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以密法說佛法「三論法要-中論、百論、十二論」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佛法八万四千未离一心,实际上在八万四千法种种要领中,也完全可称为心法,但是佛法是用来在人学习之后,而体会、深入、改变、这样才叫作佛法,若是对于佛法的名相学了很多,但是吾人的心性还是无法改变,那这样就不是佛法,心不能叫作佛教了。
  有很多人告诉我,说他事业完成之后,要专心做什么,他的子孙长大后要做什么,有的说他有多大觉悟,要全心去做什么...这个“说”是一个理论、一个理想,但是不一定能够实现,所以在心法的这个诠释上来看,最重要的就是在于实际,实际就是实现目前,所以佛法也叫作现实,现实就是实实在在之意。
  何谓现实呢?一般人常说做人很小气叫现实,实际上,现实就是现在这个实在的时刻,实际去做,叫做现实,现在这个时刻的一个行为、一个动作、一个心念,现在的心念,他虽然现时无法表现实在,但是日后朝目标前进时,就会有种种的行为表现,这样就叫做现实。
  现在所表现的,就是过去的心念,所以此时的行为,就是过去的心念,过去的心念成为现时的实际,所以我们若是用过去的心念,未来的行为,这样这就是佛法的包涵要领。
  我们若是未来事业的成就,工作成就要如何,这些都是不现实,即不实际的妄念,当下现实如何才是实际,我们打个比喻来说,现在有一个人肚子正饿,你说等我赚到钱时,在买东西送你,供养你这叫不实际,现在我口里有十元,我马上可以去买一碗饭,一个馒头,马上解决这个的肚子饿,这才叫现实。
  这是属于“心、思想、心地”的行为,心起动念皆是佛法,所以我们一般说:“法界、法界 ”法界就是心,这个心念也就是法界,要理解这几项菩萨罗汉的法门,就是完全都要用这种方式来讨论。
  以佛法的立场来看,即佛陀在世时,他所学习的知识,以及对于学术的见解,对人生的理想与观念,这称为理念,要如何去实践,就在于个人的立场,以众生的程度来看,学习这些事物,就像是一种常识,当这个常识与实际不能结合为一体时,就是“知”可能知很多,但是他无法在知道后,去实际运用活用,这样就是常识归常识,实际归实际,无法有一个共同的体认,要不然就是说实践之后,却无法持久,一般人大部份只有三分钟的时间,三分钟这个热度若是过去时,就冷却了,冷却之后,就无法坚持实行,所以佛陀才会说八万四千法。若说每一位众生,世俗人,他都能从四谛,十二因缘的的道理上去体会,对于人生生命的生存、道理、亲身体会,则所有这些八万四千法,就无法成立,都属于多余了。
  这是因为人的习性无法断除,人的品性无法建立,所以很自然,就藉由种种的法门来解说; 来对治各种散乱的妄念。所以佛陀本来他所说的是宇宙间的道理,经由我们透过实验、透过实践对宇宙的体会和理解、这样就是代表能够实际,代表能够坚持不退道心,这些内心的体验和变化,说来说去,就是完全都在说这个心,心不是指肉体的这个心脏,而是说:“菩提心,菩提心就是八万四千法门的总源头(求道的原动力),如此,我们若是体悟到“菩提心””,那就是体悟到“八万四千法”。若是吾人不能发出这个菩提心,那八万四千法,不管你修炼的有多熟,都将是虚假不实在的。故从一个初学佛之人,对佛法的体会,从认知到实践力行的过程,全都凭著对菩提心的体会和坚持不退的程度而定(发菩提心即指发出了生脱死,即身成就的求道意志和目标)。释迦佛陀教人要活在一个有意义的精神世界,从吾人的精神世界里来开发,也就是说我们的整个心灵,就是藉著这个肉体,在这人世间完成锻炼,并寻求一种实际,这个实际也叫做现实,把佛法、真理、智慧运用在现实的生活里,不可以说是一套,做又是一套,心起动念若都是不正确的邪见,那就是业障(无知的结果),一个心乱的人是永远无法体悟“佛法唯一心”的真谛。
  在这十年来,法师到处上课,讲经说法,都坚持以传播佛法、真理、智慧为主,对于不是事实的道理,都一条条的推翻和剖析,目地无它,只是希望让所有学员,在此末法之世,邪说充斥,指鹿为马的年代,都能当头棒喝,恍然大悟。但遗憾的是,大部份人都会说,法师您说的佛法,我们都听的懂,也很究竟,但是却很难做到,这就是理论归理论,实际归实际,无法将理论和现实生活合而为一,每当上课时,大伙都听得津津有味,听得法喜充满,问懂不懂,大伙都会说:“懂了”,三藏十二部经典都是在强调,引导众生(无知的人),发出求道的真心(菩提心)。但是一转眼下了课之后,就跑来找法师要算命,要看三世因果,这就是“说’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想”也是一回事,大家却不知道,心起动念,就是一种业障。
