大痛苦。阿姜摩诃布瓦详细说明了培养专注力的方法,特别是有关禅修时脑中出现影像时的处理;他还区别禅修时由内在产生及由外而来的诸种现象;在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它们时,他提到的一点很重要:“这些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发生”,“无论是哪一种禅定,智慧永远是重要的”,对这些禅修时有时候可能出现的影像与现象,我不太愿意谈得太多,以免初学者以为这些是很重要或必须要出现的可意经验,而努力去让它们出现,这样做可能是个陷阱;如果一个人选择以这种方式培养专注,最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1),不要因为有禅定经验的人描述了一些似乎奇怪而不寻常的经验而感到兴奋,这些经验没什么价值,只有智慧是重要的。
  阿姜摩诃布瓦经常使用心(heart)这个字眼,像同情心这类它并不带有感情的性质,本文所说的心是指心灵(mind),在佛教传统上,心指的是理知,这是其译者Panna-vade比丘使用白话语言的原意,也是阿姜摩诃布瓦使用白话教学的用意,这是为了保留本教学法的森林佛法特点,因此,虽然有些字眼与直译经典不同,它们仍然很实用地被用来介绍如何培养禅定。
  阿姜摩诃布瓦的森林寺院帕邦塔寺(Wat Ba Ban Tat)位于泰国东北部优董省(Udorn),大约有100亩,出家众与寮房都少,不超过二十人,这里的规定很严格,阿姜摩诃布瓦以类似其老师的严格方式教导学生,其中有十几个西方人跟随他,有些已经跟他学了好几年了,对新学生他会要求他们做禅修数年的承诺。在帕邦塔寺的大部分学习,就像其它的寮国及泰国森林寺院,是透过严格的与极端简单的生活方式进行,一天只吃简单的一餐,住小茅房,洗澡用井水,日
  出即外出乞食,长时间静然,简化生活所需,以减少世俗思想。如此,森林寺院成为密集禅修的地方,也成为一个非常特殊的教育环境。在这样的简单化社区配备下,一个人可以减慢、简化。观察心及生活的流动过程,因而发展智慧。摩诃布瓦偶尔会到曼谷教授学生,他的一些谈话经由曼谷的Bavorniwas寺以英语发表。(本文译自Jack Kornfield:Living Buddhist Masters.pp.l61-164)
  注一:《清净道论》有数章详细地叙述修习禅定、取相及其修法,这本佛教禅定手册及注释,Shambhala Publications 有新版本发行。(译按:高雄“正觉学会”、台南“中华佛教百科文献基金会”有印行叶均译本。)
  (1993.5.《新雨月刊》第67期)

 
 
 
前五篇文章

满足众愿的药师佛

药师如来之圣德及其法门

何谓大势至菩萨?

持名念佛与实相念佛之统一 —本愿即心持名念佛的提出

华严十玄门与念佛法门

 

后五篇文章

涌泉戒坛碑记

十善法戒

当下的十二缘起

印光大师念佛三昧摸象记---解行法要

浅谈《楞伽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