  也有很多人学了很多的佛法,也吸收了各宗各派的理论,讲起佛法时,头头是道,但当要他去参与会务的推广或是喜舍布施的时候,却是百般计较,放不下,舍不得,整个心固执世俗尘染,解脱不开,这就是无法体悟“佛法唯一心的道理”,他不知道,学佛修法的体悟,就是要去实践力行,要实践力行应该要用什么样的要领,而人世间的神通法力到底又是什么,这些就是三论法要的研究必修课程。吾人一生的言行作为和种种生、老、病、死的人生旅途,都是随著品德和个性来发展的,就譬如像一个做生意的人一样,他一生的行为和过程,都能用佛教中的各种法门来剖析和解释,有人只知读诵经文,却是完全无法体悟经文的内涵,在言行举止上,缺乏一个学佛之人应有的慈悲智慧时,那就表示此人并未真正体悟经文的道理,无法将佛法实际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之中,就像是一具行尸走肉的傀儡般,为了获取食、色、名、利而不择手段的违反人性,还虚伪的掩饰自己,这就是活在虚幻的妄念之中,作茧自缚。
  很多人在上课时,或在华严月刊中,都会自以为是的以为法师所写、所讲的内容,都是在暗示他,批评他,其实这都是一些巧合罢了,法师上课时,所讲的譬喻,并没有任何的暗示和指责,更没有善恶对错的宣判,唯一的目地只是期盼能让大家懂得“返观自照”,知道自己当下在“想什么”,“做什么”,这才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行为。
  当吾人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当下的作为时,无论是善行或恶行都己不重要了,因为重要的“反观”和“洞悉”已自然具足,那超越当下的善恶之际,自然是清清朗朗,成为自己下一步再出发的重要体验和参考,而“超越”又是什么呢!超越就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悟性”,亦是不生不灭的舍利子(金刚佛性),当生命有了目标,上进的心,自然会突破乌云(世俗尘染),重见阳光(佛法智慧)。当世俗众生以虚伪、无知、虚荣之心来生活,来思考时,就会活在地狱般的痛苦烦恼中,这样充满欲望的心念,更会受到环境的波浪来支配我们的情绪,让吾人无法真正的快乐起来。
  虚伪就是在众人面前戴上假面具,做一些要人尊敬,要人崇拜的善行,而虚荣呢!是用尽各种方法和手段来掩饰自己,像买张文凭,乘坐名车,戴名表,将清净的心灵隐藏起来,活在虚伪的生活状态下,目地无它,只为了贪食、贪色、贪名、贪利,这就是活在不实际的思想、不实际观念的精神世界里。所以释迦佛陀,就是看到世俗众生,一直堕落、沉沦、心内怜悯、悲伤,所以流下两行悲悯的眼泪,又叹息众生,为什么这么傻,这么固执说不通,明明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事实本来就摆在眼前,为什么就是认不清生命的意义,硬是将灵魂卖给这些虚伪不实的事物。
  所以人不管是何时、何地,在今生或者是来世,时常会受到这些错误的观念缠缚,就从研习这三论宗(大乘空宗)的义理上,来探讨佛法的要领。
  所谓三论宗就是“中论、十二论、百论”,也就是论藏,理论也是一种剧烈的对抗,对生命、对人世间所有一切的欲望,都能提出严格的对抗,对生命中所有看到的,所追求的事物,好比食、色、名、利这些事物,都是人间世界,世俗众生自以为是最好的,最能够满足的,这些事物好比说,开名车、娶骄妻、住华宅、吃遍山珍海味、穿戴名贵衣饰、受人尊敬、用不完的钱,这是人世间享尽一切福报的欲望。但是这些欲望,在理论上来说,是不符合事实真相的。譬如:吃下了山珍海味,或是粗茶淡饭,其实都只是吃下一堆“元素”罢了,(元素就是包含米饭、水、鱼肉、清菜......等),当欲望有分寸,知足常乐的人,吃下粗茶淡饭时,他也很感恩、很满足,这就是用智慧吃食的人,若吃不到山珍海味,内心立即升起了嫉妒、懊恼的心时,这样就会为自己带来烦恼的苦果。又譬如睡宽广大床,才会觉得很舒服,那住在名宅、大床和躺在六尺长,二尺宽的棺材里又有什么两样,因为一样是住和睡,这样子的想法,只是要学佛修心之人去体悟,追求享受生命之人,虽然无伤大雅,但若是当欲望无法满足的时候,那种得不到和放不下的心苦煎熬,才是烦恼苦厄的根源,毕竟当吾人的品性、道德、知识和思想,若是受到人间世界的名、利欲望束缚时,吾人的心灵就无法开朗和阔大,这样的譬如不知大家能否体会,再举个比喻好了,像是“结婚、交女朋友”,大家当然希望能娶个世界小姐,又美丽、又温柔、又体贴、又能干的女孩子,但是美丽、温柔、体贴是会随著吾人的品德、个性而来转变,美丽会褪色,唯有灵魂的德性才是至高无上,不生不灭的,当男人和女人相处久了,如果只是彼此的亘相利用,尽情的纵容情欲,依赖对方,日子久了,那一定会厌烦,毕竟青春和美丽一定会凋谢,若是彼此之间,灵性上差距过大,那就代表他们无法永久相处。这就是说人间世界物质欲望、种种的生存理论和认知,在三论法要中,都会提出最严格的批判和检讨,这就是三论法要的精髓,若当你说往生时,要到极乐世界去,你就必须能提出事实的证明,极乐世界到底在那里,否则你就不能乱说,若说极乐世界在心里或在那里,这样的说法都不能通过检验,要拿出证据来。若你说要拜佛,那请问到底佛又是在那里,若你说释迦佛陀是在佛历二五四二年出世于人间,那你就必须拿出证据来证明,这就是要告诉学佛的人,若研究学问,就必需具备追根究底(寻求真理)的学习精神才可以。
  当世俗人说,我很爱你,好!那就爱给我看看,无尽的对所爱之人付出真情,奉献心力,若是做不到,就别冒用“爱”这个字。这样的理论性就必需是严格的,彻底的摊开来,拿得出真实、实际的证据,才可以说出来的。
  三论法要,就是专门在辩论的,真理(事实的真相)是愈辩愈明,愈辩愈真,真到辩出一个事实出来。这就好像大家来学佛一样,你不用告诉法师,你会如何发心,会如何精进,将来会做什么,法师只要眼睛一瞄,就知道以后你会怎样,这些都不是神通,也不需要什么秘诀,当下就能清楚洞悉你心起动念,下一步会有什么表现和行为,这在开悟的佛法立场来讲,任何的理由都不存在,都是一种借口,譬如:法师问大家为什么这么久没上山学习,拜望法师,有人就会借口说,生活也要顾,很忙啦!其实法师当然清楚明白,这些都是借口,这些理由都不存在,唯一的问题是“发心不够”,这才是事实的真相。“发心”有很多,千千万万种不同的发心,但在这些千万种的“发心”中,都是虚幻不实在的,唯独只有一种才是真发心,那就是“上求菩提,下化众生”的菩提心,那才是真正实在的心。
  三论法门是鸠摩罗什大师传入中国的,他将佛经三藏中的论藏,里面的中论、十二论、百论翻译出来。中论-是在指世间所有一切物质、精神、理论、学术,一切我们所知悉的名字,都没有一个是实际的,皆为“无所得”,唯一只有一个才是实际的,那就是我们的“精神存在”这四个字,也就是说吾人的智慧悟性开显,这才是真正不生不灭存的灵魂,其余的都不能称其为实际。
  当人们活在不实际的生命认知和演变循环(轮回之意)之后,我们在人间世界所看到,所听到的,所想到的事物,自然就会歪曲不实了,当如此的错误认知形成之后,自然就会凡事以“我”的立场去判断善恶是非,造成正邪对立的命运流程,因此人世间才会充斥著斗争、战乱、天灾人祸的灾劫。
  中论的义理,就是要教导我们观念和立场一定要超然,因为会有正道与邪道的分别,其主要原因都是因为人类的思想太窄,太狭了,因此才会是非分不清,看不清道理,进而去分别正、邪二边,而中论即是在提醒著我们,所谓正道不一定是对的,邪道也不一定是对的,因为正邪都是人们的主见,智慧的多寡而去分别的。所以学佛之人的观念和立场,一定要保持在中道,也就是中立的意思,譬如:有人支持国民党,有人支持民进党,那学佛之人的观念和立场,就不能偏向任何一方了,学佛之人,要站在中立的地位,超然的当个优秀裁判,来监督执政党和在野党的政策,也就是说学佛之人,不可以为了各护其政党,相愿袒护的失去了中立的立场,和世俗人一块儿起哄,互相攻击,这就失去中论的教示了。
  在人间世界凡是学佛的人,无论投胎转世到哪个朝代,其观念和立场都不可以偏执一边,必须要有超然的立场,这就是“中道”,这种方法和要领的实际行动,能化解人生的障碍,举凡事业、健康、家运,所遇上的困厄或是种种是非,学佛的人都会做出很正确的判断,毕竟学佛之人不会为了生存,而失去是非善恶的正确判断能力。
  所以我们不管遇到任何事务,当你所固执的意见,无论是对或不对,这些对错观念都是因人而异的,毕竟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成见,所以学佛之人,必须用智慧观念来转换,你放弃你的对,也放弃你的不对,重新再建立一个对的事物,也就是说,你有你的观念,我有我的观念,我们共同重新来研究讨论出彼此共识的新观念,这样的观念模式,我们称之为“中道”。
  若是你以为自己很优秀、很行,那他人也以为自己很厉害,两人都没有错,但就是无法彼此之间达到共识,共同办成一件成功的事,这个问题就突显出这二个人都很“行”,都“很厉害”,但这个“行和厉害”却成为他们相处共识的障碍,如果彼此都能将自己的障碍放下,来重新共同检讨时,这样才有可能获得成功。所以当我们向更深一层的角度去研究时,我们会发现,自命中道者,本身也会犯下自以为是,自命中道的角色,这样的中道就会沦为不正确的道而不自知,为什么呢?因为无论是非和对错的判断,都必须要有深度的智慧悟性,而这种深度的智慧,在中论里,说了很多,例如:你信佛为什么要吃素?你信佛在拜佛的时候,没有拿香拜可以吗?信佛的人,不皈依不行吗?信佛为什么要守戒?这些问题必须反反覆覆,更进一步的来深入探讨和研究,也就是说,吾人的头脑要经过这种反覆和磨练,实际去做,这样才会产生心领神会,道感神交的智慧出来,绝对不是说皈依了以后,或受戒了以后,就不见踪影了。皈依是代表已经觉醒到生命无常的道理,而自动自发的去依止佛、依止法、依止僧的教化,若是皈依或受戒之后,就不再理会佛、法、僧,也不去了解皈依之后的进修功课时,那即代表此人是迷糊地来皈依、来受戒,当然也会因为一些小事而不知珍惜的半途离开,那下一世或来世,也会同样的会循环、轮回在灵性低落,受尽生死苦海的煎熬和逼迫,凄惨的蒙住自己的眼睛,柱著柺杖在生死苦海中浮浮沉沉,见到任何可抓的树枝,就靠近攀缘,其结果是终将遭受到灭顶之苦。
  若是内心之中,充满著无知和迷惑去实行中道,要去极乐世界,别人说往东或往西,而你就偏偏二边都不走,自以为中道该向南走,这样就不对了,因为这些都是吾人自以为是的想法,不可能到达内在的极乐净土。
  一个学佛之人,是不是凡事都能保持一种平常正直的心,经常用自己的智慧来判断是非曲直的事理,也就是说先将自己目前自身的遭遇,无论好坏,拿出来,像是看一场连续剧一样,将自己的遭遇处境检讨透视一番,这样就可以理解,也可以更进一步的去研究了。我们所遭遇的每一件事,其前因与后果,到底是如何,简单说就是吾人的品性和心性若是无知的话,就不可能拥有真正健康的心思,自然就无法面对现实,这就是因为吾人历劫生死尘染太重,虚伪太久了,人就是生存在虚伪的生活圈太久了,所以就自然不敢去面对现实,当人不敢去面对现实以后,他的脑部化学作用,就会产生违背常态的精神官能耗弱症状,就会让一个人更进一步的失去生命的目的和方向,开始堕落,这种堕落的情形,我们把他研究起来,大约有十多种,追究其原因,大部分都是做人若虚伪时,就会为虚伪的言行找出各种不同的理由和借口,好将自己天真纯洁的内心隐藏起来,若是他找到一个好的借口或好的理由时,他就会完全的固执,而吾人的顽劣心性和品德,就是这样出来的。也有很多人,带著自我成见来到教团,结果只会带著自以为是的成见离开,这是必然的。
  人生存在世界上,很多人都会说,活在世上,生命短促,应该要今朝有酒今朝醉,快快乐乐的吃、喝、玩、乐和享受,若是吃喝玩乐了一辈子,要是就这样死掉了,那做人还真没有价值呢!吃(民以食为天)—固然很重要,享受也很棒,但是他不知道“吃”要付出什么,所以人性中最薄弱的防护系统,就是“纵容自己”,纵容自己所得到的报应呢?一定是自己。在超意识的课程中,我们就提到一个可怕的警告数据,那就是在台湾每六个小时,就会制造出一个植物人,也就是灵魂已经在太空漫游,但肉体还在喘气,完全失去了听觉、失去视觉和心理的各种觉受,此称之为植物人。好像植物一般,在台湾每六个小时,就制造出一个,这是非常恐怖的一个事实。要成为植物人,很简单,只要纵容自己喜欢不戴安全帽骑机车,开汽车超速或不遵守交通规则,吃的食物没有节制,导致中风,中风的病人之中,有十分之一的人会严重到成为植物人。纵容自己的情绪起伏过大,导致拼命工作赚钱,不知保养身体,无限度的运转肉体机器,最后整个内分泌系统全部失调混乱,结果就会像个活死人般的躲在家中,不敢外出,而躺在床上等待死亡的来临,更有人的生命目标是“享乐”,一生之中不知调服欲望,追求智慧,纵容自己花天酒地,自私独乐的享尽一切能享之事物,结果晚年只有色老病衰的像个活死人般,孤独抑欲终老,因为年轻力壮时,过度自私纵容自己,从不知责任和义务的付出,也不知学习智慧,开拓心灵的空间,对未来也没有未雨绸缪的准备,其结局当然是因果报应的凄惨。以上这些就是活在完全虚假不实,灵魂飘浮的生命状态,导致公义道德荡然无存,造成大家的生存空间,非常的惊慌和恐怖。以目前国内的逆伦重案,夫杀妻、子杀父、父奸女的事件,越来越多,造成了整个社会家庭的悲哀环境,令人感叹。但是一般人就是无法用这种实际的社会事件和感受,来警觉世风日下的不幸,而让自己做一个真正的觉醒者。
  一个人活在人世间,若不能从20年的岁月变化中,来体悟生命的意义,那就不够资格称为“人”。也就是说一个人若无法从内心来检讨自己二十年前与二十年后的心理成长状态时,那就代表自己是个没有灵性的人,这是身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最基本的条件和面对生命的态度,凡我修行学佛的人就是要有这种认知和觉悟。
  当我们从生活上,来体会这些事物,从我们所遇到种种是非的角度来看,是非对我们的心灵成长,有什么好处呢?
  当然有,是非的磨练能让我们跳出是非,分辨是非。首先我们必须深入去理解,去看这些是非,譬如:有人生病了,他不知反省自己的心态(万病由心起),不知看医生吃药,却喜欢听算命的说前因后果,要不然就是改地理风水,改厨房灶头,吃符水,做法事,结果本来是单纯的小病,却糊搞瞎搞的,到最后却真正的得到了肝病、肾脏病、心脏病、肠胃病,当医生宣判无法救治等待后事时,他不知所措,一直怪前世命不好,一定是业障深重,所以注定该在今生受罚,也就是说他的心理状态始终在这些生命过程遭遇疾疾中,无法去体会事实的真相、无法增长智慧,这就是说此人的一生,完完全全是活在一种虚伪不实的状态下,所以当他生病时,突然间他的精神,他的思想与现实实际的生活脱了节,脱节时变成另一种空间的思想,他的精神状态停留在另外的空间中,所以他的肉体、器官、内分泌会慢慢的不受指挥,而脱离了现实精神状态,因此他的遭遇变成了一股无形的压力,让这个人的精神恍惚,好像进入了神奇鬼怪的精神状态里,甚至会感受到自己的肉体有只无形的病魔寄附,在不断的吞吃他的元神,这个时候,他对生命就开始产生一种变态的行为,一般修行学佛之人利用内在的恭敬、虔诚、感恩、惭愧、忏悔的心思来提升心力,但他却不是,此刻他的脑部产生化学作用,将过去所有遭遇来掩藏来转移,成为一种堕落的心理状态,就好像脑部的IC板烧坏了,讯号越来越模糊,乱成了一团,他已经无法从所遭遇的事实来看透是非,分辨是非,所以会转变成盲目无知的心理状态。这就是在说明人活在世上,信佛的态度要如何?人的智慧生命就是从吾人当下对生命恭敬虔诚之下,才会生出智慧,一个人若不能对自己或其他生命生出恭敬、虔诚之心,那就不能生出智慧,这样的循环下去,纵使他修了一辈子或一百世也都不可能成为一个智慧的觉者,永远都是老样子,所有灵魂的资料和讯息都保持著这些混乱不恭敬、不虔诚,堕落的品性,永远无法改变,待下一次投胎时,又继续带著上一世的失败过程继续轮回重演下一生,若吾人想改变,那只有一条捷径,那就是在今生的当下,将固执、顽劣的成见,立即放生,简单的说,吾人只要将内在一切虚伪不实的思想,完全放下时,他才能找到一个中道,一个实实在在的中心思想。
  如此说来,我们就能体会出一个真理,那就是无论生存在地球的各角落,不管在东方或在西方,只要是人都会拥有这种“心”,那就是菩提心,菩提心就是“道心”在吾人的内心里,发出修道成道的心称之为道心。而这个菩提心,亦是在诠释,我们对人间世界的各种学术、各种理论和心理状况及生活状况,都能实实在在透彻的认知,“知”不是只了解到任何人、事、物表面上的“知”而已,而是要真正的透彻洞悉,实际上的认知才可以,不能只是嘴巴知道,但心不知道,这样是不行的。所以一般修行之人,能否藉由修行的功课,来改变他的心性,那就完全在于这个人,他的“认知”有没有透彻,若体悟不够,认知上不够透彻时,此人的心性就不能改变,认知体悟透彻时,当然才会改变心性,这样才可称之为菩提心的作用。譬如:有很多华严寺的会众,来到教团时,就恭敬虔诚的成佛办事,当返回世俗家中后,与人对话聊天时,就无所不用其极的说教团哪里不好,哪里又不对,口没遮拦地与世俗众生唱和。法师虽然经常告诫,当一个佛子能将教团的荣誉、智慧、爱心,当成自己家里的事时,那即代表此人已是个见性觉醒之人,也唯有见性之人才能真正利益众生。又譬如:很多人在教团之中,会去和他人比较自己来的比较早,做的比较多,理应可以凡事指导他人或是指使他人,若他人不从内心即有不平衡情绪低落。更有人来到教团,不知清净参与作务发展会务,却与他人比较得失,因此,生出了贡高我慢之心,让自己内心充满著烦恼,这些现象都像乌云一样蒙蔽了清朗的菩提心,无法让自己获得见性的光明法喜,毕竟来到教团,就是以教团为家,以教团的法轮来引导众生,这些都是吾人要去学习的,绝对不是来比资历、比年纪的,只要能体悟明了时,此人的菩提心,才得以在教团中,发出作用,进而凝聚更多的初学者。虽然八万四千法门,每一个法门都不离一心,不离“菩提心”三个字,但是当八万四千法门,若离开了菩提心,那就不能称之为佛法,这是必须清楚谨记的。接下来谈到十二论,即十二观,在三论宗的要领里,“观”就是指一种看法,“观”亦是一种思想,一种态度,譬如:法师看到一个师兄带著满脑子的“成见”来到教团,希望教团这样做、那样做,处处展现自以为是的想法,当他欲想来学佛时,法师从此人的言行作为中,就能完全了解他下一步会怎么想,怎么做,当他的心,无法降服顽固的思念和模式时,自然就会借故离开教团。“观”,就是观过去我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未来还是这样,那就是达到一种完全实际的思想。
  当一个想修行学佛的人,发出菩提求道之心,来到寺庙学佛时,一年学佛;佛在心中,二年学佛,佛已跑到眼前了(因为此时已开始忘失菩提心,计较差别心性又出笼了);三年学佛,佛已跑到天边了(此刻所有的世俗成见和虚伪都会浮现,来障碍修行之人)。那就是,过去是这样,现在不是这样,未来也不是这样时,就陷入了学佛三部曲,当吾人掉入了学佛三部曲的天魔陷阱时,又会变成如何呢?这就是十二论里所要说的义理,也就是说:“要谈学佛”就要先破除吾人内心所有的邪见和虚伪,确实将内心的邪念和虚伪彻底的抛开,去面对去理解,这样才能真正体悟,这样才能放下一切世俗尘染,净心学佛。”
  但是当我们进入教团,开始学佛修道时,也会有种种障碍,这些内心所有种种障碍就是来自于,我们对“道”的看法和固执,这些固执就是在形容此人内心不能面对现实和实际的障碍。无知,不知“道”为何物,更不知何谓佛法时,他就会固执、顽劣。就好像有人学净土宗,就说其他宗派是小乘,自己的是最标准、最究竟的,谁要是敢说净土宗不好,就以他为敌。也有人说密宗最不好,修法神秘,花费很贵,根本是邪教,但是出了问题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密宗解决,但他就是不愿意花时间去参访、参学,去面对密宗的教学法门,身历其境的去面对一番,偏偏就喜欢不去接触,却喜欢和别人起哄批判,这就是修道的人,堕入邪魔的境界。
  也有人说我是信耶稣的,耶稣才是真神,除了耶稣之外,其他的都是假的,你们若是不来信仰耶稣,就是妖魔鬼怪,只要谁敢批评耶稣时,此人一定就是魔鬼的化身,必须拿石头砸死他,毁灭他,这样的反应就是一种很严重的邪恶成见思想。当一个信仰慈悲、智慧宗教的修道之人,不知道真正“博爱”的道理时,就会经常做出这种背道而驰的反应,这种状态就是他内心里,蕴藏著非常顽劣的品性,所以当一个信仰宗教的人,若不能认知这个道理,不明是非,无法看清事实时,不管他是信仰任何宗教、修任何法门,都会因为心中的邪见,而修出邪法来。
  在人世间各宗各派的修道者,都会假藉真理,以为自己的言论,自己的作为都是真理,所以,当真理因为人们心存有邪见时,就都会变成邪理,那这样我们就会发现到无知、邪见的信仰是如此悲哀。吾人在生命的历练,生活的过程里,不管他是十岁、五十岁或是八十岁,他不管活几岁,牛依旧是牛,哪怕是牵到月球登陆,依旧是牛,不可能变成狮子,所以当顽固的人,无知的思考状态并不会随著肉体的“死亡”,就结束了无知的状态,更不会因为死亡的降临,就会从无知变成有知,这种情形就是因为内心有缠缚,而这些内心的邪见和外在的邪见都是对吾人修学智慧,而形成障碍的最大毒素,这种毒素在吾人的内心之中,默默无形的产生出来,这种产生出来的一切烦恼、一切的邪见,都在我们大唐密教第三代祖师龙猛菩萨,他所著作千百论中的义理,洞悉照见出“人间世界”所有的是是非非皆是虚假不实在的。
  人世间所有一切的是是非非,是因为我们有智慧,能掌控指挥行驶“这部车”,这部车载人的交通运输功能,才得以发挥出来,也才能平衡内心的是非之见,若是吾人缺乏智慧时,当然就无法正常的开动这部车,那这部车的交通运输功能就无法发挥出来,这部车就丝毫没有用,形同一堆废铁车,如同自私自利的人一样,只是废物一个罢了。
  若是,我们能够活用现世的肉体和思想去做些利他的公益事业,这样我们活在人间世界,才有存在的价值和功能,我们若是不知学习智慧,不知去活用自身的生命时,这样吾人的生命只是一具行尸走肉的废人,这样的生命现象是虚幻不实,一种空的状态,这就是“中道”的教理要告诉我们,当吾人看待任何人、事、物都能透彻洞悉,知道这个人生和这个肉体本来就是虚假不实的,当吾人能体悟这虚假不实的生命现象时,才能真正运用所有种种人间的各种物质,我们若是无法理解这个道埋时,自然就无法活用人间的一切物质。
  当吾人无法体悟虚假不实的人生时,就不能真正活用人间一切的物质,所以看任何人、事、物时,就会看这不顺眼,看那也不顺眼,看到这个就情绪激动,看到那个也心浮气燥,当看到这个社会乱七八糟时,就会借口没有一个地方能待得住,没有一个地方能生存的下去。因为腐朽的社会,失序的重大刑事案件的发生,全都是全国人民的心念共聚所造成的,也就是说,所有社会上的天灾、人祸、灾难、都是来自每一个人心起动念的混乱,所凝聚而成的共业因果,但是无知的人,眼界就是太短视,无法去体会当吾人的心起动念,所造成是非时只会陷害自己,陷害子孙,所以在人世间,若是要说人类最聪明的地方,那就是,每个人都自以为是的以为自己最聪明,从发明火药开始来说,大家都会沾沾自喜,自以为这是一种科学所发明的创举,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发明了火药,到底对人间世界有没有带来好处?在过去发明火药能用来开山筑路,促进地方繁荣,让人民生活品质改善,但是现在呢!却用火药来做杀人的工具,让人们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更祸延子孙。
  而医学研究室呢!本来是要用来治疗人类的疾痛,但是现在呢?研究出来的东西,却是伤害人类最原始的抵抗力(免疫系统),所以古云:“世界上最大的毁灭者是谁,答案当然就是非“人类 ” ”莫属了。
  人类经历了追求物质生活品质的提升和努力,因此慢慢失去了分辨是非的能力,将自己的生命和灵魂,完全出卖给虚伪不实的事物,从这些现象来看,以佛法的立场来谈,人类在世俗生存的要领中,若是用佛法来应用在人世间的生活,是不是会有什么好处,这就是“百论”的义理和见解,也就是说当我们用佛法的角度,和佛法的方法来看,整个人间世界,就是一个“空相”,所以三论宗又称之为“空宗”,但空不是指一切皆空,而是般若(智慧)的空性,这也是后来佛教唯识派和禅宗的前身,用三论法要的理论来看,我们来深入的探讨,若是我们用佛法的空性来面对这个社会,来应付这个生活时,会有什么好处呢?这就是整个三论法要的精髓,也就是说身为一位佛教徒,若是不能理解学习到这个三论法要的精髓时,就无法去引导世俗众生“转迷成悟”,“出离三界火宅”。
  那用佛法来生存,来生活在这个人世间,会有什么好处呢?重点就是在对物质的检讨,我们若是有这个“空”的智慧时,对家庭生活,父母、夫妻、母子、父子的态度该用什么佛法要领来面对,这个要领关键就是我们都知道人间世界一切物质都是空虚不实,也就是所有一切人世间的金钱、财物、名利、和遭遇,都是老天爷的安排,暂时委托我们来代理,暂时让我们来掌管,来处理的,今天我们所做的任何事业和工作,甚至父母,家庭,都是老天爷给予我们的使命和考验,我们应该谨慎、惜福的运作和面对,当吾人有了这些观念时,才能从内心里生出真正的智慧,也就是“般若”的意思。
  在三论宗的法要里,完全是以般若的经典理论来做为它的义理,所以三论宗也称之为“般若宗”,那般若宗是什么呢?般若宗就是用清净的智慧,来面对吾人一切生命,人生的变化状态。可别以为“空”就是一片空白,一切都空空,不实在,一出世就做只瞌睡鸡,瞌到临终进入棺木内,听到封棺,敲钉的响声时,才叫空,这种观念是不对的。也就是说吾人要有实际上透视的眼界和智慧的能力,来看待每件人、事、物,看待这个人生,吾人才有办法真正从内心之中,生出这种境界,当拥有了这种智慧心境时,吾人对人世间的各种疑惑和看法就不会受到阻碍,心无障碍即名“观自在”。也就是当吾人在看待疑难问题时,就不会受到这些问题的障碍和干扰,当吾人在做困难重重的事情时,也不会受到这些阻碍而丧失坚决的意志,这样才能保持一个自由自在的心境,此又称之为“诸法皆空,自由自在。”,所有的般若经典所诠释的义理,都是在说明这件事。
  我们若是看父母时,知道父母与我们有深厚的因缘,由此因缘的具足才会在此生做我们的父母,若是不提那不为人知的过去世,光是以现今世父母与我们的彼此因缘,就已非常的密切,所以这种密切的关系就是一种因缘,由这个息息相关紧密的因缘来看,我们与父母的相处态度就会更亲切,不会将年老体衰的父母当成是讨人厌的老人,对父母的小孩脾气和老人味也不会感到厌恶,时下很多年轻人就是自以为自己不会老,不会身苦病痛,当年轻人智慧认知不够时,就会骂长辈,或责备年老的父母说,吃这么老干什么,怎么不赶快去“死”,这样的例子在人间世界时有所闻,也就是说很多年轻人尚未老时,会轻视老人,很多健康的人会嘲笑病痛的人,无病呻吟,这些现象都是失去人性,忘失饮水思源的人常会犯的过错,例如:很多晚辈不懂孝道时,会去骂父母、打父母、忤逆父母,这种无知不孝的人,非常可恶,等将来他老的时候,一样会受到下一代的忤逆报应,受子孙虐待,所以人世间因果报应的轮回法则是,公拖爸、爸拖子、子拖孙,就样一直轮回重覆报应在子子孙孙的身上,这种原因就是因为“不孝子”为了欲望享乐,而责怪父母一直霸占著家业、房子、金钱,若父母不快去死,他就没有财产可以花用,所以他会用各种忤逆的手段,希望父母赶快死,这样他就能好好使用不劳而获的财产去享受。
  在中国的历史上,就出现了很多的例子,要当老大就要先干掉主子,儿子若要夺权,就要先干掉父亲,而中国历代的宫廷政治就是这样的杀来杀去,在西方亦是如此。所以说人类自以为很聪明,但是聪明在那里,可以说这是完全无知,缺乏智慧的作为。
  一个人若是聪明,就不会用尽一生去拚死拚活,打架诉讼,无所不用其极的获取名利,为的就是要留给下一代,更多的享乐和安逸,这样的人生观,只会造就出不孝,忤逆的后代罢了,到临终时,一文钱也带不走,还要受到子孙的不孝忤逆(如:陈查某案)只有留下遗憾的叹息声,离开了世间,这就是世俗人缺乏学习智慧,自以为聪明的结局。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到三论法要的精髓,乃是在提供世俗人,实实在在的佛法,我们无法去改变人生,但是我们可以将人生观做个弹性的调整;我们无力去改变现实的环境,但是我们可以将自己的心境来换个角度,用智慧来面对五浊恶世的环境;毕竟当我们无法去调整环境来适应自己,但自己却可以调整当下的态度来适应一切的环境。
  很多人平常疏忽了心起动念的控制,导致当天气下雨阴湿的时候,心情就跟著天气阴晴、湿晦,既然知道人类无法掌握天气的变化,那就该随缘不变,不要因为天气阴湿,就情低落,随著天气的变化而心情起起落落,误人误己。譬如:一个容貌丑陋的人,乃是父母遗传所造成的,吾人不能去改变自己容貌的美丑,但是我们可以多用笑容去代替苦瓜脸,就好像有很多天生就长的很丑的人,待人却可以很温柔,很吸引人去亲近他。譬如:我们不能要求老天爷天天让我们顺利过日子,工作圆满如意,但是我们可以天天尽力去做好每一件事,一天之中若是碰上的“人际关系”,就要去做好自己的“事业”,去做好自己扮演的每一份角色,也就是尽人事,听天命,尽一切力量去做好每一件事,至于结果就勿须去太过计较,不变自己的平常心而去随顺一切的因缘结果。
  从这些譬如来看待人生,并依此类推的去面对吾人当下的“心态”,并适度的去调整,这就是用佛法的智慧来生活,吾人自然会一帆风顺,事事如意,千万别遇到烦恼和障碍就拚命的向心外去寻求解决,纵使你找了通灵、算命、地理风水师、乩童或诵经、做法会也是于事无补,因为问题出在吾人的“心”,而不是心外,因此三论宗就用中论、十二论、百论来交又辩论,实实在在的去印证那究竟的真相,并藉由般若的悟性来调整改变吾人“无知”的心态,从无知变为有知,问题就自然迎刃而解。
  人生在世,很多人因为不能理解佛法,所以不管是好人或是坏人都会拥有烦恼和障碍,有人说他平常用尽心力去关怀周边的亲友,但为什么就是不能得到相对的回报呢!这个问题和重点,就在于此人的智慧高或低,当吾人用缺乏智慧的行为去进行布施亲友时,这些亲友就会好吃懒做,要不然就依赖心重,过著依赖的生活,导致周遭亲友人格缺陷,缺乏上进的意志。当小孩要学走路时,父母亲因为深怕小孩跌倒,于是就一直抱著孩子,到了上小学一年级时,还不时的抱在手上,喂饭和洗澡,处处深怕孩子营养不够,不断恳求孩子吃饭喂饭,造成小孩缺乏独立自主人格,因此心智会比一般孩子发展较慢,当父母纵容孩子到青少年叛逆时期时,父母就会绑不住这头野马和野牛,忤逆,样样出笼,这孩子的人格是谁教他的,谁害他呢?是学校、是社会,都不是,就是父母缺乏智慧的教导,才会形成孩子错误的人生观。
  所以今有很多好人会怨叹老天爷不公平,为什么自己对他人做了过么多,付出了这么多,却会得到相反的代价,这些原因都是因为吾人智慧不够使然,因此当吾人在修学佛法的时候,必须深刻体会,“万法唯于一心”,也只有当吾人摆脱了无知幼稚的观念之后,能严格的去修习控制,当下一念清净生的智慧时,才会有幸福和快乐可言,也才能将佛法的智慧,运用在日常生活上,不仅利己也能利益他人。
  佛的知见,佛的智慧又称之为般若,而三论宗也称之为般若宗即是此理,佛的智慧和见解是超越世间的,也能超越过去,现在和未来,所以般若(智慧)的力量是不会受到任何的障碍,也不受任何的力量可以摧毁,这样的智慧我们又称其为禅定的解脱三味,平常吾人打坐时称之为坐禅,念经时也称之为禅,但是真正能获得解脱三味的禅就是获得这种般若(智慧),而获得这种智慧时,吾人的心是完全透明的,他的灵思能超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恒常,这样的人,他会主动自愿的去扛负别人的苦难,而且他也不会将自己的苦难推托给他人,这就是所谓大丈夫的气概,或许很多世俗人会说,自己的困难就一大堆了,谁会这样笨的去扛负他人的苦难,这样的学佛修行简直是大傻瓜、大笨蛋的作为,但是很不幸的是,凡是修行学佛欲想获得大成就者,就必须如此做,才能成就大果位,因为人是自私的动物,古云:“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当吾人越是自私自利时,他的脑筋就越昏沉、越颠倒,当吾人越是去计较去分别时,他的思想就越混浊,当吾人的思想越混浊时,他的行为就越恶劣。经常有人来佛堂要求法师协助,去为他化解复杂的疑难杂症,法师都会来者不拒,有求必应的全力去解决,当问题解决后,此人不仅不知忏悔、羞愧,反而变本加厉的造业造恶,内心丝毫不知用惭愧、忏悔的心,感恩逢凶化吉,自己又继续为自己设下了一个更大的极苦地狱,届时又是痛苦万分,期待法师或老天爷赶快助一臂之力。这就陷入轮回的模式里。
  所以平常法师对于来佛堂参访而不信佛法者,法师都不会与其争辩,更不会勉强来人学佛修法,因为对邪见者心不在佛,又何必去强辞引导呢!这样只会让来人,更加排斥佛法,厌恶学佛罢了!
  学习佛法的智慧能满足世间法和出间法的心想事成,世间法就是希望家庭圆满,事业成功,而出世间法就是了生脱死,即身成就,所以用般若(智慧)去引导他人时首要的是自己先具足信心,然后才是究竟方便,而中论、十二论、百论的首要义理,就是要告诉我们当引导世俗众生来学习佛法,真理、智慧的时候,千万不可硬梆梆的,食古不化,导致让他人毁谤佛法,例如:吃素,当你要鼓励他人吃素时,千万别说这是佛教的戒律,佛教并没有说吃素才能清口,才能获得功德,你只能说吃素能培养慈悲之心,能对身体健康有帮助,否则当别人问你既然吃素,那为什么还能喝水(因为杯水中,有八万四千的微生物),这就是般若(智慧)的接引,一个有学佛有法力的人(法力即智慧),我们可以从此人的眼神中,即能看出端倪,一个人的心境从眼神之中即能看穿,如此才能去为世俗人传播佛法,佛经中常提到辩才无碍,辩才是靠智慧的通达,而不是去与人大声,去与人强词夺理。

 
 
 
前五篇文章

印顺导师对本生谈与西方净土思想的抉择

盂兰盆法会的缘起

圣大悲观自在赞颂启请文

圣凯法师:爱的无常、当下、柔软

平和、坚毅话香巴上师

 

后五篇文章

莲池大师放生文

中观、唯识与功能主义(三篇)

念佛法门章

《禅林问对》——以心传心

华严“十玄门”的哲学意义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